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的希望:大协作与跨学科研究_生态破坏论文

拯救地球的希望:大协作与跨学科研究_生态破坏论文

拯救地球的希望:大协调学与跨学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整合的世界和人类知识不整合的裂隙及对立

一场悲剧,正在地球上上演:地球上的生物圈进化出的迄今智商最高的人类,正在极力毁坏着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虽然,人类已经知道生态环境正在被严重破坏,但是,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成及其规律,缺乏起码的知识;虽然,拯救地球的各种计划和各种努力正在进行,但是,成效不大,还难以同毁损地球的力量相抗衡,并且这些努力还常常是欠周全的甚至是幼稚的,这些片面的、不周全的计划或设想付诸行动,本身也会给地球带来灾难。例如:法国科学家向天空施放4亿个反射阳光的气球以降低全球气温的设想,如果实施就会减少植被的阳光;日本运输省船舶技术研究所,为抑制地球变暖,实验成功把CO[,2]进行液化处理后,贮存在海底洼地。可是,一个50万千瓦的中等火力发电厂每小时以CO[,2]的形式产生约500吨碳,用液化贮存的方式处理这些CO[,2],要耗费全世界约五分之一电力,并且一旦泄流,将给周围的海域造成酸性化。俄罗斯“前进号”太空船实验的宇宙太阳伞,如果大规律实施,虽然可以使地球黑夜变白天,但却破坏了地球的热平衡机制。

地球及其表层上的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类是其组成中的一部分。可是,人类对地球自然界的认识是极不完整的、片面和散乱的。用这种不整合的知识对付整合的自然界,人类的智慧同客观世界中的地球发生了断裂,就象一整块磁铁的断裂一样,断裂处立即成为反极,各自形成独立的磁场,一块被另一块抛出去。人类走向了同自然界的对立,也就是走向了同自己的对立。于是,悲剧发生了:人类的智慧毁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知识片面、思维狭窄、目光短浅,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环境保护专家们的办公室和家中,常常可以看到用危害健康的材料涂制的墙壁和地板,因为他们不懂医学,只懂得环保中的某一个很窄的专业。在医院里,又常可见到医护人员随意排放医疗垃圾污染环境,因为他们不懂得环保和健康的直接关系,也缺少环保意识。从城乡规划与管理到粮食蔬菜的生产加工与消费,各行业环节都可以发现许多片面行为造成的麻烦问题。

更严重的是知识面狭窄又很固执的专家,如果通过政治的或经济的渠道掌握了国家甚至国际社会的大权,以其狭窄的专业知识研究和制订涉及面很广的宏观规划或决策,就会干出一些貌似很“正确”很有“水平”的错误事来,有名气的专家犯错误,就象受人民拥护的政府领袖犯错误一样,危害大,又不容易纠正。

人类知识的不整合同整合的客观世界的裂隙,是迄今各种问题的知识根源。这裂隙已逐渐扩大为深渊,拯球地球必须在这深渊上架起桥梁,同时,也要求沟通人类各种知识的壁垒,撤除学科间的铁丝网,变岗哨为接待站。这是今天促动和实现跨学科研究的伟大的现实意义。

二、大协调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贯穿整合作用

自然界对人类没有隐私,她袒裸地展现在人类面前,但是,人类至今还没有读懂她,甚至不知道怎样才能读得通顺。人类迄今的求知者——科学家们,只是分门别类地剖析着大自然的方方面面,了解其各种现象和规律。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只是让人类获得了很多散乱的知识,就象一个学习了大量单词,还不熟悉句法、语法的学生。

自然界的规律,犹如一串串彼此关联的长长的密码锁,人类要想知道它的有序结构及变化规律,从宏观上读懂大自然,并且应用自如,写出和谐美妙的文章,就必须进一步研究自然界各种运动的交叉整合规律,需要把各门类知识贯穿起来,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才能构建出人类美好和谐的生活。然而,社会经济的利益机制使人类迫不急待地用还处于散乱无序状态的知识向自然界索取,创造以破坏自然和谐代价的物质财富,并且极力调动所有力量扩增,以至把科学发展方向也紧紧地吸附到为创造这种狭义财富的努力中,耽搁了早就应该并且早就可以展开的整合性的研究——对宏观协调规律的认识。

这种潜在危险直到变成了严重的现实时,才惊醒了一批关心全人类命运的科学家。可是,他们仍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分门别类在研究人类面临的各种危害和不协调因素,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只停留在这种研究上,如果不能有机地把各种研究贯穿起来,就不能认识各种深层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统筹解决各种问题。时代需要一门能贯穿各门学科的学科,提供整合各种知识的知识,从而把各门学科各种知识吸引到为人类同自然协调的服务中,形成统筹协作容量很大的有序结构系统。这就是研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种大尺度协调规律及其应用的大协调学。

大协调学引导各门学科为全面认识和统筹解决各种全球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界宏观协调,进行有意义的研究与合作。大协调学原理中包括大转折理论、实质理论、本质协调理论、多维极限理论、大时空调适原理、大循环原理、补偿原理等七项原理,概括起来,可以简明地表述为:自然界本质上是协调的,多维有限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是自然界各种物质循环运动在相互精密调节中构成的,人类本身也是大自然协调的产物。人类迄今的发展,都是同自然界对立式的破坏性的发展,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也是充满矛盾的对立着的社会。这种双重对立的发展模式,冲击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交叉关联着的的多维有限性,破坏着多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界和谐状态的良性调控机制,阻碍或损害着人类的良好合作及其宏观效益,终于导致各种全球问题并交叉构成了现代人类的困境。各种全球性问题实质是由全球性的各种不协调改造的,现在已经接近了极限,人类正处在从同自然界对立状态走向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大转折过程中,能否实现这个大转折,决定着全人类的生死存亡。

为实现这个大转折,必须摆脱传统的双重对立运动中的狭窄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研究自然界与人类及社会的各种大尺度协调规律,建立大尺度协调的思维方式,并应用各种大尺度协调规律统筹解决和预防各种全球性的不协调问题,建立大尺度多维调适的协调机制,使人类及其经济社会的物质循环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总体上实现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全方位的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和谐,要求着人类社会的和谐。人类内部、人类同生物圈及其自然界必须建立多种良性的补偿关系,归终建立起完善的人、社会与自然界双重和谐的发展机制。

全球性的各种不协调的问题,迫使现代人类极力实现协调,这种努力和统筹地根本解决各种极不协调问题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人类走上美好的大协调时代。这不仅是彻底摆脱现代人类困境之必须,也是现代科技性发展,携手统筹造福于人类之必途。

三、消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障碍,拓宽国际合作

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发展到了“留给别人掘墓,也就是毁坏自己房基”的时代。人类同地球这个宇宙飞船的乘客,友好合作,共同维护我们的生命之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

在全球尺度上研究和解决各种现代问题的国际组织,已经陆续出现了,如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于1989年建立的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又于1984年讨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SP),并于1986年建立了全球变化研究(IGB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建立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和ICSI共同组织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还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世界未来学会(WFS)、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WFSF)、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等等,随着国际合作的需要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国际组织。

这些研究或解决全球问题的国际组织,都提出了要消除障碍,实现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研究的迫切要求。尤其强调要消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两种文化”的认识论差异。“要改变社会科学对全球数据的思维方式”。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维差异,是有历史原因的。在过去的“地球属于人类”的认识阶段,人们只是把地球当作可以无限开采资源的大地,这种社会中的行为及社会科学,目光自然是短浅的,并且也只是把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当作可以把自然物质变成产品供人类挥霍的工具。在这种社会状态里,自然科学无极参与社会经济的宏观决策和管理,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只是提高社会生产力。这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科学思维惯性,一直延续至今并扩展到了临危阶段;一个物种——人类——已经发展到了在最大尺度(全球尺度)上改变其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破坏性地改变生态环境的社会行为,若不纠正,将会使人类自我毁灭。建立同生态环境协调的社会机制,不仅要求改造社会,还必须改造全部的社会科学。

在自然界反弹的教训中,人们终于走上了“人类属于地球”的认识阶段,自然科学对自然界受到人类破坏的研究,是使人类的思想走上这一阶段的先导。然而,人类的社会还没有走上这个阶段,为破坏自然界的社会服务的社会科学,也远没有走上这个阶段。致使很多环境问题只是停留在呼吁的状态,不能实现社会的解决。如果离开了社会的解决,自然科学家也只能在为人类呼救中同人类一起自我毁灭。因此,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的交叉合作研究,对拯救地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为解决各种全球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需要建立“某种共同的概念框架或系统框架,这要求有意识地寻求一些统一概念,以建立和加强各学科间的理解,并有助于减少学科间交流的障碍,在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达到各学科的综合。”显然,以交叉渗透见长的大协调学,责无旁贷地为各学科间的跨学科研究提供这种帮助。因而它能够成为有关的各种国际组织的好伙伴,可以成为一些国际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产生更广泛的国际合作。这是时代的紧迫需要。世界银行行长普雷斯顿先生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说:“世界各国都有保护地球和子孙后代的共同任务,国际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是什么使文明的人类成了破坏自然界最残暴的动物?甚至不惜冒着毁灭自身的风险?又是什么使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变成了一个个疯狂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凶手?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引导发展的利益机制,必须在科学的帮助下,全面调整,重新建立。

建立“全球模型”,是目前研究全球问题的各种国际科学组织正在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努力研究的大型项目,也是大协调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整合各种大尺度协调规律,建立“全球交叉的成困综合预测模型”和系统的大协调综合规划MCPP程序、大协调全息基设计MHB程序,并把各种“全球模型”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大协调全息反馈总体整合模式,把人们准备闯荡世界的各种计划,先输入这个计算机描述的世界模型系统中闯荡一番,进行碰撞试验,看看连锁反应的利弊并加以修正后,再付诸实施。离开了这种由亿万数据有序编织起来的软件系统的碰撞试验,我们很难对任何一种计划的利弊是非,做出完全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还要组织建立“全球大协调自动监测调节网”实行总体整合,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全球大协调,获得全方位和谐的美好生活。

建立综合性的地球动态模型,不仅要依赖精确交织在一起的各门科学的测量和逻辑推理,还要进行各种类型模拟实验。模拟原始生命诞生的实验,已经揭示了原先含糊不清的规律,“生物圈2号实验室”,也已经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数据。模拟各种污染和破坏导致生命灭绝的实验,将会告诉我们许多更值得牢记的规律和各种临界线,从而揭示我们怎样维护人类及整个生物圈的生存。

自然界在生产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经济活动生产着我们的物质环境,社会活动生产着我们的精神环境,要使这三者协调起来,我们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应该有信心,因为各种全球性不协调问题,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只要我们认真纠正我们的社会行为,建立同地球协调的国际关系,我们人类就一定能够走上理智发展的新阶级。

四、跨学科才能跨世纪,力尽荣誉地球人的使命

“我们今天的科技这么发达,一定能……”。这类盲目自信的流行话,正在有害地麻痹我们本来少得可怜的警惕性和危机感。其实,我们的科技根本不能称为发达,因为它很难解决我们遇到的麻烦,甚至还在给我们制造麻烦。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使命亟待完成,包括改进科技体系和普遍的知识结构。

统筹解决和预防各种全球问题,实现环境与发展宏观协调的程度,决定着21世界人类的命运和生活质量,也决定着各行业的发展前途。各种上产品、各种发明、各种科技研究、各种工作,都必须符合这个时代大背景的要求,并以这大背景来评判是非和质量水平。这就要求每个人自觉改造自己的知识类型,使之具有和其本身工作相适应的跨学科融汇能力。跨学科才能跨世纪。各行业的学科领导者都应自检查本行业知识类型的结构缺陷和片面保守,积极引导相应的跨学科研究。

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都必须努力研究解决这些时代的大问题,同时,研究解决这些大问题才会成为实际的知识领袖,否则,将只是古董摆设。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科学方向、人才的选拔培养方式、教师队伍的组成、教育模式,也必须适应以上时代大背景的要求,提高大学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及社会功能。否则,即使老牌大学,也会成为没有著名教授的名牌大学而逐渐衰落。

大协调学没有义务为迄今每门学科每一种行业都评述一番,但是,各学科各行业都有必要在时代大背景之下,应用大协调学,重新评估自己并筹措自己的更新与发展。因为他们最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如果人类的发展智慧迄今还没有达到反省自身的程度,那么,自然界被人类发展活动严重破坏所付出的代价,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只有小尺度思维能力的人类,操纵着影响并受制于大尺度运动的以各种大型机器为工具的庞大活动,犹如一个近视眼人驾驶着高速行进的汽车,必然潜伏着各种危机,不断造成各种灾难。这其中,根本的危险是短浅的目光、狭窄的视野和缺少大尺度的思维能力。

人类一直走着自以为“正常”的路,却导致了今天的困境,欲摆脱之,必须走一条非常之路。上帝说,这条路是有的,但要靠你们自己去找。要走这条路,这需要你们对地球有良心。

走向大协调时代,需要每个地球人都尽到责任。过去,人们常说,地球离了谁都转,正是这种意识使每个人以致全人类都推卸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导致了现代的各种全球危机,形成了今天谁都不负责的险恶局面。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地球离开了我不转”,努力担负起自己神圣的使命,那么,我们的人类和地球物的命运是会好起来的。

事情已经发展到必须从伦理上这样划分地球上的人类了:凡是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就是“罪恶地球人”;凡是为拯救地球努力的,就是“荣誉地球人”。

亲爱的读者朋友,也许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也许你是一位精力充沛的中青年科学家,也许你还在读大学或者刚毕业,也许你是心灵纯真的中学生,也许你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这都不妨碍你做一个地球人,参加到人类的大协调事业中并为之努力。“只要向前走,总能使上劲”。人都有一生,或担着泰山,或挑着鸿毛。希望你能为人类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希望你能成为人类走向新文明的一颗美丽的明星。

标签:;  ;  ;  ;  ;  ;  

拯救地球的希望:大协作与跨学科研究_生态破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