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车丽娜

弥勒第一医院 云南红河 6523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设为实验组后统计小儿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患儿的疾病特点。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普通肺炎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从而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与患者的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两组患者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由此可见,患儿的年龄、季节、低补体状态、抗生素使用时间等都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在秋冬季出现,若患儿出现高热和阵发性咳嗽等,则要格外引起重视,实施早期诊断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同时也是引发患儿出现小儿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极易引发扁桃体炎症和咽炎等,若患儿的病情加重,则还会出现心肌炎、肝炎、脑膜炎的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普通肺炎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有男63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6.62±2.31)岁,对照组患者有男66例,女5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9±2.28)岁。

1.2方法

统计小儿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患儿的疾病特点,从而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热时间,居住环境,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C3和C4的补体值,流行接触史等。为两组患者采取X线检查和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监测,C3和C4的补体值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监测[2]。

1.3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具有较大对比,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影响患者疾病的单因素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与患者的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两组患者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3讨论

支原体是在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以寄居在人体细胞中生存,但是一般不会侵入到机体血液和组织中,会依附在细胞膜受体上,从而能够提高黏膜纤毛的清除以及吞噬细胞吞噬效果[3]。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发患者出现支气管肺炎疾病、支气管炎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等,肺炎支原体会依附在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表面,并且会对细胞造成一定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持续时间在1~7天不等,出现阵发性的咳嗽,采取实验室指标检测,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升高,采用X线检查后可见小斑点状的模糊影像[4]。

根据研究,由此可见,患儿的年龄、季节、低补体状态、抗生素使用时间等都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在秋冬季出现,若患儿出现高热和阵发性咳嗽等,则要格外引起重视,实施早期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姜洪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1):162-163.

[2]陈小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7,(1):20-21.

[3]宋治军,范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4868-4869.

[4]王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9):138-139.

论文作者:车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车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