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天藏寨防御空间分析论文_伍静,袁犁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藏族的传统堡寨在藏族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藏族军事性防御聚落及建筑的重要历史依据,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的军事类堡寨因已经失去其军事作用而被丢弃,本文通过对悬天藏寨历史文化、聚落防御空间的分析,分析藏族传统堡寨的特点,为藏族军事堡寨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防御;藏族;堡寨

1.历史来源

修卡藏语译为“柏树出生的地方”,即柏树的发源地,当地人传说此地是“神鸟”(凤凰)的体型,修卡藏寨位于凤凰嘴上,故修卡藏寨也叫凤凰寨,同时这几栋藏寨位于悬崖峭壁之上,远看就像悬在空中,故又名悬天藏寨,现有的资料并未记载这些藏寨的历史来源,当地人传说为阿西土司的官寨,始建于1771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很久之前,修卡藏寨是通往色达和阿坝必经之路,土司在此地势险要之地设置关卡,保护沿路经商之人,如果碰见势力较强土匪就点燃烽火台来传递消息以寻求帮助,据《壤塘县志》记载红军长征曾路过此地,并在寨子上居住了些许日子[1],后解放后分配给当地的贫困的藏民居住,但从现有房屋的建筑形制来看悬天藏寨不符合当时官寨建筑的要求,据《册府元龟》记载:“所居起重楼层屋,王至九层,国人至六层[2],”现普通住宅二~四层,中部庄园、东部官寨可达六层,修卡村悬天藏寨建筑层数均为三层比较符合当时民居建筑的形制,因此这几栋房屋极大程度上是作为军事防御点,兼具民居建筑的功能。

图片来源:刚行天下 图片来源:自绘

2.防御思想的来源

2.1 藏民族“好战”的天性

据《贤者喜宴》吐蕃史记载上述小邦喜征战格杀,不计善恶,定罪之后遂投入监牢,四边诸王时而压迫伤害[3],由此可见藏族自古以来的“好战”性格促使了战争的频繁发生,战争结束后战胜的一方分配各种战利品,而战败的一方则等待时机徐图报复,于是为了应对这些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战争,防御思想便逐渐产生了,而天然的地形、地势防御为这些小邦持续性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4]。由此可见藏族的防御聚落通常选址于高山之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理论基础。

2.2 生产资源的匮乏

据《汉藏史籍》记载藏族社会由于谷物分配上产生不和而分为原始四氏族或原始六氏族,接着又出现了各有其特征的的原始四种人,下面是玛桑九兄弟,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而藏族人们又居住在在气候较为恶劣的青藏高原地区,当遭到自然灾害时,人们便会因食物匮乏而造成死亡,于是这些小邦聚落便将目光转向了其他有粮食储藏的部落,通过武力的手段掠夺来满足自己部落的生活需要,而这些实力较弱的部落,防御变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于是带有各种防御机制的民居、碉楼便应运而生。

2.3小邦统治

藏区的历史经历了由最开始的分裂割据到松赞干布统一建立了吐蕃王朝到吐蕃王朝瓦解又变成分裂割据时期,最后到元朝纳入中国版图结束了藏区长达300年左右的分裂状况,但最开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小邦统治对后面藏区的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社会调查》记载壤塘位于松岗之北、阿坝与绰斯甲之间的多柯河流域,有大小33个寨子,将近20个小部落;部落之间常因为草场和水源或大小部落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5],本部落有偷盗抢劫行为将受到严厉制裁,但抢劫外部则视为合法,善于抢劫偷盗者会得到部落人的赞赏,抢劫者会受本部落掩护,如果因此引发战争则本部落共同抵御,战争后胜利方举行办隆重的宴会,分配战利品奖赏在战争中表现杰出之人。

3.防御体系的构建和作战方略

3.1防御体系的构建

从古至今针对外部入侵者而形成的防御体系的构建主要实现了从无到有,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过程,针对入侵者的攻击方式,作战方略等,藏族人民不断完善防御体系的构建,直至形成一套成熟的防御体系来抵抗外来入侵者,如西藏宗堡建筑的防御体系是整个藏区最为完整的体系,其中构成防御体系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有地形地势的险峻,外部有壕沟或护城河,厚实的围墙,建筑群内部复杂通道及暗道,较厚的建筑外墙,窄小的窗户、独木梯以及恐怖的地牢,这些都是防御体系重要的结构,如在抗击英军的江孜宗堡战役中,藏民凭借较强的防御体系使用土制枪炮顽强抵抗英军两个多月,在这较长的时间中藏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水源与食物的问题,在江孜宗堡中取水的暗道,山上蓄养的牦牛为藏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来源,通过完善建筑的功能和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完善整体的防御系统的构建,实现由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过程。

3.2 作战方略

与中国古代“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思想类似,古代藏族的法典中也提到“破敌之上策是不战而胜”,中策的思想是以小恩小惠瓦解敌人,下策才是采用武力,如旧时期颁布的法典《十六法典》中提到的“英雄猛虎律”中提到英雄须具备摧毁、引诱、施舍、辨别和完成部队诸项任务等五种能力,要观察地形,分析敌我力量,“懦夫狐狸律”中提到当固守阵地时莫胡乱射弹掷石谨防关隘和陷阱,绝不可攻击善良的调节者,而具体的作战计划在《中国藏族部落》中也有提到,为了维护与其他部落发生战争时,事前土官要召集负责“老民”、寨首讨论计划,然后每户派男子一人开会,由土官宣布作战计划,小部落作战时由土官自行统率,指定“老民”、寨首数人为带兵官,紧急时寺院喇嘛也上阵助战[6],最后战争如果胜利对英勇杀敌之人给予较多的奖赏,而战败方则退回原地,伺机报复。

4.防御机制研究

4.1物质世界防御

4.1.1选址上的先导性

修卡悬天藏寨作为防御性质的堡寨,位于平均海拔3450米的高山悬崖之上,三面临悬崖,地势险要,从山底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顶,临崖一面植被较为稀少,不便于敌人隐藏,建筑布局在陡峭的山崖上,占据军事制高点,可以随时观察侵入者的动态,取得战争的先机,同时建筑位于土壤较为贫瘠的山上,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节约耕地,减少土方量的消耗,利用河谷平地作为耕地,河川地带地势较为平缓用于作物种植,同时河水冲击带来大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利于作物的生长,也便于作物的种植与收割,在山崖上可以穿过密林往更高的山坡去,即使被重兵围困,仍有可以有退守之地。

4.1.2建筑营造的防御性

悬天藏寨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居住建筑、宗教建筑、仓储建筑这几种类型,但都体现了防御性质的特点,较为典型的特点就是较厚的墙壁,悬天藏寨的底层墙壁厚度都大于600mm,在建筑墙壁上开小洞作为射击孔,平屋顶可以起眺望的作用,居住建筑主要是用以居住使用,宗教建筑为白塔用于日常的祭祀,也用于战时的祈祷战争胜利,仓储建筑主要用于储藏粮草,满足日常和战时的需要,外部设置木平台作为观望敌情时所用,同时起到了望楼和贮藏的功能。

图片来源:自绘

4.2精神空间防御

精神空间的防御主要依赖藏民族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情况之下,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方,人民生活更多的是依靠自然界,在藏民眼中自然界的变化现象风火雷电皆有神灵管理,这也孕育了原始苯教“万物有灵”的思想,当人们遭遇灾害时一定是人类做了什么事使得神灵发怒,必须用祭祀来告慰神灵,以求得神灵的庇佑,经常向神灵祈祷就可以得到幸福,反之就会有灾难,所以藏族聚居的群落中祭祀类的宗教建筑是必不可少的,而悬天藏寨原先就建有供人们祭祀用的白塔,但现今已经坍塌,相传格萨尔在征战前会对臣民、将士说:“上玛迦山峰之巅,煨名贵柏桑之叶”,古代藏族男子出征、狩猎归来,部族人会在归来的路上燃烧一堆柏枝和香草,并洒些许清水、酒水,用以驱除各种污秽。

5.防御层级体系结构

首先利用外围天然地形、地势形成的自然外环境空间作为抵挡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利用内部的环境空间形成第二道防线,其防御的组成部分有吊桥、曲折的小道,最后利用建筑自身的防御来抵御敌人的进攻形成第三道防线,如在建筑内部设置独木梯,在敌人围攻寨子时可以抽掉独木梯,防止敌人进入建筑内部空间。

6.结论

悬天藏寨的防御空间体系外层防御主要依靠选址上的先导性,即选址于悬崖峭壁之上用以观察敌情、取得战争的先机,其次是建筑营造上的厚墙、窄窗、平屋顶、射击孔以及建筑内部的独木梯来进行防御,整体防御体系层层分级,具有较强的防御性,体现了藏民族高超的堪舆之术和营建技术。

参考文献:

[1]壤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壤塘县志[M].方志出版社,2013.

[2]达仓宗巴著.汉藏史集[M].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

[3]四川省编辑组.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M].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春秋)孙武著.孙子兵法[M].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

[5](北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全十二册[M].中华书局,2007.

[6]陈庆英主编,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编.中国藏族部落[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伍静,袁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悬天藏寨防御空间分析论文_伍静,袁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