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趋势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以来,“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在全球迅速传播,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经济学家和科学家不约而同地认为,知识经济恰当地概括了世界经济的最新发展、特征和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迎接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知识经济不是一个经济范畴,用“知识经济时代”来概括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是不妥的。因此,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一、关于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从来就都是知识经济,还从来没有过没有知识或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王怀宁,1998)。说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经济的新时代是比较合乎客观现实的。但是,用“知识经济”来描述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并不合适。因为,“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只是一个一般性的概念(王怀宁,1999)。这里涉及信息、知识概念和两者的关系。

专家们给“信息”下的定义很多。周怀珍在《信息方法的哲学分析》一文中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但是,信息的含义要比通常的消息广泛得多。它包括消息、情报、指令、代码以及包含一定内容的信号等。关于知识的定义也很多。斯科特·库珀认为: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指出: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按照经合组织的定义,知识可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和知道谁有知识。宋健教授主编、 1994 年出版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中说:人类的历史是地球史几十亿年的两千分之一,而人类历史的99%以上的时间又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有自己的文化生活只有五六千年,但是真正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还不到300年。 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则只是近50年的事。1985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成立了一个知识科学研究所,在成立该所的建议书上,明确提出其背景就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在阐述知识科学研究所的使命时谈到,知识始终对我们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过去50年里,其重要性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即它将支配其他的社会经济因素(缪其浩,1998)。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科学技术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柳卸林博士在《知识经济:内涵和意义》一文中说:有必要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做一明确的区分。近几十年来人们讲得较多的是信息社会、信息经济。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这样的,如果说数据是有关事物现象的记录,则信息是有序的数据,经过组织的数据,知识是指构成事物之间联系的原理、规律及诀窍等。1997年4 月欧盟高级专家组发表的题为《建设为我们大家的欧洲信息社会》的报告中指出:首要的是在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划分出清楚的界限,无序的数据并不会自动变成信息,信息也不等于知识,信息社会的主要挑战就是要开发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意念性知识(缪其浩,1998)。英国伦敦商学院信息管理教授迈克尔·厄尔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来自数据,知识来自信息,知识有超过信息的某种东西,知识处理更具有人类活动特点(迈克尔·厄尔,1999)。

随着信息和知识的发展,逐步形成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1998 年7月,北美三国(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公布了统一的“北美行业分类系统”,根据这种分类系统的定义,信息业是指那些将信息转变成商品的行业。按照这个定义,信息业下分四个行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这样,北美地区的信息产业包括软件、数据库、卫星通信、寻呼、移动电话和其他无线通信、在线信息及其他信息服务,还包括传统的报纸、书刊的出版,电影、音像出版和图书馆等行业。但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作为信息社会特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的生产,并未包括在信息业内,而是在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的制造业中专门分出了一个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行业。

据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2月17 日援引经济学家戴维·黑尔提供的数字,信息技术部门如今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1%, 这个部门在经合组织其他国家GDP中约占2.5%。

美国学者佛里茨·马克罗普1962年发表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一书中第三章“生产知识产业及其职业”中正式提出“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马克罗普所说的知识产业主要由5 个分支构成,其中主要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马克罗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美国知识生产与分配的最早的测度体系(谢康、陈禹,1998)。根据马克罗普的概念,知识产业水平=教育投资+研究与开发投资+通信媒介、 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业产值与GDP之比,1958年美国的知识产业/GDP=29%, 1980 年美国的知识产业/GDP=34%。

二、知识经济的内涵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用“知识经济时代”来概括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一个不妥之处在于,人类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进行经济活动、创造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首先要表现在物质生产上,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是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王怀宁,1998)。这里提出又一个问题是,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后农业和制造业处于什么地位及其作用。

我不赞同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是从物质经济时代迈向非物质经济时代的提法。

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的提法,反映了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这个特点正如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士指出:随着知识化的发展,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占有主要位置。过去使用原料和使用机械加工所创造的价值,其比重会越来越小;将来会以更少的材料和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注入了更高的知识含量。但是,无论农业、制造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如何小,无论消耗的原料和能源如何少,物质仍是基础,这符合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任卢继传(1999)在《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一文中指出:直到50年代,西方新古典派经济学家曾提出一种经济增长的理论,它说明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所有使用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增长。这个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力和产出三者的关系是:第一,资本和劳动力翻番,则产出翻番;第二,增资不增人,或增人不增资,则产出增长减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过去数十年中,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增资快于增人,投资收益却并未递减。在近30年里,新古典派理论不能完满地解释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无法预测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多年来,经过许多经济学家不断努力研究探索,汇合成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即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理论。卢继传在他的文章中说:西方经济学的新古典派只考虑两个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 1983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罗默发表一篇具有权威性的论文,把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他指出,生产要素有4 项:资本、非技术劳动力、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衡量)和新思想(可按专利权数量衡量)。他强调,在信息时代,科技是组成生产因素之一,而且是一个重要因素。故该理论可称为科技优先的新增长理论。这个变化说明,在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过程中,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只是在“把知识运用于经济”,甚至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还不标志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合组织1996年发表的题为《技术、生产率和工作的创造》的报告中指出:今天,各种形式的知识在经济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无形资产投资的速度远快于对有形资产的投资,拥有更多知识的人获得更高报酬的工作,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是市场的赢家,拥有更多知识的国家有着更高的产出。因此,知识经济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第一,知识资本或知识资源成为主导资本或主导资源。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领导能力+公司文化价值+社会认可程度),知识资本的核心是特定人才和技术组合所拥有的创造能力(田溯宁, 1998)。德国《商报》1999年1月23 日刊登戴夫·乌尔里撰写的《使知识真的变成力量》的文章中提出:知识资本=能力×热情,一家企业的知识资本可以按照这个简单的方程式计算。与物质资本不同,知识资本是动态的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资本对经合组织29个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34%。在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又是最重要的。世界银行提出的“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在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本三者之中,人力资本占64%。

第二,知识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乃至主体产业。马克罗普所说的知识产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高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GDP 中所占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这是美国率先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环保技术等。这个高技术群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中间试验、产业化及规模经济技术统合为一个系统,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李良栋、孔祥振、杨广辉,1998)。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1996年高技术产业对美国GDP 贡献了420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15%。从1986年到1996年, 美国出口总额从3095亿美元增加到8480亿美元, 其中知识产业的出口在其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从12%上升到42%。

第三,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将渗透和影响综合国力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的生产、再生产和应用,不仅加速了知识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引起农业、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的巨大变革。据1999年2月23 日《朝日新闻》提供的资料,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的出口国,1998年种植面积约2000万公顷,占世界种植面积的70%以上。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重仅为3%左右,将来可能进一步下降。但是,就农业而言, 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渗透,农业将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向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农产品及其他产品。

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及其广泛应用,不仅使传统制造业得到改造,延伸出许多新型制造业,而且将以更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或替代材料,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80年代,经合组织国家的电子产业、石油化工和造船业的知识密集度分别增长了46%、83%和133%。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93年统计,世界总产值(GNP)中有65 %与微电子技术有关。目前,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比重已接近1/3,80%以上的服务业采用了信息技术产品。

三、拨正航向 抓住机遇

在经济学家们仍在争论继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是信息经济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之际,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和政治家们已经积极采取措施,迎接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联合国的研究机构1990年第一次提出“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后,一些国家相继提出对策。1994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发表了科学技术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作用的报告《政策、人和计划》,副标题是“准备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1997年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发表的研究主题报告《对知识的创造与扩散的投资》,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产业的概念。1994年6 月欧盟发表的《欧盟的一项工业竞争力政策》的综合性文件中提出一项计划,依靠可持续发展和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先进能源、运输系统、信息和通信技术,使欧盟进入一个新时代。1997年7 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将“知识化放在优先地位”的《2000年议程》,同年底欧盟委员会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提出了欧盟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构想。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9年3月17日刊登经济学家、 前美国行政和立法机构官员罗伯特·莱文的一篇题为《问题和答案:美国为什么如此繁荣?》的文章中提供的数字显示,从1991年到1997年,美国固定资本投资总额增长中有近2/3是与计算机产业有关的,1997年美国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中有1/3 以上是用于“信息处理和与之有关的设备”的投资。1994年美国的人均研究与开发投资是法国人均研究与开发投资的近两倍,德国的水平同法国差不多,英国的水平要低得多,只有日本接近美国的水平。

日本政府认识到基础研究滞后导致日本同美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差距拉大,重新提出“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1995年11月通过了《科技基本法》,1997年2月, 日本政府决定将科技厅和文部省合并为“教育科学技术省”,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协调和管理。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但研究与开发投资继续增加。据日本总务厅统计,1996年度日本研究与开发投资比上年增加3.4%,已占GDP的3%。 据世界银行统计,1997年,韩国人口4600万、GNP4852亿美元; 中国人口122,700万、GNP10,554亿美元,但韩国研究与开发投资达135.22亿美元,是中国研究与开发投资39.33亿美元的三倍以上。韩国政府表示, 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对发展科学技术的投入只能继续增加。

中国科学院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经历了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人民,思想观念是崭新的,因而当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时,就意识到它将为我们带来机遇和提出挑战,要更好地承担起“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截稿:1999年3月

标签:;  ;  ;  ;  ;  ;  

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