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孙盼[1]2016年在《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重点观察补肾调周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慢性盆腔痛及月经不调的改善情况,以评价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补肾调周法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依据。方法:所有观察病例均来自武汉市中医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妇科专家门诊就诊的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患者,共观察6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妇科千金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观察周期,共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局部体征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妇科B超改善情况,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的比较: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方面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方面均有改善,尤其在下腹疼痛、腰骶酸痛、月经异常、经期腹痛加重、带下异常、神疲乏力、大便异常症状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小便异常、舌脉异常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方面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体征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在子宫活动受限压痛与骶韧带增粗触痛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附件增厚压痛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在治疗后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或附件包块方面:治疗组复常率66.67%,对照组复常率35.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盆腔积液或附件包块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叁个月内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复发率为44.8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较好。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肾阴阳气血变化的特点,采用补肾调周四期疗法,与不考虑月经周期生理特点在非经期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相比,补肾调周法兼顾清利化瘀,标本兼治,疗效更优,更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且能降低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

曹芳芳[2]2010年在《补肾调周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型)的临床疗效,以期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推广补肾调周法在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对照组24例患者。试验组根据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理论口服不同中药汤剂(经期活血调经、经后期滋阴养血、经间期补肾促排卵、经前期益肾助阳),每期均佐以清热化湿中药,如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蒲公英等;对照组口服清热利湿之“加味红藤败酱散”加减方药。均为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局部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项目的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后总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局部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2、试验组的临床愈显率为90%,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临床愈显率为58%,有效率为96%,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组月经失调症状(主要指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改善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治疗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试验组、对照组下腹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补肾调周理论口服中药可以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型)患者的各种临床体征和症状,与单独使用清热利湿剂相比,提高临床愈显率。尤其在治疗月经失调相关症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方面,疗效更明显。补肾调周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应当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吕燕[3]2018年在《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4月72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36例,对照组接受二藤汤灌肠治疗,研究组接受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2.87±0.68)分、局部体征积分(1.65±0.14)分、总积分(4.52±1.45)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与二藤汤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林彧骏[4]2011年在《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的研究》文中指出夏桂成教授是我国着名老一辈妇科专家,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六十载,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建树,着述颇丰。夏教授博采众长,创立了补肾调周法用于治疗妇科各病。目的:整理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迫在眉睫的学术己任。对其特色之处进行阐述,最终加以发扬,使其不但具有传统内涵,更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色。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或是与其学术传人进行学习的方法,阅读其学术传人及夏老的着作,再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而后成文。结果:总结出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得到其临证经验,用药特色。结论:补肾调周法理论来源于《易经》,深受《傅青主女科》等古籍影响,在临床中,对于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盆腔炎、乳腺增生等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许家莹[5]2004年在《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研究很多,大多集中于清利化瘀法或结合多种辅助疗法。本研究从中医学方面认为慢性盆腔炎不仅是湿热瘀结为患,更重要的是长期慢性过程引起的肾虚。本研究选取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补肾调周的前提下,结合使用清利化瘀之品,对照组以清利湿热化瘀为主。4周为1疗程,治疗1~2疗程,在治疗前后对两组症状、体征分别评分,比较两组差异。 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症状、体征及肾虚相关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有显着差异。腹痛、带下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对2—4疗程的患者由于病例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但总体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的改善与清利化瘀法比较,疗效更好,有显着差异。补肾调周法按女性正常周期调理,调节慢性盆腔炎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及改善盆腔血流,故可明显改善局部和全身症状,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何文娟[6]2011年在《补肾调周法治疗脾肾不足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补肾调周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脾肾不足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补肾调周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临床上辨证为脾肾不足、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3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其中治疗组予以口服补肾调周清利化瘀汤药,对照组口服清利化瘀汤药,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结果:1、临床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8.6%,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SIL-2R、IL-6结果均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调周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确切,与单用清利化瘀法治疗相比,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免疫因子SIL-2R、IL-6水平,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多环节多层次调整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提高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詹慧珠[7]2005年在《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对于本病的研究多集中于清利活血或中西结合或多种辅助疗法。本研究根据慢性盆腔炎发病的临床症候特点,认为本病发生不仅是湿热瘀结之患,更重要的是慢性过程中肾虚的本质。本研究随机接纳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组29例,治疗以补肾调周法结合清利化瘀之品;对照组21例,治疗以清利化瘀法为主。治疗4周为一疗程,时限为1~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两组间自身的体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性。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经统计分析显示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组间的体征与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个别以统计学分析亦显示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着疗程增加,总有效率越高。 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对于体征与中医证候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药物归类计算,两组用药均符合治疗大法要求。

谢京蕊, 冯彦君, 冯玉[8]2016年在《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症状及盆腔积液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过程中补肾调周法和二藤汤灌肠能够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冯彦君, 陈继兰, 谢京蕊, 高艳云, 郭晓玲[9]2017年在《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保留灌肠法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结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根据辨证湿热瘀结型给予二藤汤日1剂水煎400 ml,200 ml口服、200 ml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补肾调周方药口服日1剂联合二藤汤灌肠1剂/2 d。两组均在每个月经周期的期间治疗10 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体征疗效及B超检查情况的变化。结果在缓解盆腔疼痛、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缓解盆腔疼痛、改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妇科超声方面: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妇科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妇科超声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周法口服中药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明显降低盆腔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体征积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妇科超声异常指标有效,两组中抽查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许家莹, 莫蕙[10]2007年在《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中医学方面认为慢性盆腔炎不仅是湿热瘀结为患,更重要的是长期慢性过程引起的肾虚。本研究选取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补肾调周的前提下,结合使用清利化瘀之品,对照组以清利湿热化瘀为主。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症状、体征及肾虚相关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有显着差异。腹痛、带下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对2~4个疗程的患者由于病例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但总体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的改善与清利化瘀法比较,疗效更好,有显着差异。

参考文献:

[1]. 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D]. 孙盼.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

[2]. 补肾调周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型)的临床研究[D]. 曹芳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3]. 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临床效果分析[J]. 吕燕.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4].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的研究[D]. 林彧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5]. 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 许家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6]. 补肾调周法治疗脾肾不足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 何文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7]. 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 詹慧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8]. 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J]. 谢京蕊, 冯彦君, 冯玉.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9]. 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冯彦君, 陈继兰, 谢京蕊, 高艳云, 郭晓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0]. 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 许家莹, 莫蕙. 辽宁中医杂志. 2007

标签:;  ;  ;  ;  ;  

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