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的海外上市_海外上市论文

如何促进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的海外上市_海外上市论文

上海证券市场如何推动企业海外上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上海论文,海外上市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企业海外上市的内外动因

尽管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不长,但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企业不仅在境内上市发行外资股——B股。 而且还直接到境外上市,这种一家公司既有A股,又有B股、H股的局面, 实质上已经沟通了年轻的上海证券市场同国际证券市场的联系。多个主要市场的联动影响,使得上海证券市场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风浪的拍击,它已开始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国际上讲,在西方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少主要证券市场纷纷谋求提高国际化程度,以改变股票市场的结构,争取上市公司更广泛的地区分布,尤其是欢迎经济高速增长的亚太地区企业上市。香港联交所自1991年起就进行“中国版”的研究。寻求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可能途径;近年来,悉尼证交所,温哥华证交所等纷纷开设亚洲版,连最为严格的东京股票交易所也修改外国公司上市规则,以期争取更多的亚洲企业上市。在各地区争取的对象中,中国企业成了重要目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与海外市场“请进来”的愿望不谋而合,有利地推动了上海证券市场走向海外的步伐。

企业海外上市方式的利弊分析

上海证券市场开拓境内企业赴海外上市,目前除了在香港上市H股外以及发行DR[,s]外,可供选择的方式还有以下几种:企业海外直接上市;企业“借壳”海外上市;企业“买壳”海外上市;投资基金形式海外上市。世界上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是采用企业海外上市这个办法筹集资金,扩大规模的。由于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股份制改革初期,规范化程度与国外上市市场的要求相差比较大,同时,国内财经制度也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限制太多使得这种方式对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都不够现实。投资基金上市方式虽然无太多限制,但对许多国有企业也没有吸引力,因为我国搞股份制的主要目的是转换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运作机制,而不是单纯地吸引外资。投资基金方式显然无助于企业动作机制的优化。“买壳”上式也有同样缺陷,而且要觅得一个合适的“靶子”企业(该靶子企业必须股权适当分散,资产值与市值都较小,以便于收购;同时帐目清楚,借款少而可变卖资产较多,业务简单或与国内企业经营相近便于收购后的业务重组等)也较为不易,另外收购的风险通常很大,成本也比较高,这些都是目前我国证券主管部门对这一方式实行严格管制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利弊,“借壳”上市方式开始受到大多数人的注意。所谓“借壳”上市,是指国内企业以某种形式(如参股,或境外注册控股公司等)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借控股公司的“壳”到国际证券市场上市,这样就能实现在我国目前会计审计和法律制度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达到国际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的认可。

国内企业以“借壳”方式上市最成功的例子是沈阳金杯集团。1991年初,香港华晨集团有限公司与沈阳金杯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合资方式建立了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其中金杯集团占60%的股份。1992年初,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出资又在百慕大群岛注册成立了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CBA)然后向金杯收购完成51 %的控股。1992年10月9日,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CBA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并一举成功,扣除各项服务费用,CBA的这次对外发行共获招股收入7200万美元。 根据百慕大群岛和美国法律,它只能将其招股收入投回到它唯一的资产所在——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这样就实现了直接以股本方式引进外资的目的。

仔细分析沈阳金杯借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壳”海外上市的实例,就会发现,“借壳”上市虽然能较好地吸收外资,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它无益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海外知名度和声誉,也无益于规范和转换企业运作机制,而且不利于完善我国内地的监管制度,也不利于培育国内的股票市场,所以,“借壳”上市并不像理论界一些人吹嘘的那样好,至少在目前阶段是不足取的。

上海证券市场推动企业海外上市的策略

上海证券市场选择企业海外上式方式的立足点应该是以是否有利于我国股份制的改革,是否有利于企业“练好内功”,优化经营运作机制,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知名度以及是否有利于上海证券市场自身的发育为基本判断标准。鉴于此,笔者认为,近期内上海证券市场推动企业海外上市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发展B股企业的海外二级上市。具体来说就是发行B股的现有企业的股票以增量或存量形式在另一家国际证券市场上上市交易。增量形式指企业通过增资发行代表我国的存托凭证(DR)在海外交易所申请上市;存量形式则是采用介绍上市,也即企业发行证券无须做任何销售安排在海外交易所申请上市,这种形式要求企业证券有足够的数量规模,以保证二级市场的流通性。目前这两种形式在国内都有过实践,但没有向纵深发展。如深圳蛇口招商港务公司的B股原来有深圳证交所挂牌, 现正准备以增资发行SDR的形式申请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二级上市; 而上海证券市场上的二纺机,轮胎等几家公司在美国发行了以现有B 股存量进行存托的一级ADR,并在OTC市场报价,增加其流通性。上海证券市场应积极创造条件,包括加快与国际证券市场电脑联网的步伐,推动B 股企业的海外二级上市。这不仅有利于扩大上海证券市场B 股企业的股东基础和知名度,从而增强B股的流通性,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转换和规范B股企业的运作机制, 提高股票市场主体的质量,促进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当然, B股在海外证交所二级上市以后,由于投资者更接近海外证交所,更能享受交易的便利与保障,加上上海B股市场的流通性不足,因此可能导致上海证券市场B股交易的萎缩;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国内监管部门应规定B股流出的最高比例限制。 同时,上海B股市场也应迅速完善与扩大,并开放国内居民进入B股市场,以不断增强上海B股的自身吸引力。

发展B股企业的海外二级上市会不会与A、B 股并轨的趋势发生冲突?笔者认为不会。原因有两个:一是A、B股并轨不可能很快实现,这是由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艰巨性决定的,因此,在B 股企业海外二级上市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前,不会有什么冲突;二是发展B 股企业海外二级上市的根本目的还是转换和规范B股企业的运作机制, 促进国内股票市场的发展,在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之前,经过国际证券市场规范化的洗礼,海外二级上市的B股企业可能会大部分、 高质量地转换了运作机制,规范了企业的行为,到A、B股并轨之时,这些企业应该完全有条件、有资格地变B股二级上市为A股二级上市了。

当然,与“借壳”上市方式和投资基金方式比较起来,企业海外三级上市在短期内吸引外资方面显得要差一些,尤其是存量形式,如果发行的是一级ADR,更不能达到筹资的目的。但从长期来看,吸引外资, 核心是投资环境问题。只有当上海证券市场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够给外商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按照发行H股的模式,扩大境外第二上市的地点。也就是说, 我国企业不仅可以到香港第二上市发行H股,还可以到新加坡上市发行S股,到日本东京发行T股,到韩国汉城发行K股等等。从目前15家企业H 股招股上市和后来的运作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基本上能实现转换和规范企业运作机制,扩大知名度和筹集资金的目的,因而值得进一步推广,并且可以预计,在短期内这种模式也将会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形式之一。

上海证券市场推动企业海外上市,应特别注意发挥中介机构(如证券商、会计审计机构和评估公司、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由于上海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人才短缺,因此,中介机构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缺乏具有国际声誉的证券商。因此,国家应积极扶持国内国际证券市场上表现活跃的证券商,但在扶持的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这些中介机构的有序监管。

标签:;  ;  ;  ;  ;  

如何促进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的海外上市_海外上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