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产力布局发展研究_经济指数论文

河北省生产力布局发展研究_经济指数论文

河北省生产力布局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省论文,生产力布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现状空间结构模式和地域开发方式分析

省级生产力布局问题,实质上是省级经济区的形成、发育问题。在我国,第二级经济区相当于省区。从长远看,省级行政区应和省级经济区相互适应,必须具有一个较大规模的中心城市,以便带动周围农村,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1]。 河北省由于省会迁移次数多和政区多变等原因,至今还没有成熟的省级经济中心,全省经济处在松散发展状态。河北省处在畿辅重地、京津郊区、过境中枢这个特殊的区位,境内交通干线纵横密布,加速了经济地域演化的生产力扩散过程;同时也削弱了经济地域演化的生产力集聚过程,加之传统均衡发展思想和投资重点多变的分散布局,限制着河北经济规模和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河北省生产力布局的空间结构呈现网络模式,即“二极(石家庄市、唐山市)三港(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八方(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沧州、衡水)布点,四纵(京广、京九、津浦铁路和沿海交通线)四横(大秦、朔黄、石德、邯济铁路)网状开发”,在形式上河北省经济活动地域过程已发展到成熟阶段。事物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弗里德曼根据拉美一些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城市发展结构的实证研究,提出区域城市群空间演化模式。吴传钧等从极化与扩散的关系,把经济活动的地域过程大致分为离散、极化、扩散和成熟四个基本阶段[2](表1)。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以重加工工业和城市化为特点的集聚经济是未来发展的主线,空间结构是历史发展的函数,选择轴线空间结构模式和实施点轴地域开发方式应是河北省推进生产力布局的关键。

表1 经济活动地域过程阶段

地域过程 社会经济 集聚经济 点轴系统

演变阶段 发展阶段状态 状态

离散阶段 农业经济占绝对 不存在

原始状态

优势

极化阶段 由农业经济向工开始形成 开始形成

业化过渡

扩散阶段 工业化的中期 占统治地位 形成

成熟阶段 工业化后期及 作用下降 等级差别小

后工业化

地域过程 城市规模 空间结构 地域开发

演变阶段 等级状态模式 方式

离散阶段 未形成体系均质模式 均衡发展

极化阶段

开始形成 据点模式 据点开发

(增长极模式)

扩散阶段 大城市愈益发展, 轴线模式 点轴开发

规模等级曲线夹角

最大

成熟阶段 规模等级曲线弯网络模式 网状开发

平缓

2 布局方针和区域效应演化

区域生产力布局实践的积淀,为太行山山前大道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轴线奠定了基础,而且成为国家发展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河北省基本上实施的是“提高两线(京广、京山铁路线两侧县市)、狠抓两片(黑龙港、坝上)、建设山区(太行山、燕山)、开发沿海”的区域生产力布局方针。在50年代至70年代的30年内,河北省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省基本建设投资的55%以上。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四个资源性行业基本建设投资约占全省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60%,其新增生产能力:煤炭开采3000万t、发电机组容量400万kW 、 铁矿开采2000万 t等,为邯邢、唐秦两个省内重工业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期,机械、化工、纺织三个资金或劳力密集性行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省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26%,其大中型项目密布于京广铁路沿线,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主轴线增强了实力。改革开放以来,在谋划发展战略的潮流中,河北省提出和执行了多种区域生产力布局方针:(1)1985 年曾把山海坝作为基本建设投资的主攻方向;(2)1986 年又将环京津地区作为投资的重点;(3)1988年提出的重点是“从铁路、沿海两线展开, 努力建设以城带乡各具特色的经济区”;(4)1988 年建立秦唐沧开放区后,投资重点逐步向沿海地区转移,同时仍保持对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投资,并加速提高对经济不发达的冀北、冀中东地区的投资比重;(5)1992年,又提出经济发展的基本设想, “一线(秦唐沧沿海开放带)、两片(石家庄开放区、廊坊开放区)、带多点(各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努力实现河北经济的振兴和腾飞”等。

以往河北区域生产力布局重点的多变性和短期性,如山海坝、环京津、太行山、黑龙港以及秦唐沧、环省会等,重点经常变,到处是重点,这违背了“基本建设、百年大计”的客观规律,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河北省总体经济水平居全国的综合位次,由1978年的第8 位下降到1990年的第13 位。1997年,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3]为1.64,低于上海(16.83)、天津(5.58)、江苏(3.65)、浙江(3.18)、广东(2.95)、山东(2.61)、福建(2.20)、辽宁(2.05),稍高于海南(1.21)和广西(0.92)[4], 是沿海省市经济发展低谷区。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河北省有11 个省辖市, 在1978 —1997年的19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速度为8.2%, 低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速度1.7个百分点, 使其在全省国民经济产出中的比重由43%下降为30.4%;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由6.85降低为4.66,仅秦皇岛、廊坊和衡水三市为上升状态,这相对削弱了河北省大中城市生产力的集聚作用和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力。县域经济是繁荣区域经济的基础。在河北平原19年间涌现出60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其指数年递增率≥1%的县市, 增强了全省整体区域生产力,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催化作用。但是县域经济很难管理,县域工业结构和布局上出现了诸多不合理问题。同时,占全省面积35%以上的山区县市以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下降的代价作出了牺牲。河北省大中城市集聚作用的弱化,县域不合理的工业结构与布局等,使全省“经济增长极”不够强大、“经济发展主轴线”不显著、支柱产业不突出,名牌产品无规模等,这又桎梏着全省区域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3 生产力布局的几个重要问题

3.1 建议选择省会石家庄市为全省经济增长极

一个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可以是一个中心城市、两个中心城市或几个中心城市联合形成的核心经济区,它是全省区域生产力集聚与辐射的动力源。河北省至今未形成自己明确的经济增长极,致使有些地方经济发展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影响全省综合生产力的提高。目前,河北省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为:石家庄12.18,保定9.69, 秦皇岛7.01、唐山5.06,沧州4.87,邯郸4.65,邢台4.33,张家口3.26,衡水2.57,廊坊1.79,承德1.59。据《河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计算,京津冀城市影响能力数值为:北京95.38,天津64.98 , 石家庄18.05,唐山17.26,邯郸14.88,张家口9.97,秦皇岛9.05,保定8.49,邢台6.99,承德5.01,沧州3.90,衡水1.14,廊坊0.40;河北省城市发展潜力数值为:石家庄33,唐山33,秦皇岛30,沧州27,邯郸25,衡水21.5,张家口20.5,保定20,邢台18.9,廊坊18,承德15。考虑京津是大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不能作为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极。参照上述情况、区位和职能等差异,建议选择省会石家庄市为全省经济增长极,增强经济集聚和辐射力,提高其全省性中心城市功能,以加速经济强省建设进程。

3.2 建议选择和培育石家庄—黄骅港省级经济发展主轴线

交通运输干道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和粘合作用,可从广九线、沪宁线、胶济线、沈大线和成渝线等看出建立经济发展主轴线的重要性。据对1993年交通干道沿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分析,在河北省范围内,京九线为0.80,津浦线为0.81,107线为1.21,307线为1.55。这表明河北省经济发展轴线已开始从过去的对外服务功能向独立的、有利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动力型转变,进而说明河北省应重视本省经济发展主轴线的重新建立和壮大问题。据初步比选,建议选择和培育石家庄—黄骅港省级经济发展主轴线,强化石家庄市经济,加速沧州化工城和黄骅港城建设,培育沿交通干线特色经济,以推动我省自立性经济发展和经济强省建设。

3.3 努力实施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

河北省沿海开放区3市12县,面积占全省的8.6 %, 人口占全省的12.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1.4%,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沿海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省的比重:1978年38.7%,1979年43.4%,“六五”42.7%,“七五”35.7%,1993年33.3%,1997年8.4%。改革开放先期重视发展沿海,近年来, 实际上已不把沿海作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在现阶段,国民经济增长投资拉动(据分析,河北省1977—1984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净产值增长速度的资金贡献率为79.19%)的情况下,沿海3市12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年递增率:1978—1997年为0.18%,其中1978—1993年为0.26 %, 1993—1997年为-0.12%。应当指出,在19年内,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年递增率为负数的是唐山市、沧州市和海兴县。唐山市为-2.1 %,即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由1978年的7.58下降为1997年的5.06,呈现为较高发展水平的滞缓发展。沧州市为-4.1%, 即该指数同期由10.81下降为4.87,也是较高发展水平的滞缓发展。海兴县为-0.1%,即该指数同期由0.46下降为0.45,是低发展水平的滞缓发展。1998年底,《唐山市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把该市现状低调地描绘为“功能弱化分散的组团式中等城市”,也反映了当地对其滞缓发展的失望心情。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为时代发展所需,其布局建设条件可行。从本省来讲,首要的是增强改革开放观念,下决心主要依靠省内力量建设沿海重化工业基地,真正实施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

3.4 积极关注省内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相近性和资料的可取性,笔者把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地带。1978年至1997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及其年递增率各地带分别为:(1 )沿海地带(秦唐沧沿海开放区),该指数由2.01上升为2.08,年递增0.18%;(2)冀中地带(衡水、 廊坊2市),该指数由0.95上升为1.35,年递增1.90%;(3)京广线地带(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4市),该指数由1.14上升为1.26, 年递增0.5%;(4)冀北地带(张家口、承德2市),该指数由0.48 下降为0.41,年递降0.8%。 可见冀中南地区内陆与沿海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渐趋靠近,而冀北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却愈益落后,是我省的经济落后地区。应积极采取移民或异地务工经商等办法,积极关注冀北的发展。

3.5 切实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

河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省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1)要推行符合省情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地域开发方式, 建议实行“一极(石家庄市)三港(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集聚布点,一纵(沿海交通线)一横(石家庄—黄骅港省级经济发展主轴线)点轴开发”,积极推进我省经济活动地域过程的演化。(2 )在培育全省经济增长极的同时,加快冀中南地区小城市建设、沿海中等城市建设和冀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以促进人口和生产力的合理集聚。(3 )加快山区、坝上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生产绿色食品。(4 )按照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负效应原理,即国民生产总值约增加1%, 国民环境污染总值也相应地增加0.6%,因此,城乡均应推行清洁生产, 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以推进我省的可持续发展。(5 )树立“管理是生产力”的思想和“名牌”意识。要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切忌妄自菲薄。各级、各地、各部门领导要为名牌产品鸣锣开道,扶植名牌产品活得长、长得大、跑出国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经济地域的演化过程,积极维护和推进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1999—07—23修改稿日期:1999—09—12

标签:;  ;  ;  ;  

河北省生产力布局发展研究_经济指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