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桥梁的安全管控不仅与建设环节有关,还与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有关,更是与不稳定的环境因素相关。例如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商使用劣质材料,或者建设环节中出现技术性的问题,桥梁的安全问题就会产生;有些桥梁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遭遇地震、风蚀、洪水等自然侵害,还是遭受人为伤害,其安全问题都可能会出现。当然,有些问题是可控的,相关从业人员可以在建设过程中使用技术避免这些问题;面对不可控的问题,那么从业人员更要进行桥梁检测和诊断,这样才能尽量降低桥梁出现问题的危险系数。
关键词:桥梁检测;桥梁诊断;可靠性分析
1引言
桥梁检测与诊断是关系到桥梁质量安全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检测与诊断技术均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但从其整体作用程度看,其可靠性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2桥梁检测与诊断的必要性
公路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公路桥梁建设,所以提高公路桥梁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精准度是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提升公路桥梁检测与诊断技术不仅关系着公路建设的质量,对于发展我国交通建设行业、促进城市发展、保障人们工作生活出行的安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助于保障路桥工程质量。加强公路桥梁检测与诊断管理有助于保障桥梁施工质量,而且还保障了桥梁的使用寿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路桥工程施工质量不过关造成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数,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有损于城市化建设。加强公路桥梁检测与诊断技术是保障路桥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第二,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公路桥梁检测与诊断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依照严格的施工程序保障公路桥梁的安全性,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的完成工程,通过在以上各环节的严格把关不仅有利于提升施工速度,而且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第三,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加强公路桥梁施工管理技术有助于提升路桥工程建设效率,随着路桥工程的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提高路桥工程的施工效率是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的有力后盾。
3桥梁检测技术与方法
3.1表观检测方法
针对桥梁结构开展检查工作,对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的质量与效果做出评价判断。桥梁工程的实际工作状态和以上各环节的运行状况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检测桥梁内部构造的实际运营状况,分析其发生缺陷故障的具体原因,便可针对桥梁设计与施工质量做出合理化的评价。如,经过检测发现钢筋混凝土梁下部有裂缝产生,这一情况很可能是和钢筋布设致密性存在某种关联性;桥面车道板梁间接缝位置有裂缝出现,分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T型钢筋混凝土横隔梁布设数量较少甚至是被完全取消了;即便存在有横隔梁,然而受到焊接质量不高的影响,往往会使得桥梁横向刚度完全无法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在经过现场强度检测后发现各个构件部位尽管强度配合并不完全相同,有些位置可能还远远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导致这一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局部检测方法
这一种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现场观察,另外,还经常会用到各类技术设备,如常见的显微镜、超声波、X射线、声学及光学设备来针对局部构造开展检测分析。通常而言,应用在局部检测方面的设备成本相对较高,测试数据分析需要相关人员掌握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在开展局部检测工作前要能够针对受损部位予以基础掌握,所检测的位置应当是人员与设备能够抵达的部位。
4提升我国桥梁检测与诊断的可靠性
4.1桥梁检测可靠性
在桥梁检测当中,会使用到电阻应变测试技术、混凝土桥梁外观检测技术、结构静载实验检测技术等,以上技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桥梁检测的可靠性,例如:第一,电阻应变测试技术是主要是通过电阻应变片的记录来对桥梁进行检测,那么可见电阻片灵敏程度的提升一定会带来检测数据准确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测量速度快、灵敏度高及其在短期内性能相对稳定是电子应变测试技术渐趋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此其可靠性较高。第二,混凝土桥梁外观检测法主要是一种较为直观的观察法,这一方法着重观测桥梁出现裂缝或其他病害的检测方法。这一方法比较直观,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桥梁的问题不一定都能表现在外在可供观察的范围内,因此该方法可靠性较低。其三,结构静载实验检测技术,顾名思义,是从业人员通过对需要检测的桥梁进行实验,进而得出相关数据。这一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依赖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2桥梁诊断可靠性
第一,神经网络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神经网络法的非线性放射性特征对诊断混凝土桥梁结构中潜存的损伤的效果非常明显,是对桥梁检测结果的有效的诊断,通过该方法检测人员可以最终得出关于桥梁的修护的具体方案,强化了桥梁的交通运输功能。目前从BP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及模数神经网络等网络模型损伤检测模型的研发并推广程度可知,神经网络法对桥梁的诊断功能会逐渐完善,其可靠性值得肯定。第二,动力指纹分析法的可靠性分析。动力指纹分析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时,其主要作用的指纹包括振型及其曲率、频率、应变模型、MAC、模态柔度矩阵等。从动力指纹分析法的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可知,其敏感度不足,因而在就桥梁进行结构损伤诊断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检测以促使检测得到的数据有与数据库内的数据相接近的数值,以最终断定桥梁出现结构损伤的具体位置。该种诊断方法下诊断人员的工作量大,但得出的数值的精确程度有待对比分析,因而其虽在桥梁结构损伤诊断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规模化利用的可靠程度不高。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桥梁检测与诊断对我国桥梁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安全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进行了这两个环节,就能够解决所有桥梁病变的问题。因为以上两个环节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实现的,物质技术的的可靠性越高,才能越能够为我国桥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新,王巍.在役桥梁检测的灰色熵权模糊可靠性诊断方法[J].西部交通科技,2008,(06):60-63.
[2]李丹乐.公铁两用吊篮式桥梁检测车上装系统的结构开发与仿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3]庞娜,赵启林,芮挺,朱斌.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J].现代交通技术,2015,12(06):25-31.
论文作者:刘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桥梁论文; 可靠性论文; 技术论文; 这一论文; 公路论文; 环节论文; 神经网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