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项伟,李鹏学,陈花花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项伟,李鹏学,陈花花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 224400

【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鲁帕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进行心律失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消除患者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应用研究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出现异常。心律失常可以单独发病也可能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动脉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治疗除了非药物性治疗的电复律、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式外,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使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胺碘酮是Ⅲ类药物中的典型药物,对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了解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54.7±3.2)岁,病程时间2—10年,平均病程时间(5.3±1.2)年;对照组患者22例,女性11例,男性11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56.2±3.4)岁,病程时间2—10年,平均病程时间(4.8±1.1)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鲁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对照组。患者口服普鲁帕酮进行治疗,每次服用100mg,每日3次,连续用药2周。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逐渐减少用药,直至停药。②观察组。为患者使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将20mg胺碘酮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为患者静脉推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1个月[2]。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评定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包括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评定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显示心律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小于100次/min;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房颤未转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减少大于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室性早搏减少小于50%。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χ?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心率(134.8±10.6)次/min、舒张压(94.5±5.3)mmHg、收缩压(147.6±11.2)mmHg,治疗后心率(74.3±5.5)次/min、舒张压(80.3±4.6)mmHg、收缩压(112.3±9.2)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率(133.6±10.1)次/min、舒张压(94.7±5.2)mmHg、收缩压(148.2±12.1)mmHg,治疗后心率(101.4±7.3)次/min、舒张压(88.5±4.3)mmHg、收缩压(143.7±8.6)mmHg。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症,患者心脏搏动频率和节律出现异常,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症状,除了心功能不全外,还会导致脑动脉、肾动脉、肠系动脉等动脉的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危害较重。心律失常的发病多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都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在对心律失常进行临床治疗时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具体情况[4]。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仍是早期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目前关于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可分为四类,Ⅰ类药物为钠离子通道阻滞药,通过阻滞钠离子通道对患者心律进行控制;Ⅱ类药物主要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物,能够阻断β受体改善患者心肌功能;Ⅲ类药物通过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Ⅳ类药物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钙离子内流,进而控制心律[5]。不同种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对患者心律失常的最终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差异。胺碘酮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Ⅲ类药物,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胺碘酮是一种碘化苯丙呋喃衍生物,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的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功能,能够选择性的延长复极过程。胺碘酮在临床使用中能够有效地发挥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在应用中除了Ⅲ类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还兼具有一定Ⅰ类及Ⅳ类药物的特点。胺碘酮能够通过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流和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能够适度地抑制心房心肌内传导的钠离子内流,延缓其传导速度,从而调控心率[6]。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抑制患者窦房、房内、和结区的传导,调控患者的心律,让心律恢复正常。胺碘酮能够降低心房、结区、心室等部位的心肌兴奋性,因此可以广泛地用于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等心律失常。胺碘酮对于冠状动脉周围血管具有良好的扩张作用,能够扩张动脉血管,促进血液流通,降低心肌耗氧量,进而降低心率,促进心律的调节。胺碘酮在临床应用中适用于很多其他治疗方式无效的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多为呕吐、皮疹等,可以通过调整药物使用剂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使用胺碘酮进行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心律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应用胺碘酮进行心律失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消除患者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付玉鹏.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7+19.

[2]寿永民.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市场,2016,17(21):151+157.

[3]唐博弢.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10):82-83.

[4]解小萌.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19):134-135.

[5]王平.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03):239-240.

[6]赵红.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01):180-181

论文作者:项伟,李鹏学,陈花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  ;  ;  ;  ;  ;  ;  ;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项伟,李鹏学,陈花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