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新华农场学校副校长
课标要求及分析
《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6 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7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有关。它有两项内容:
第一项课标要求是课程目标的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项课标要求是课程标准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教材分析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目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等。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融合有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正确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本堂课通过体验、质疑、活动三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在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一课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爱国教育,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地位影响,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中学生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由于他们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向理性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价值缺乏理性的认识。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感悟,但缺乏传承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
1、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2、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感受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通过举例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家》
导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
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对照教材第49页的图画内容提问 :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展示: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中国哲学、道德伦理…
(点评:此知识点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区别于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楚)
2、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并且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示例。
(2)小结:中华民族是勤劳、有智慧的民族,各族人民相互团结、学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师: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
(点评:此处学生搜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例子,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1)多媒体展示:人类历史上消失的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化
(2)小结: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折磨,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点评:应在比较中理解难点,也让学生深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品味文化,归纳中华文化特点。)
四、中华文化特点
(1)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2)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
(3)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源远流长——纵向
博大精深——横向
(点评:从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弱化学生对一些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增强爱国情感。)
五、中华文化的地位及深远影响
(1)多媒体展示:有关中华文化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小结: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3)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薪火相传。
(点评:传承民族文化应落实在行动上,而不只是响亮的口号,真正做到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六、板书设计
1、中华文化的产生:
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2、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构成:
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
4、中华文化的特点
横向看:博大精深
纵向看:源远流长
5、中华影响
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
对世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1、导入部分以歌曲的聆听让学生在欣赏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突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这一难点时,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得出结论,对比分析的方法学生印象深刻且易理解,
3.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既有小组间竞争也有小组间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
4.集体朗诵中华文化之歌,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论文作者:刘玉梅 刘畔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中华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中华论文; 中国论文; 民族文化论文; 中华民族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