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 048000
摘 要:三维一体课改模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管理、问题自主研究三个维度共同构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具有相互协调功能的课改支持系统,确保了学校课改工作顺利推进。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三维一体 课改管理模式 推广与应用
一、研究背景
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成为学校实现腾飞的新契机。
晋城市凤鸣中学是一所初、高中各8轨的完全中学。初中生两极分化严重,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师生矛盾频发,逃课现象层出不穷,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获幸福成为一句空话;高中生源很差,学生被动学习,厌学现象严重,课堂状况令人担忧,导致教学成绩低下。为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精神生活、成长进步、和谐状况不容乐观。这就迫切需要用一种新型课改管理模式改变学校现状。
针对上述问题,2011年9月我们邀请了国家、省、市教育专家对学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研、诊断,一致认为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学生自制能力低下、合作精神不足、上课主动性不强是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必须深化课程改革,以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为载体,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才能解决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我们确立了《三维一体》课改管理模式,旨在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拉开了凤鸣中学课改的帷幕。
二、研究目标
1.教学质量目标
构建一套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生动活泼、明显改善厌学状况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2.学生自治目标
构建一套能激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创造性地自主建设小组团队,充分践行学生自制能力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3.教师科研目标
构建一套能有效提高教师素质,适应课程改革,解决课改遇到的真实问题并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问题自主研究模式。
三、研究过程
2011年10月,学校成立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改实验工作的规划、引导、协调和推进。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家长广泛宣传,形成了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家长积极拥护、教师热情探索的良好课改氛围。
研究过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入模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学校组织中层领导、骨干教师赴全国课改名校实地考察,深入课堂听课观摩,面对面交流,聆听经验汇报,广泛汲取先进经验。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又组织全校大讨论,领导教师迅速达成大胆进行课改实验的共识。校领导与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一线教师一起制定课改方案,从而保证了方案的实效性。学校秉承“培训是最好的管理”,在“培”字上注重三点:请进来、走出去、传下去。学校召开全校课改动员大会,定期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课改理念、新模式解读、理论测试等相关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课改理念和实践能力,为课改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改革的试模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学校首先确立了“双单三卡”教学模式,并对“双单三卡”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次详细的解读,要求教师初步实践,着重强调在“运用”上突出三点:同校运用、校际运用、异地运用。要求实验教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每周必须上2-3节实验课。
(2)上课要有导学设计。
(3)课后要注重教学反思。
(4)要经常总结实验情况,找到存在问题并积极整改。
(5)要注重实验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第三阶段:改革的用模阶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
在全面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测,边实验边研究,边研究边改进。对已有教学模式进行“使用——研究——修改——定模——(再)使用——(再)研究——(再)修改——(再)定模”的循环实验,推出了“双单三卡”教学模式的母模式,要求各小组进行教学模式学科化研究,体现学科特色。开展“作课晋级”活动,将教师的作课情况分为品牌课、金牌课、银牌课、达标课和过关课五个等级。学校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课改名师到校听课观摩,为每一节课打分定级,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作课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校形成了“人人争当品牌教师”的热潮,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提升。
在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课堂活了,但也乱了,原有教学模式下的管理办法无法适应新型的课堂情况。我们确立了121团队管理模式,设立了一支高效的班级管理团队,构建了由一个高效科研小组和一个高效学习小组构成的灵动管理小分队,设定了一套高效晋级机制,使得课堂活而不乱。
第四个阶段:改革的出模与初步应用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
学校在提升和丰富“双单三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出模。在“双单三卡”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式课型、复式课型的实践,并提出了以自主课、展示课为主打课型的教学模式。同时强化了121团队管理模式的运用,使课堂更加精彩,模式更加灵动,成效更加显著,真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多方请求课改专家予以解决。为了获取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构建了小研究与大研究的两条线研究模式,解决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第五阶段:《三维一体》课改模式全面推广应用阶段(2014年8月—2018年3月)
从2014年开始,“双单三卡”教学模式已经立足晋城,辐射到周边学校,很快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全面推广应用。学校多次承办了区、市、省、国家级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全国各地的教师及团队来校观摩学习、挂职培训,大大验证了三维一体课改模式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
1.学校研究者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反复研究实践,以达到认识规律、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其操作程序是:问题——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新问题)——再计划——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更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一边实践一边解决问题,找到问题初步解决的办法也就得到了研究的初步成果。
实践者直接参与研究过程,直接运用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根据研究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研究假设和计划,更新研究思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研究成果
三维一体课改模式是指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管理、问题自主研究三个维度共同构成,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具有相互协调功能的课改支持系统,确保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1.构建了一套“双单三卡”教学模式。
“双单”指教师课前准备的导学设计单、学生的小组学习疑点收集单;“三卡”指课前教师为学生下发的包括导学卡、训练卡、反思卡于一体的学习导航。“双单三卡”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双单”充分了解学情后,引导学生以“三卡”为载体,以参与、评价两个方面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经过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分层训练、自我反思教学流程的一体设计,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进一步释放学力,达到增长知识、建设学习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素养的目标。
其特点在于当堂落实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双单三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15种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可内化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持学”。
五个阶段的操作要点: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
教师在导学设计单的引领下,组织学生依据“导学卡”要求研读教材,通过自读、自评、自解、自悟,完成“导学卡”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导学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根据导学目标和教学实际为学生编写的学习提纲。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疑点,它有明确的指向,重点是针对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来制定的。教师编写的“导学卡”要围绕目标、紧扣重点,具有操作性和任务性,“导学卡”的学习任务主要以问题引领,学生能否积极投入自学,关键要看教师编写的“导学卡”是否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教师在学生自学前出示“导学卡”,学生个体在“导学卡”的指导下不讨论、不交流,进行轻松、有效、富有个性的自学。出示“导学卡”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学生真正做到自学有提示、读书有重点、思考有问题、时间有保证,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自主学习结束后,学生要明确“导学卡”上会与不会的内容,并将困惑点记在学习疑点下面。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提出问题习惯等。
第二阶段,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困惑、疑难,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首先以一对一的互学方式进行二人交流,兵教兵解决个性问题;其次以小先生讲解或多人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组内共性问题;然后再以全班交流研究的方式解决班内共性问题,产生兵强兵、生生互强的作用。对于这个阶段结束后小组仍然解决不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交叉点问题或生成的新困惑,要记在学习疑点收集单上。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习惯、着力倾听习惯、默契合作习惯等。
第三阶段,展示反馈。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个人发言、小组汇报、黑板演示、课本剧、游戏、生活模拟、小品、绘画、特长展示等形式,展示学生个体自学或小组交流的成果,展示小组学习疑点收集单上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让师生、生生、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质疑、辩论、解难、追问;在反馈过程中,让师生、生生、小组之间相互释疑、解惑、明理、点评,张扬个性,生成新知。教师此时适时点拨、小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知识框架、提升能力。在反馈结束后,教师要了解学情,明确学生掌握的程度。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展示习惯、敢于质疑习惯、科学评价习惯等。
第四阶段,分层训练。
前三个阶段结束后,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标知识点,精选训练题目,编写“训练卡”,进一步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训练卡”所选题目要紧扣本节目标任务,题型可以是说话训练、诵读训练、体验表达,也可以是文本中的一般性练习、类型题训练、目标检测、中高考题目等。“训练卡”实行8-2-2制,即80分基础题、20分提升题、20分拓展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再次进行巡视、观察,了解达标情况。训练结束后,二人小组互换“训练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互检;用红笔打出分数后,换回“训练卡”,用红笔改错,课后将错题记在错题档案上。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规范解题习惯、整理错题习惯等。
第五阶段,自我反思。
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小组就其在前四个阶段中的表现,再次聚集学科的精神、意义、文化,通过反思,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深化德育渗透,构建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赢。同时在“反思卡”上总结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收获、教训与不足和努力方向,以便在将来学习中起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反思卡”的巡查与展示,使学生进一步释放学习力,引领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素养。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善于总结习惯、勤于反省习惯、赏识同伴习惯等。
上述操作模式为“双单三卡”教学模式的母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规操作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同学科可灵活运用。
(1)主体课。
①“双单三卡”母模式与子模式课型。
②“双单三卡”主打模式课型。在熟练运用母模式、子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派生出相对稳定的主打课型,包括一学时的自主课和一学时的展示课。
③“双单三卡”灵动模式课型。在灵活运用各级各类教学模式之后,针对初高中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的难易程度,每一学期使用母模式与主打模式大约按以下比例进行:初中部教学模式运用:母模式(占三分之二)+主打模式(占三分之一)。高中部教学模式运用:母模式(占三分之一)+主打模式(占三分之二)。
(2)辅助课。为了弥补主体课的不足,还设有辅助课型,包括习题展示课、复习反馈课、试卷讲评课等。它对主体课起到了铺垫、补充、强化、整改、总结作用。
2.构建了一套121团队管理模式。
第一个“1”是指一支高效的班级管理团队,“2”是指由一个高效科研小组和一个高效学习小组构成的两个灵动管理小分队,第二个“1”是指一套高效晋级机制。
高效班级管理团队确保班级常规工作高效运转;高效科研小组采用导师制学生科研团队,向老师反馈学科学习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师生共同研究,达成有效的解决办法;高效学习小组是落实课堂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战斗小分队;高效培训评价晋级机制让学生在培训中得到提升,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晋级中享受快乐。这种团队管理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实现了养成教育进课堂、进常规、多管齐下的局面,推动“双单三卡”教学模式高效运行。
3.构建了一套教科研两条线研究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问题与困惑,参与教科研两条线研究模式解决。一条是常规教学的小研究,以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运用四环节链式教研模式开展;另一条是专项课题大研究,把课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变成研究课题立项,组织在这方面有能力的人员开展实验研究,以实验研究成果运用的方式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的小研究(四环节链式教研模式)。
(2)专项课题大研究模式。
六、研究效果
1.转变了教与学的观念。
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彻底改变了过去僵硬、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学生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作主”。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厌学状况得到改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学校安全状况良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想学、会学、能学、持学的终身学习能力,落实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3.教师的科研素养得到了提升。
学生整体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研究、翻转课堂的研究、思维导图的研究、AB走班制的研究、自主学习碎片化资源的研究、点燃式道德讲堂的研究、体验式励志教育的研究等都进入新的阶段,老师们顺利度过了课改高原期。教师先后发表各级获奖论文1000余篇,取得课题成果30余项,一大批教师荣获课改名师、课改先进教师称号。
4.教学成绩大幅度提升。
课改七年来,初中部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可持续学习力大大增强。高中部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二本B达线率从2011年的8.6%增至2018年的85%,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低进高出的课改典范。
5.课改经验得到大面积推广。
学校多次召开全国、全省、全市、全区课改现场会,先后与20余所省内外兄弟学校签订课改合作协议,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了携手进步、合作共赢的双赢格局。学校有180余名教师先后到全国各地做公开课、示范课、讲座,学校累计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人员26000余人、挂职学习人员60余批次。
6.学校课改影响和辐射力显著增强。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现代教育报》《山西日报》《学习报》《太行日报》《太行晚报》,山西电视台、晋城电视台、城区电视台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办学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被授予各级各类荣誉称号100余项,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普遍赞誉。
论文作者:原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课改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模式论文; 学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高效论文; 《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