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巫术仪式的实践效果令人怀疑,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确是有着一定价值的心理治疗功能。根据巫术仪式中的不同的行为元素,我们可以把它的心理治疗功能分为:权威暗示作用、言语解释作用、动作宣泄作用、道具陪伴作用。
关键词:巫术;心理治疗;功能
尽管巫术在现代社会受到科学实证主义的质疑与冲击,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些地区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基于长久以来的以“万物有灵”信仰为代表的文化基础和对某些巫术仪式施行“效果”深信不疑的心理基础。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巫术的功能在使人的乐观仪式化,提高希望胜过恐惧的信仰。巫术表现给人的更大价值,是自信力胜过犹豫的价值,永恒胜过动摇的价值,乐观胜过悲观的价值”。
一、权威暗示作用
列维一斯特劳斯在他的《结构人类学》中总结到:“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某些巫术实践的效应。不过我们同时也看到,巫术的效应须以对它的迷信为其条件。后者有三个互补的方面:第一,巫师相信他的技术的效应第二,病人或受难者相信巫师的威力;最后,共同体的信念和期望,它们始终象一种引力场那样起着作用,而巫师和受术者的关系便存在于和被规定于其中。”心理学上来讲,暗示就是由外界向个体发出各类的信息,个体在接收到信息后会给出一定的反应。巫术仪式作为一种权威性存在,对仪式行为者具有的影响力十分引人注目。
通常巫师及巫术仪式的权威暗示作用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中有载:景公病水,夜瞢与二日斗,不胜。晏子朝,公曰:“我其死乎?”晏子对曰:“请召占瞢者。”晏子找来解梦师,曰:“毋反书。公所病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故病将已。以是对。”占瞢者入,对曰:“公之所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公病将已。”
居三日,公病大愈,
景公听了解梦师的话后,心中没有了病痛负担,身体也就自然恢复。在重病并且医药手段“失灵”的情况下,人们请来巫师,仪式性地驱除病痛,在一定程度具有心灵上的放松和安慰作用。
二、言语解释作用
以瑶族丧葬经书《从人▪财楼科》为例,该书主要围绕丧仪纸扎祭品“从人”与“财楼”展开。唱词包括对“从人”和“财楼”的外观描述、两物与生人签订的“契式”文本、为两物开光的仪式描述、祈求两物忠尽职守的奠酒祝词。
描述了奉请为从人开光的天师、童子下凡,再由他们做法,为从人点开眼、口、耳、喉、心、头、手、脚等部位,使其具有灵性的过程。它承制于瑶族的宗教观念和仪式目的,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用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言成为神秘力量的载体,它影响和控制着仪式参与者的感觉和思想,它提供了解释和说明,告知先人死亡并不意味着世界的终结,为其勾画美好的异世界,同时也让生者感触到了这种理想世界,使人们对死持有平常心态。这类的解释不一定合乎科学,但它通过说理满足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以及要求得到解释的心理需要,也让人们得到了一种心理释然。
三、动作宣泄作用
人们在面临生活压力和挫折时,选择了巫术信仰,因为在他们看来,巫术仪式中巫师的唱、念、跳、敲等动作,是为了与各类鬼刹进行沟通、对抗。巫师通过自己的动作,或者引导仪式行为者进行动作,使当事人坚信带来不祥、灾难的鬼怪受到威胁、诅咒后将会远去,从而为家人消灾解难、去祸纳福。一般,激烈的打骂和恶毒的诅咒是巫术仪式中常见的手段,它有助于当事人释放内心积郁和缓解精神压力,从而使当事人能产生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传说生活在新克里多尼亚的土人认为,有一个强大的恶魔制造了所有的邪恶。所以,为了避免干扰,全族人经常举行一个埋妖精的仪式:他们先挖一个大坑,然后围着坑咒骂恶魔,之后就用土把坑填起来,边踩坑顶边继续叫骂。四川凉山彝族为病人咒鬼时,通过寻找代替物进行发泄,通常是羊、猪、鸡、树枝、草人像、小狗等事物,对其进行诅咒并将其打死,将心中积郁的对鬼怪的不满情绪宣泄出来。当人有恐惧、郁闷、愤怒、等消极情绪时,如果强自压抑,在生理上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在心理上,可能会导致长期积怨以后在某些时刻突然爆发;也可能不对别人发怒,自怨自艾转而成为抑郁者。从心理学上分析,巫术仪式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宣泄,其原理并非如那些道士或其他巫术所说的一样,而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
四、道具陪伴作用
巫医传统的“神药两解”手段是巫术仪式道具陪伴作用的典型。杨荃先生说过,巫医和巫师往往是一职两兼的,他们治病时,常常一面使用巫术驱走鬼邪,一面用原始药物进行治疗。马林诺夫斯基也有所言:“巫术应用最广的地方,也许就在人们忧乐所系的健康上,在初民社会中几乎一切有关疾病的事都是靠巫术的。”我国传统医药存在神药两解现象,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医药中更具有普遍性, 他们在治疗各种疾病, 除了用药物治疗外, 还有许多其他治疗方法, 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与驱鬼神、念咒语的方法相结合, 共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神药两解”。由于是巫师给予的药物,在人们看来,似乎比从普通药房抓来的药更让人信服它的药力,在看待病痛时也更让人心情放松。另外,印度的苦行僧选择在神庙或恒河边修行,是希望借助空间道具的神力;将符纸贴于屋内,则认为整个房屋里外都将受到庇护;由巫师施过法的佩戴物被认为能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可见,在信仰巫术仪式的人看来,仪式道具陪伴的力量与仪式本身的力量一样强大。
结 语
巫术仪式看似非理性也不科学,但其实际操作中包含的积极的心理治疗功能确是能达到一定解决人的身心问题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巫术仪式并不是简单的迷信现象,而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俗心理疗法,它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幻想弥补现实需求的手段。人们通过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对巫术仪式暗示性操作的信赖,来达到情感的发泄与欲望的表达和满足,从而在化解问题的同时也调节了身心,起到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紫晨.中国巫术[M].上海三联书店,1990.
[2]宋兆麟.巫与民间信仰[M].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1990.
[3]詹鄞鑫.巫医治疗术“有效性”析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33—38.
[4]和少英,刀洁.金平傣族的巫文化与心理治疗[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7—22.
论文作者:蔡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巫术论文; 仪式论文; 巫师论文; 作用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功能论文; 巫医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