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论文_程凤娇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论文_程凤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药剂科 202150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药的治疗及药学监护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高血压药用药及监护情况。结果:了解抗高血压的分类,做到合理用药。结论:加强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力度,促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高血压;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高血压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也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发病时患者以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者是舒张压小于90mmHg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呈现上升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有70%的人患有高血压,如果没有对该病进行及时控制和治疗,容易引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目前,临床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控制动脉硬化,稳定血压,降低心血管发生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适当患者的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率的效果。文中就临床抗高血压药的治疗原则,抗高血压药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有关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对策,以供参考,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剖析,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1]。具体内容如下:

1抗高血压治疗的原则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时务必要遵循抗高血压药的治疗原则,具体从这几大方面进行:(1)以小剂量开始用药。通常情况下,采用较小的剂量能够得到一定的疗效且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当发现疗效不满意,可根据病情及身体综合情况,逐渐增加剂量。(2)平稳降压。为了避免降压过程中对其他器官造成损耗,所以要求治疗目标是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处于稳定范围内,避免忽高忽低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3)对症治疗,在治疗前要根据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针对性用药,如高血容量,需用利尿剂;胰岛素抵抗,需用胰岛素增敏剂;髓质释放肾上腺素,需用B受体阻滞剂。(4)联合用药,这种用药方案是针对采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可综合考虑,为患者选择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高血压药实施联合治疗,使其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增强降压效果,同时要抵消各自之间的不良反应,避免对患者其他重要脏器带来损害,提高治疗效率。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有:美托洛尔+氢氯噻嗪;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等。(5)长期治疗,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甚至终身降压治疗,所以,一旦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需要提醒患者坚持长期用药,不能私自加减剂量,不能随意停药,避免影响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在血压平稳控制1年至2年后,可根据患者的合并症或季节逐渐减少抗高血压药的剂量等[3]。

2抗高血压的合理选用

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别的抗高血压药除了有降压作用外,还有其他不同作用,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针对患者的体质、并发症、年龄等综合因素考虑后,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具体要做到:(1)明确最佳的首选治疗方案。选用药物是否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选用药物是否会对患者其他重大脏器造成损害;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支付能力等,结合这些综合因素为患者选择最佳的首选治疗方案[4]。(2)给药方案要科学。正常人由于血管的舒缩规律,血压在昼夜之间有着显著的周期变化,在变化中主要与脑脊髓液肾上腺素昼夜变化有关,所以,用药时要有效控制晨峰,如果1日服药1次,建议早晨7点用药最佳;如果1日用药2次,建议早晨7点和下午14时至16时用药。(3)调整好个体剂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临床实践证明,抗高血压药的疗效与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大部分患者既要选择小剂量用药,又要增强治疗效果。所以,在治疗期间,要必要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做好随访工作,了解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当血压控制一段时间后,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剂量。

3加强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对策

增强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是,保证药物方案的安全性。重点监护内容有:(1)监护ACEI引起的干咳。ACEI引起非特异性气道超反应性,水肿、呼吸困难、持续性干咳,此症状时由于缓激肽增多引起缓激肽效应,患者表现出咳嗽等一系列症状,所以针对干咳患者要给予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来降低缓激肽。(2)注意规避服用可使得血压升高的药物。抗高血压治疗期间,要做好规避可使血压升高的药物,经临床实践研究认为,肾素-前列腺素系统是体内降压系统,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可共同达到降压、稳压的效果。但是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前列腺素合成受阻时,不但不会产生降压、稳压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血压持续升高。所以,在用药时务必要综合考虑,规避好这一点。(3)监护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哌唑嗪、可乐定、依那普利、硝苯地平,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可是患者性欲减退甚至并发生阳痿。因而,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者,医务人员应注意提示,可规避或更换药物[5]。(4)监护抗高血压药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在应用过程中,由于阻滞交感神经功能,使得血管无法立即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良,不易达到大脑,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眩晕或跌倒等,此类药物有:哌唑嗪、妥拉唑林、美卡拉明等,提醒医务人员在用药时,务必要综合考虑,避免降压、稳压的同时诱发体位性低血压。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建议患者用药后要缓慢起立,站立,运动量不易过大,行走不易过久,用药后要注意休息。(5)警惕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由于部分药物作用强、见效快、降幅过大,在段时间内患者难以忍受,使得重大脏器出现严重供血不足,甚至产生休克,这种现象被称为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6]。因而,在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及合并症综合考虑后选择抗高血压药,不同个体有不同血压控制范围,通常情况,建议老年人收缩压目标位150mmHg,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将舒张压将至90 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总体来说,做好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非常关键,增强降压效果的同时,要兼顾其他,避免诱发其他不良反应或损害患者的重大脏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预后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4小结

综上,高血压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其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临床综合征。在控制血压治疗时,把握好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重点非常关键,同时要将危险因素评估和血压值作为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依据,结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其血压控制范围,以针对性治疗干预,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石革.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房,2010,01(42):3948-3951.

[2]吐鲁洪.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6,08(01):11-13.

[3]李际芬,温津.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06):32-33.

[4]莫基敏.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08):94-95.

[5]李艳.我院2009~2010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02):176-177.

[6]周波.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44-1745.

论文作者:程凤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论文_程凤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