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探讨论文_任钟刚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探讨论文_任钟刚

(菏泽市黄淮水利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山东,菏泽,274000)

【摘 要】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是关乎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的,是改善农村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有力举措。在这项工程自提出以来,确实为农民创收、改善灌溉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还是面临着若干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对策

1.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取得的成效

农业大国一直是我国的“标签”,农业的发展促使居民生活水平逐渐得到了保障,但有些地区(比如丘陵地带、西部水源紧缺地区等等)由于一些天然因素而导致农业发展比较缓慢。自上世纪50至6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行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改善前面提到的几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突出的效果,为我国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目标铺平了道路。其成效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1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尴尬格局

水资源贫乏是我国西部以及北部地区长此以往的一项重大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类问题,但是对于些许丘陵地带、边缘山区却还是“鞭长莫及”,这些地区的居民依然得“看天吃饭”,雨水量大则粮食产量足,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反之,则有可能闹饥荒。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应运而生,即以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形式来应对降水量不足的问题,以此来改善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这种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调节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尴尬格局。

1.2有效地保障了农户农产品的产量

农产品产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莫过于降水量的问题。然而这一原因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它具有客观性。如何将这一客观原因加以转变,使其不能成为保障农产品产量的“绊脚石”,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上基本上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不仅是有效地保障了农户农产品的产量,而且通过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有效地调节了农田水分状况,满足了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了低产土壤,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我国吉林省为例,据报道称“2011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96.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8.89亿斤,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375元”(数据来源:中国吉林网)。由此可见,前面我们所认为的结论得到了实践的证明,数据的支撑。从而也进一步说明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这是从一个总的局面出发考量的,如果从细节出发,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农户灌溉成本大而经济效益不佳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收成情况,为其保障温饱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不得不说最终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实并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修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政府部门虽然有部分拨款,但并不是全额的,农户自身要有很一部分资金投入(对于农民而言可能还属于一笔客观的数字),这就给农户在成本方面增加了投入,无形中构成了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农户的经济来源主要在于粮食的产出,水利灌溉工程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从粮食的输出为基数,从前文所提到的吉林省的数据来看,农户年平均收入仅仅增加了375元,这种投入与产出并不是成正比的现实状况使农户并无多大兴趣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这是造成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直处于不太景气的原因之一。

2.2节水管理措施不到位而使水资源过度浪费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直接导因就是部分地区供水不足的现象,而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正是要通过蓄水、引水等措施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于节约用水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反观现实,节水管理措施不到位而致使水资源过度浪费的现象并不少见,更悲观点说,可以形容为司空见惯。如此这般,水资源的过度耗费,只能是使水资源的成本投入更高。从另一方面来讲,水资源在田园间的随意流放,还有可能造成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对于粮食增收造成负增长,这一现象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见的。如果说想要水资源能够物尽其用的话,节水管理措施必须做到有的放矢。

2.3设备保健工作缺失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引入大量的饮水、导水设备才能使水资源流入田间而被土壤吸收利用。设备如同人一样,是有一定的使用年限的,在有效使用期间,如果保养得好使其损耗降到最低,则使用的时间就越长,否则,只会中途夭折。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二:一是设备更换,工程建设成本扩大,给农户造成的经济压力就会增大;二是水资源流失田野,破坏水土环境,使有效灌溉面积得不到保障。导致这种设备利用率降低的直接原因就是设备保健工作的缺失,一方面缺少对相应设备的有效保养使引水设备年久失修,另一方面是对损坏设备修理不及时,这两方面的原因就直接导致了上述的结果。

3.改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对策

3.1政府部门加大灌溉投资,减小农户成本投入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国家的一项资助项目,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部门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对于弱势群体——农民而言,即使自身只要投入少部分的成本,但这部分资金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可以拿出来的,再加之粮食属于低创收物种,相较之下,一定量的投入并未换回一定量的产出的时候,农民对于这项工程的建设激情也会随之而降低,失去了农户的支持,不论这项工程最终的受益者是谁,都失去了其真实目的而成为了一项虚假工程。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以减少农户的成本投入,使农户看到希望,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上下一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创下最大收入,为实现新农村建设发光发热。

3.2多方位贯彻“节约用水”理念

“节约用水”的理念本不应是这种水资源紧缺地带所缺少的。但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节约用水”的理念也并未在这些地方更多地体现出来,因此,如何贯彻“节约用水”的理念,使其从观念上更新对水资源的认识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举止,是我们所应该考虑的。这里提出来的多方位,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实践视角。一是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力度,使这一理念家喻户晓;二是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在做好榜样工作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三是农户个人要身体力行,在看见有用水不当、水源流失的情况下要进行反馈等措施。

3.3加大水利工程后勤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后勤管理工作是提高水利灌溉工程的工作效率、满足人民需求的一项重要措施,其执行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后勤服务到位,则水利灌溉工程创收利润越大,越受农户欢迎,则后发力越大,反之则不然。其后勤管理工作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的维修保养,减小设备损耗率,提高其使用寿命;二是水资源的节水管理,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定期回访,了解农户的最新需求以方便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改造。

参考文献:

[1]赵昌祥 张宗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小型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7):101.

[2]李梦琳,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

[3]云燕飞,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0).

作者简介:

任钟刚(1984-)男,蒙古族,山东菏泽人,工程师,大学学历,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农业水利与水利工程施工。

论文作者:任钟刚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探讨论文_任钟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