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上肢瘫痪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涛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上肢瘫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联合进行针灸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MA(82.62±2.61)分、NIHSS(3.85±0.62)分、Barthel(94.10±2.41)分、护理有效率94.87%、体位、康复训练与上肢瘫痪疗效满意度分别为(90.21±3.15)分、(94.18±2.15)分及(95.20±2.74)分。对照组护理后FMA(63.96±1.47)分、NIHSS(11.20±3.01)分、Barthel(82.36±2.00)分、护理有效率74.36%、体位、康复训练与上肢瘫痪疗效满意度分别为(76.48±4.10)分、(85.44±3.61)分及(81.11±5.32)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实施针灸康复护理,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上肢瘫痪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针灸康复护理;脑梗死;上肢瘫痪

前言: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重症脑血管疾病,上肢瘫痪为其常见后遗症,由神经功能缺损所导致。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不良情绪严重。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上肢功能,但效果有限。有研究指出,实施针灸康复护理,效果更佳。本文于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样本,观察了针灸康复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39)性别:男/女=21/19,年龄(60.5±10.3)岁。对照组(n=39)性别:男/女=22/18,年龄(61.8±9.4)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1)针对上肢无法自主活动者,护士应为其按摩双上肢,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还应辅助患者进行上肢被动运动,通过活动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的方式,促进上肢功能恢复。(2)当患者上肢可自主活动时,可嘱其自行活动各关节,逐渐增强关节功能。(3)为增强手功能,可给予患者核桃抓握。(4)康复护理期间,患者应取健侧卧位休息。

观察组联合进行针灸康复护理:(1)取曲池、曲泽等为主要穴位,局部消毒,针刺上述穴位,15min/次,1次/d。(2)针刺患侧拘挛部位,至出血,点燃艾条给予艾灸,25min/次,1次/d。(3)嘱患者取仰卧位,取曲池、合谷、肩前穴等给予针灸,进针得气后,留针5min,力度以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等为主。拔针后,应对局部肌肉进行按摩,20min/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w,连续治疗2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FMA(82.62±2.61)分、NIHSS(3.85±0.62)分、Barthel(94.10±2.41)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护理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4.8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体位、康复训练与上肢瘫痪疗效满意度分别为(90.21±3.15)分、(94.18±2.15)分及(95.20±2.74)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以康复训练、体位护理为主。指导患者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抓握训练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肌肉挛缩,促进上肢血液循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1]。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有助于避免患侧受压,以免对上肢瘫痪的恢复造成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患者FMA(63.96±1.47)分、NIHSS(11.20±3.01)分、Barthel(82.36±2.00)分,与护理前相比,上肢功能有所恢复,活动能力有所提高。本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4.36%、体位、康复训练与上肢瘫痪疗效满意度分别为(76.48±4.10)分、(85.44±3.61)分及(81.11±5.32)分,提示患者有效率与满意度低。

祖国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中风”的范畴, 由肝阳偏亢所导致。患者脑络闭阻,髓海失养,长此以往,神机不通,上肢功能障碍由此发生。以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为原则,对疾病进行治疗,是改善治疗效果的关键[2]。为减轻病情,促进上肢偏瘫症状缓解乃至消失,本院实施了针灸康复护理。选取曲池、曲泽等为主要穴位给予针灸,可有效调节气机,温经通络,且可改善脏腑功能,使上肢偏瘫症状得到减轻,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针刺患侧拘挛部位,至出血,点燃艾条给予艾灸,可在刺激穴位的基础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这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减轻,以及上肢功能的恢复,能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嘱患者取仰卧位,取曲池、合谷、肩前穴等给予针灸,可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预防关节挛缩,使患者上肢可及早实现主动运动,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减轻。本文所选的各穴位中,曲池、大泽等穴位,均分布于上肢屈肌肌群附近。对上述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活血化瘀,促使静脉恢复畅通,改善肌张力,提高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本文研究发现,在给予康复训练、体位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针灸康复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患者FMA(82.62±2.61)分、NIHSS(3.85±0.62)分、Barthel(94.10±2.41)分,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相比,上肢功能显著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本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4.87%、体位、康复训练与上肢瘫痪疗效满意度分别为(90.21±3.15)分、(94.18±2.15)分及(95.20±2.74)分,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相比,护理有效率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更高(P<0.05)。彭川[2]以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作为样本,观察了以“扶正补土”为原则的针灸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给予针灸,可将患者有效率自78%提升到90%,将患者满意度自(82±10)分提升到(94±4)分,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实施针灸康复护理,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上肢瘫痪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莫亚青,苏国春,李捷.针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OL].右江医学:2019,4(10):5.

[2]彭川,吴修华.“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J/OL].针灸临床杂志,2019,7(09):4-7.

论文作者:陈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针灸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上肢瘫痪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