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旅游业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旅游业论文,大力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199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7%,同时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全国商品零售价格的上涨幅度回落到了6.1%,涨幅回落了8个多百分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宏观经济明显得到改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为“九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
1996年对中国旅游业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年份,旅游外汇收入达到了102亿美元,实现了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的旅游业创汇10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发展迅速,积极利用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旅游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得到改善,社会基本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对外开放,为发展经济、繁荣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旅游业这个在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新兴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行业之一。旅游业以它的经济规模、从业人员规模和高速度的发展势头等因素表明,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行业,而是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经济行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社会的稳定与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旅游业能否健康发展。当前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不仅国内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而且国际环境总的来讲对我们也是有利的,我国的旅游业确实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好工作,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一经济工作的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一部分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形势严峻。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了长期以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进展迟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滞后。抓好结构调整,既是整个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
结构调整工作,主要要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解决经济生活中“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二是要大力开拓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继续抑制通货膨胀,为加快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选择和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握5条基本原则:一是要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集约化;二是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三是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四是国际竞争力强,有利于扩大出口创汇;五是投资回收快,有利于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这5个原则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本特征。
结合旅游产业特点和发展形势,旅游业在调整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市场前景广阔,是朝阳产业。从产业的角度看,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综合,对丰富人民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需求有增无减,日益普遍化,居民的消费将更多地向旅游消费倾斜。因此发展旅游业是增加有效供给、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有效途径。
2.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消耗能源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国际间对外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比较利益原则,就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成本最低和资源拥有量最丰富的商品必然是对外贸易中比较利益最大的商品。商品经济的一般发展过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资金密集产品再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发展阶段和分工的不同梯次。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三种密集于一体,各个阶段同时并存,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所以,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发展余地,参加竞争。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是得天独厚、具有垄断性的,同时我们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与其他产业相比,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发展条件比较机动,发展手段比较多样化。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市场开发范围较广阔、贸易壁垒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展的特点,大力发展这个创汇性产业。
3.关联带动功能很强,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服务、轻纺工业、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邮电通讯等部门的发展,特别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外贸、民航、建筑业所受影响最大。
4.提供就业机会较多。劳动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能否顺利进行。“九五”期间,正值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国有和集体企业富余人员约占全部职工的三分之一,各类富余职工总量约3000万人,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在职无业职工达到745万人;在隐性失业增加的同时,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也逐年增加,1996年末已达553万人,失业率达到3%,这可能是个偏小的失业人数;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左右,到2000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在1.4亿;“九五”期间,我国净增劳动力总量约4140万,“九五”计划确定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00万个,向非农产业转移4000万个农业劳动力。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应当选择发展一些具有较好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较好地缓解沉重的就业压力,为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创造条件。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产业还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可以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但旅游业主要是提供劳务商品的产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可以比其他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突出优势。
5.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自1986年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国家在投资上对旅游业给予了很大支持,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但旅游业主要是靠自身的经济效益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循环。旅游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中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之一。旅游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积累,而且可以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扩大国际交流,促进改革开放。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使世界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也使我们可以更快,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引进海外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党的统一战线和“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
7.促进区域间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对加速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同时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原因,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发展工业的初始难度较大,种养殖业产品也有运输和市场问题。但这些地区大都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它们的分布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收效比较快,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消费热点也不同,会有一些产业发展快一些,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旅游业在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工作中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可以大有作为,可以为完成国民经济的这一重大任务作出自己积极的、特有的贡献。加大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业来说,既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各方面都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的认识。
三、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要充分发挥计划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从旅游规划入手,抓好规划的制定、审批和实施的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程序,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加强旅游规划的权威性,搞好各类旅游产品在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上的计划安排,努力防止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的现象再发生。同时,在旅游产品建设上要注意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特色,尽量避免产品结构的雷同化,要形成一大批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对旅游者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2.要转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盲目追求外延扩张型的发展方式。应当根据资金供给的可能性和市场发展状况,合理确定旅游基本建设规模,充分挖掘潜力、利用好现有基础。当前特别是在旅游饭店、度假村和大型人造景观、游乐设施的建设发遽上要注意这一点。例如北京市已开业的星级以上饭店有207家,客房49651间,1993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75%,1994年为71%,1995年为67%,1996年为63%,逐年下降;深圳旅游涉外饭店有300家,客房3.3万间,1993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8%,1994年为63%,1995年为59%,1996年上半年为54%;其他像天津、广州等一些城市客房出租情况也不是很好;桂林、西安由于在80年代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兴建、缺乏有效控制,造成饭店供给严重过剩,客房出租率长期徘徊在40%、50%左右,饭店经营困难,教训深刻。因此,要切实纠正那种不顾市场需求、一味追求设施的高档化、豪华化的不正确倾向。当然,也不能搞“一刀切”,对那些市场前景好、资金落实到位、确实需要建设的项目,也要给予支持。
3.要进一步加速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进旅游拳头产品的升级换代,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体系,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竞争力较强的产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旅游创汇基地。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大力发展这些地区的旅游业,对于增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国家计委对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事业给予了重点倾斜支持。我们正在积极研究一些措施和办法,考虑在继续支持中西部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增加一些投资,扶持这些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和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4.要处理好旅游接待数量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关系。1996年我国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超过了5000万人次,排在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第七位,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2亿美元,排在第十位,但旅游者在人均花费与其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应当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管理,要在旅游“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大力改进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安全保障,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实现旅游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5.要认真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动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反之就可能对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认真搞好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发展旅游业时,只顾眼前利益,不注意环境保护,破坏了旅游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很严重。要知道,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经破坏,就失去了它原本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管理,否则,将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6.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要深化对国内旅游的认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需求将日益扩大,发展国内旅游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96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638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已经成为整个旅游经济大格局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旅游市场应当作为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具有需求广泛、重复消费和支出比例大的特点,应当抓紧、抓好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发展一批适合国内旅游特点、符合国内消费水平、具有广阔市场的旅游产品,为国内旅游者提供健康、卫生、方便、安全的服务。
7.应当深入、认真地研究一下,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包括计划、财政、金融、税收、价格、入出境管理等政策,要有一定的力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要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及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把旅游业更快、更好地推向前进。
总之,旅游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前景无限,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旅游业这轮朝阳托举得更高,让它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