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论文_叶帆1,阮晓豪2,徐瑞2,周菲1,张意仲1

叶帆1 阮晓豪2 徐瑞2 周菲1 张意仲1

(1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内一科 浙江 杭州 310000)

(2武警浙江总队机关门诊部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0例病历资料。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晚,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mg/晚,疗程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ABI、PWV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率。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中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减退出研究,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HDL-C升高;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LDL-C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AB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PWV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而PW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中30例患者共再次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7例?次,观察组共再次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0例?次,观察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可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有效恢复动脉血管弹性,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治疗收益。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冠心病;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220-02

冠心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中,患者常伴有心绞痛,多伴有高血压,其血脂也处于异常情况,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基础包括动脉血管弹性降低与动脉结构改变,动脉弹性降低这一病理改变常早于动脉结构的改变。临床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即全身动脉血管均出现类似的病理变化[1]。研究评价血管性疾病的发病、预后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踝臂指数 (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越来越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2]。我科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ABI、PWV的影响,为冠心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经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明确诊断,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共纳入60例病历资料。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4~72岁,平均为(61.4±7.3)岁,14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其中6例II级,8例I级。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46~70岁,平均为(62.7±6.9)岁,17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其中8例II级,9例I级。经比较发现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高血压比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冠心病的基础治疗,要求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并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使用相同的钙离子拮抗剂,对于血压未控制的患者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晚,而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mg/晚,维持治疗并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ABI、PWV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1.3 测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留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以及血脂水平,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PWV和ABI测量前仰卧位平静休息5min以上,使用日本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双侧上、下肢裹好束带,观察仪器屏幕的信号稳定时开始记录,选取患者的ABI最低值和PWV的最高值,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临床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治疗期间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胃肠道反应,减量后症状改善,退出观察组研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肌痛、头痛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HDL-C升高;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为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为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常伴有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一般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冠心病的发病与血脂代谢异常直接相关,因此,冠心病患者的I、II级预防中均推荐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我们在本次研究中选用新型的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钙,该药物与临床常用的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他汀类药物比较,瑞舒伐他汀钙可使患者的LDL-C水平降低55%~65%,即使患者的基础血脂水平较高,瑞舒伐他汀钙依旧可使82%~96%患者的LDL-C 低于目标水平(LDL-C ≤2.6 mmol/L) [3]。我们发现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常规剂量治疗患者组血脂指标TC、TG、LDL-C显著降低,但瑞舒伐他汀钙20mg治疗患者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尤其是LDL-C,降低水平与常规剂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强化治疗改善血脂水平更有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部分患者对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不耐受,观察组中3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改为常规剂量后好转。

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与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动脉弹性减退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动脉僵硬度逐渐增加,主要表现的病理过程为动脉壁逐渐增厚、动脉弹性降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ABI 是踝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ABI可作为诊断、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4]。有学者认为ABI也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初评的简易、有效的指标,临床上检测ABI,对冠心病的早起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PWV能够直接反映出现大动脉的弹性,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动脉弹性逐渐减低,PWV传播速度增加等临床变化[6]。本次研究选用ABI、PWV作为评估瑞舒伐他汀钙疗效指标,旨在观察强化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理过程的影响,2组患者治疗后的AB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PWV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而PWV低于对照组,提示6个月的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动脉弹性,与其他学者研究相符[7]。我们在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因病例数量有限,观察时间较短,对于生存率等预后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可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有效恢复动脉血管弹性,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治疗收益。

【参考文献】

[1] 田海晔,宋明强,蛭田啓之等.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动脉硬化疾病评价中的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3):252-256.

[2] 张雅兰,金莹,冀秋娣.踝臂指数的常见影响因素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1):84-85.

[3] JonesPH, Davidson MH, Stein E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 simvastatin and pravastatin across doses(STELLAR Trial)[J].Am J Cardiol,2003,93(1):152-160.

[4] 王玉,陈明. 踝臂指数及心踝血管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3):282-284,305.

[5] 张岩,李建平.踝臂指数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49-752.

[6] 秦廷莉,姜红,赵霞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6(3):900-902.

[7] 贾芳,黄锐,郑侨克等.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踝指数及踝臂指数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2011,19(10):968-972.

论文作者:叶帆1,阮晓豪2,徐瑞2,周菲1,张意仲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论文_叶帆1,阮晓豪2,徐瑞2,周菲1,张意仲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