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张论——兼评日本推理小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推理小说论文,日本论文,松本论文,清张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种文学现象,一位作家,能否在艺术发展的长链中构成新的一环,当然要看他对以前艺 术发展各个阶段的融汇性承袭,更主要的恐怕还是看他有多少创造性的发展。以松本清张为 代表的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摆脱过去推理小说单纯侦破案件的拘囿,大胆尝试了充满现实 主义色彩的全新概念,对从不同途径搞到手的官方机密材料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消化,通过栩 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将深刻的思想内涵融于跌宕起伏的故事里,撕开笼罩在日本列岛上空的 层层乌云。该派小说以权与法、善与恶、罪与罚等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为题材,用敏感而犀利 的笔触,披露了日本社会的瑕疵,尽可能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开故事情节。单从构思或艺 术完整性上看,比起以往的刑事侦破小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拓展与超越,摒弃了对故事矛 盾冲 突和情节悬念设置的刻意追求,向社会生活的深层次拓展,而非破案的展示,使推理小说有 了悬念之外的深广社会内涵,是日本推理小说向生活本色的回归。同时,力求给读者以积极 的人生认识和启示,创作出更高层次具有当代特色的作品,是对过往推理小说的反拨与校正 ,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作品描写的犯罪根源,没有停留在过去那种出于个人恩怨、桃色纠纷 或图财害命等用滥了的情节,发展为官僚政客和资本家出于政治上的阴谋诡计而杀人灭口, 体 现了一种朴实而严肃的美学追求,拓宽了推理小说的表现手法,对于旧的创作模式的突破 和新的艺术视角的形成,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对发展当代推理小说是个转折点。同时,在 风格样式上也颇具新意,显示出某些创新因素。
松本清张原本以纯文学进入文坛,在自己写作渐入高峰时,于1955年以《埋伏》将笔触伸 向了日本文坛列为大众文学的推理小说,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积酝的热情与才能得到了 释放和施展,开始了他当时并未意识到而在日本推理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贡献的奋斗。
《埋伏》是松本清张创作分期的重要标志。
他的前期作品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历史小说,如《西乡钞票》(1950)、《枭示抄》(1953 )、《战国权谋》(1953)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二是以逆境中的人物,在生活道路和失败 命运为中心,表现他们高尚痛苦的心灵变化轨迹,写出了现实人生的真实面。代表作品有《 某〈小仓日记〉传》(1952)、《菊花枕》(1954)等。
历史是既往的事实,任何人都不得更改,而作家对历史精神的阐发,对历史哲学的发现却 是有所选择的。松本清张的历史小说同某些没有把握住现实的重大题材,转而写历史小说以 自娱的作家不同,而是钩沉史料辐射透视历史注入当代血液,对久远的历史人物做了今人的 重 新塑造,让作品闪烁出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精神面貌来。表面写的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用意却在以鲜明的现代意识观照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明睿与深沉。他说:“写历史小说和写现 在题材小说,并无本质不同。我企图在特定背景下借用历史题材,塑造作为一个作家所渴求 刻画的艺术形象。”(注:转引自田井真孙《奥羽二人》的解说,雪江堂出版。)
《西乡钞票》的情节虽参照百科全书,但内容却以折射战后初期日本时尚话题为创作动机 ,对书中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做了完全不同于史说的新诠释。明治年间,萨摩军统帅西乡隆盛 发动西南战役,为筹措军饷印发20余万元军票,因举兵溃败给当地商民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暗喻二战后美军占领日本之初滥肆印发钞票,以致物价失控,货币贬值,民不聊生,国民经 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作者在《在创作之际》中写道:“《西乡钞票》是我为《朝日周刊》征 文而写的。在偶然一个机会从大百科全书受到启发……那是1949年,战后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黑市猖獗,出现了黑市暴发户,街头巷尾淹没在钞票的汪洋大海之中。旧币不得再用,这 动荡时代的情节,使我感到同大百科全书有关西乡钞票的解释同出一辙。”(注:见《在创作之际》,《松本清张短篇小说总集》,讲谈社1979年版,第1052页。)小说中的纸张 批发商幡生紊太郎,敏锐地感觉到在西乡钞票上有机可乘,便勾结财政官僚冢村圭太郎 ,以低价收进形同废纸的“西乡钞票”,再由政府高价收回,企图从中大捞一票。幡生看似 妙棋实是败着,冢村玩幡生于股掌之上,略施小计,弄得幡生倾家荡产。小说以此影射战后 投机商人和官僚之间的锱铢必较,以及发战争财的所谓“新圆阶级”的暴发户。松本清张的 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但又不是过去图画的单纯复制,不受历史事实的限制,不满足于对传 统故事的修补与阐释,而对历史生活作出新的评价,打破定势,走出窠臼,用灵活而又凝重 的笔墨,透视出历史帷幔掩盖下的个人命运的真实性。
松本清张的另一类作品,以生命意识关照生活,抒写逆境和磨难中人物在生活道路和失败 命运中,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困惑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充满理性的思考。这些人物各有特点 ,尽管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认识不尽一致,但都贯串着一个特征:在视文凭和学历为至高无上 的日本社会中,具有不甘沉沦的坚韧意志,并由此而决定的崇高的道德准则以及鲜明的价值 取向。他们在逆境和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拚搏,走的是自我发展恶性循环的轨道,处处洋溢着 对合理人生的不懈追求,始终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这类小说基本上表达出深邃的社会内涵与 人生哲理,对滞碍社会发展坏死的文化细胞的批评,与其说出于良知和道义感,还不如说是 站在社会正义立场上,扫描社会,聚焦人生,包含极为深厚的思想底蕴。
任何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追求,势必同他本人的生活阅历有关。生活阅历决定着一个作家的 思维模式和情感方式,时时左右着作家对题材内容的选择、视角、心态和创作文本。松本清 张于1909年出生在北九州小仓市一个穷苦商贩家庭,幼而失学,连一张中学文凭也没有拿到 ,离校后在一个越来越重视学历的社会面临十分渺茫的前途。从13岁起就为衣食奔波劳碌 ,作过街头小贩,当过学徒。幼嫩的身躯顽强地负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稚嫩的心灵艰难地 承受 着告别校园的打击。他对穷困的熟稔和来自贫穷原生态的体验,给了他的人物以生命的原色 和质感;世事的艰难和生活的艰辛,逆境中使他理解了人间的淳朴与真诚,同时也看到了势 利、油滑与奸佞。其后,在朝日新闻社驻小仓的西部本社做广告制图工,1943年应征入伍, 作为一名34岁的胡子兵被驱往朝鲜当卫生兵,战后被遣送回国,到报社复职。在战后初期经 济萧条的形势下,为挑起一家老小七口人的生活重担,奔波于关西和九州之间,批发笤帚用 以贴补生计。他在俯视人生对个人多舛命运不堪回首的文学回忆录《半生记》(1966)中,描 摹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经历,把挑战命运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衍生出来一个简单而又深 刻的现实道理:“人生就是不断向命运发起挑战的过程。然而,翻过险山也并非就是坦途, 在30出头才好不容易熬上个雇员。”(注:在日本,学历与薪金、职务成正比。朝日新闻社的职员分为三级:社员、助理社员和雇 员。社员须大学毕业,助理社员为旧制高等学校或大学予科毕业生,中学毕业为雇员。松本 清张是高小学历,即使混到最低的雇员也熬了许多年头。)如果是大学毕业,早该是主任一级领导干部了。固然 ,生活中不乏逆境成材的事例,许多名垂千古的著作,大多是艰苦遭际的催生和诱发,但逆 境压灭了多少有用之材。这段坎坷曲折的经历使松本清张得到某些思想见解和独特认识,不 仅成为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宝贵积累,也迫使他有意识地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弥补这一不足。虽 然一切事业的成功需要机遇,但是机遇永远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机遇是偶然的恩赐,真 才实学才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才是把握命运的手柄。松本清张个人气质的升华,就这样将自 己的真情实感化为悲喜交融的抒情格调,形成他创作的艺术风格。
艺术的真实本来包含着两种要素:一是描写对象的真实;二是作者的真实感情。这两种真 实的融合,正是松本清张这类题材作品的特色和魅力所在。由于他所塑造的人物,在血缘关 系和感情距离上同他本人靠得很近,不无夫子自道之意,更多了几分他自己的本色,也就更 多了几分亲切的感觉。因此,他的立意似乎高出一筹,对人物的悲欢遭际也感受弥深,他总 是给予自己的主人公以精深的理解和真挚的同情。他在小说中,除了作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思 考与探求外,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批判武器,到处闪烁着真诚而睿智的批判光芒。
高尚与鄙劣,光明磊落与肮脏卑怯,产生意义的嬗变,松本清张对这些人生所共有的普遍 现象的思考与重新审视,呈现出思想的宠丽深广与视角的独异鲜活,具有将人们迷乱的生活 与思绪陡然击碎的力量,成为一切打算从他的人生与小说中汲取勇气、分享感情的人们的精 神慰藉。就作品容量和影响来看,《某〈小仓日记〉传》、《菊花枕》、《断碑》(1954)、 《石骨》(1955)、《真赝森林》(1958)等最动人的篇章是逆境中的人物生活道路和命运,这 些既是以上小说的灵魂,也是贯穿全书结构的网状锁链。阅读这样的小说往往令人产生联想 ,产生思考,产生激情。这正是一篇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
《某〈小仓日记〉传》是松本清张的成名作,曾获第28届芥川文学奖。在这部中篇小说中 ,松本清张以蘸满同情的笔墨,赞扬了主人公田中耕作对于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了重新 挖掘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先驱森鸥外在小仓工作三年间所写而至今下落不明的日记 ,拖着残缺瘦弱的身躯,承担着比常人更沉重的身心负担进行搜讨,终于获得许多辑佚材料 ,为真实、深入、准确地理解和诠释森鸥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一个残疾人的幸福莫过 于世人的理解。作者对残疾人奔突的科学激情,通过淡淡的色调,写尽了一个不得意者最得 意的情怀,以及真实生存状态和心灵悸动。书中花费一定笔墨描写了耕作母亲,虽孤寡貌美 ,却拒绝了各种人的求婚,自奉甚俭,揽些针线活资助儿子潜心钻研,倾注了无尽的母爱。 母爱虽非主线,但从整体艺术建构来看,这些情节传递着作家质朴的人生思索,对塑造人物 和推动情节起了较好的作用。
从人的现实利益或利害关系来反映社会困境和冲突,是大批走现实主义道路短篇小说作家 的主要创作方向。松本清张的《菊花枕》,虽然也以文化和感情为背景,却从另外一个侧面 刻画了同样严肃的主题,展现了英气逼人而又有几分刚愎自用的女主人公缝,向存在封建血 缘关系的日本俳句界的不正之风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便惹下是非祸端,最后饮恨命归黄泉, 折射出人的深层投影,展现了人性丑与美的交结。正如同以指导人生为己任的戴尔·卡内基 所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 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缝的死是对丑恶、虚伪的控诉和谴责,对美和文明的礼赞和呼唤, 说明造就一个巨人要有很多条件,既要有巨人的种子,又要有萌发这种子的土壤,但毁坏一 个人却易如反掌,有时仅一个条件就够了。历来骚人墨客爱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以菊为 喻体和轶事不胜枚举。据说菊花枕能使人思路敏捷,作者以此为题,具有独特的彰显用意, 用 以喻志明心。缝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和良心向人们发出清醒的浩叹。
现实总是让人不快乐,但是,松本清张的小说却总是让人们在悲哀和沧桑中苦中作乐。《 断碑》写的是处境维艰的中学教师木村卓治,同考古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几达痴迷颠狂的程 度,只因没有学历和社会地位,受尽歧视与冷遇。《圣经》里,人在伊甸园偷吃了智慧禁果 后,智慧便成了人的原罪,智慧给人带来痛苦,然而,重大的人生灾难能见出非凡的人格。 圣西门有句名言:如果法国损失了三千名天才科学家、艺术家,她马上就要成为没有灵魂的 僵尸;反之,如果损失了包括国王的兄弟、议员、养尊处优的大财主等总计三万名的人物, 则不会给国家带来政治上的不幸。文化辐射是个复杂的过程,而文化人选择的人生道路,往 往出于理性的判断,和他的名利并无必然联系。重复的失望使松本清张几经蹉跎,从个人的 荣辱浮沉中切身体会到世俗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还远。木村卓治这个人物所辐射的丰富的复 杂的情绪表达的营构和性格的涵盖力,是文学叙述与人物命运的完美结合。
进入50年代后期,松本清张的文学创作,不仅题材新颖,把握时代精神和脉搏的小说在数 量上也不断增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思想内涵上有较深的挖掘,突破了他过去的写作范围 ,在更高层次上展示自己的风格和艺术水平。他的《点与线》(1957)、《隔墙有眼》(1957) 等,以其鲜明的主题、新奇的创作思维和极富艺术表现力的名著力作,闪烁成为公众关注的 焦点,一问世就如空谷回音,掀起了日甚一日的所谓“松本清张热”,《黑色画册》(1958) 将这股热潮推到了顶峰,使作家享誉海内外。他的《日本的黑雾》(1960)开创了20年代以来 风靡一时的推理文学的新风,所引起的震撼已超出文学的范畴,开拓了纪实风格作品的新领 域 ,昭示着这一潮流向更深层次浸漫。
日本的推理小说,其实就是侦探小说。1946年,“变格派”(注:日本的推理小说有四个流派:本格派,注重逻辑推理;变格派,以离奇怪诞为特征,人 物情节背离生活逻辑细节失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变形的图画;社会派,如本文所述;新 社会派,继承社会派的现实主义,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为时代背景,深刻揭示社会病灶 或隐患。)推理小说家木木高太郎主张 提高侦探小说的艺术性,加强逻辑推理。为与侦探小说有所区别,他提议改称为推理小说。 文坛对此反应冷淡。不久,日本实行文字改革,大大压缩了汉字,“侦”字被废止,文艺界 这才用推理小说代替侦探小说的名称。
美国作家爱伦·坡于1841年发表《莫尔街凶杀案》,开侦探小说先河,这在国际上已成定 论。在日本,推理小说开山鼻祖江户川乱步(注:江户川乱步(1894~1965)原名平井太郎,他的笔名的日文读音即艾德加·爱伦·坡的谐 音。战后曾被指控为战犯,遭到整肃。)给推理小说所下的定义具有一定权威性,他规 定为:运用推理逐次拨开疑云迷雾,去疑解惑,描写侦破犯罪案件的过程,并以情节引人入 胜。
提高推理小说的质量,首先似应提高作品的文学性,而文学性的关键是塑造人物。很难想 象一个深刻尖锐的主题,缺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可以称之为形象的文学。平庸的推理小说一 般总是以表现犯罪和破案过程为主,以故事离奇曲折、悬念层出不穷取胜,并以偶然因素构 筑 戏剧性高潮,人为编造和凭空杜撰痕迹较重,令人产生生硬和疏离感。一连串设计得并不 高明的惊人巧合,不无移花接木、牵强附会之嫌,很少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各种艺术形象 为中心任务。在很多情况下,“人”只是为叙述情节而存在,因此,人物形象面目陈旧,雷 同粗糙。读者对旧推理小说没能走出继承与创新的矛盾阴影,表现力苍白的“套路”、写作 惯性等早已厌倦。就这方面而言,松本清张有别于“本格派”和“变格派”小说模式,运 用匠心独具的奇伟想像,敢于突破不同时期的种种清规戒律,没有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而是在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发展中设置悬念。这种悬念不是根据什么理念的演绎与敷衍, 而是立足于形象性格发展基础之上,通过故事的合理发展提炼出来的。同时,悬念也只是外 形的奇特,其内涵则是对人性和社会的开掘;而人性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人与人的关 系中体现出来的。松本清张着意之处不在案件本身,而是展现社会与人生的图景,并以此为 背景描写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是思维、价值观上的转向。
此外,松本清张还强调对作案动机的分析,不但分析作案人自身情况,尤其深入探讨造成 犯罪的社会原因。他说:“我认为探讨犯罪动机和塑造人物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人被逼得 走投无路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就形成了犯罪动机。但是,过去总把犯罪动机千篇一律归结为 出于个人原因,比如为了流连纸醉金迷的偏安而图财害命,或出于庸俗不堪的艳事而杀死对 方,庶几乎成为一种公式,没有特殊性。对此,我是不满意的。我认为,除了动机还应当加 上社会性,这样,推理小说的路子就广阔多了。”(注:(日本)《妇人公论》1958年第5期。)松本清张的感叹,部分地表达了一个具 有深厚现实主义背景的作家的心灵痛苦。他所说的社会性也就是造成犯罪的社会原因。写人 的命运,写人的生活际遇,包括展示人自身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都应当从人与社会的矛盾 冲突来促进戏剧冲突。也就是说,从挖掘受害者的心理或罪犯得逞的社会因素更上一层楼, 对金钱腐蚀的社会和人性进行抨击和反思。这既符合日本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也是现实主 义文学的美学原则。可以说,松本清张的许多作品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他这种创 作主张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反美题材的《日本的黑雾》、《零的焦点》(1958—1960),还是 揭露官商勾结杀人灭口的《点与线》、《隔墙有眼》,其中受害者大多是下层人物,而政客 、官僚和富商巨贾,均作为理想人格的陪衬,使作品对理想和美好人生的弘扬中,始终不脱 离对社会丑恶现实形态的展露,但这种展露不具有独立意义,是作为美的对立物以衬托、凸 现美,从而使推理小说有了更重的分量和较高的文化品味,贯串着对残暴者的憎恨和对善良 人的同情,加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美与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对黑暗势力的暴露和抨击, 对丑恶行径的否定和鞭挞,同样给人以美的力量,使推理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在边缘地带相 切乃至相交。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以上种种最重要的前提是真实。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和善的。文学 的最高标准就是真实。松本清张经历了风雨磨砺和沉淀与思考,一个明确的概念越来越强地 占据了他的心头,于是提出“文学应是揭发的文学”,“与其追求文字的雕琢,还不如写具 实”等主张。这些鞭辟入里之见在日本那样的文坛中,显示其独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洞见 和重审反思。
诚然,推理小说比起其他题材小说,谜与解谜构成潜伏的情节运转动因,而情节是框架, 人物才是灵魂。松本清张不断用他对日本社会的感受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独到认识来深化创 作思想,并把人物和事件的冲突推向极致,让人与人的关系产生质的变化。他从已经发展了 的世界中发现了比前人或同时代某些作家更多的东西,打破了陈旧的单一思维。如果说,他 在早期作品中所发出的切切哀诉,还只是对时代和整个社会的愤懑,并且还没有找到真正的 敌人,那么,后期创作则以沉思的觉醒,明确了抨击的目标,即异族侵入者和与之沆瀣一气 的日本政权中枢。这是松本清张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第一个奋斗历程后,一次真正的思想飞 跃和艺术升华。表现在后期的社会派特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把思想的触 须和艺术的焦距,对准美国占领当局及其对日政策,展露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去向。作品的思 想深度同贯串始终的生活矛盾和矛盾的特殊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透露出超越当时规范的 个性追求,创作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推理小说。长篇小说《零的焦点》和纪实文学《日本的 黑雾》,从他长期目睹耳闻的大量事实和经过查证的历史事件、详尽的史料出发,以独到的 见解,从不同层面展示了美国占领日本时期个人感情与国家利益的水火交融,引导读者思考 历史遗留下来的悲剧。二,以敏锐的观察和冷静的分析,通过无可辩驳的大量事实,对政界 与财界之间内外勾结,上下串通,结伙作案,进行了深刻明快的揭露和戮穿,揭示了时代的 痼疾。其中,《点与线》、《隔墙有眼》享有好评。三,暴露日本权力集团的明争暗斗和派 系倾轧,从而留下那个社会一些斑驳的侧影。他的《日本官僚论》(1963—1969),以日本中 央12个部委敷衍成书,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黑暗腐败的官僚体制有入 木三分的描绘。由于作者的笔向当时生活的深层开掘,触及了时代脉搏。整体艺术形象提出 的 是,在上层人物中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酷无情,以利害关系为转移,彼此间无时无刻不 在防范和算计对方。
每个作家不管他自觉与否,总要按着自己的立场观点,来反映和评价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 中实际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政治、伦理关系也包 括经济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严重地支配着人们的感情和行动;作为人的起码品格、道德情 操和社会责任感,统统被急剧膨胀起来的贪欲毁坏殆尽。《零的焦点》是一部40年代美军姘 头 的生死沉浮录,基本以一个案件为轴心,但又不是单线地展现案件的始末,而是在案件发展 的线索中组织了各色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生活史。以案件为经,以人物生活史为纬,经 纬交织,网进丰富的现实生活。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作者在后记中一语破的:“由于(日 本)吃了败仗,日本妇女饱受迫害,时至今日,这创伤不仅未稍愈合,反而一遇风浪,结 了疤的伤口又重新流出令人不愉快的脓血来”,使昔日身心饱受美军蹂躏的日本妇女为此经 常受到痛苦的精神折磨,以致沦为戕害善良的罪犯。可以看出,作者在处理曾经沦落风尘的 室田佐知子,同当年负责社会风纪的警官鹈原之间的矛盾冲突,放在美军占领日本这样一个 历史时空背景下铺陈展开的。室田走着一条曲折的生活道路,在逆境中适应了尔虞我诈的生 活,凭着她的干练和富有野心,不久混迹于上流社会,但早年的经历使她一直摆脱不去心中 的黑色梦魇。鹈原的出现使她感到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一个错综复杂情感纠葛, 构成本书的情节张力和悬念冲突,室田从普通人向杀人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室田鹈原之间 的纠葛和结局,无疑是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产生,不能过多地也许根本就不应该责备室田 ,更多地应当由当时的环境——美军占领日本构成的时代大悲剧来承担。室田在这个时代大 悲剧中,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制造者。作者对室田内心的闪念、潜意识、人性的扭曲裂 变 等的刻画,具有令人震惊的穿透力,既有连贯有机的内在逻辑性,又有前后发展的鲜明对照 ,展露了一个特殊年代日本妇女所经历的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 却又隐含着内在的必然。
或许读者已经注意到,就故事情节和人物来说,《零的焦点》流露出来的普通人情结,显 然很直接地从感情上影响到了读者,人们在对女主人公的犯罪行为感到愤慨的同时,也同样 对 她产生了同情。这种同情心理有助于人们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室田的犯罪动机和人性弱点。她 的爱与憎悬浮于那个巨大的政治经济背景之上的。
探求事物真相及其形成原因,本是历史家所应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态度。松本清张在《日 本的黑雾》一文中,正是以这种科学态度,破解了战后初期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所发生的一件 件离奇而诡秘事件的谜团,尝试拨开长期以来的种种陈说、讹传和偏见的迷雾,阐幽抉微, 从 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测的论断。作者在《跋》中深有感触地写道:“我不是在举笔之初 ,就怀有反美观点的,也不是一开始就用‘占领军的阴谋’这把尺子来衡量一切的。我只是 在调查每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揭示了隐藏在追寻事件之下的自我心 灵发展过程。长篇纪实力作《日本的黑雾》中的12篇报告文学之一的《“帝国银行事件”之 谜》,以1948年1月,一名中年男子在帝国银行东京椎名町分行,声称奉美军总司令部之命 ,给该行16名职工钦服预防流感药水,导致其中12人死于非命,并通过对其他几处同样谋杀 案的侦缉,揭露了战前在中国东北的日本细菌部队成员,在美军豢养纵容下,继续从事细菌 武器的研究,并强迫人们吞服用这种细菌配成的药水。作者从法院对当作替罪羊而身系 囹圄的画家平泽的判决书中,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找出大量破绽和自相矛盾之处,令 人信服地指出,帝国银行事件是美国占领当局,勾结日本旧军人为进行人体实验而制造的一 桩灭绝人性的恶性犯罪,其它几处亦然。
在题为《下山国铁总裁是被谋杀的》一文中,写的是日本国营铁路公司第一任总裁下山定 则,成为美国占领当局情报部和民政局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情报部在执行美国对日政策的具 体作法上,比民政局“激进”些,它们之间的抵悟,实质上是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 围绕对日政策的步骤和非实质性问题存在分歧的深化和延展。负责领导日本国营铁路的民政 运输局长沙格农,最初站在民政局一边,未几又倒向情报部。情报部指示沙格农拟订一旦同 苏联作战时的运输方案,同时,开除国铁工会中的积极分子。沙格农据此命令下山总裁务必 在7月3日大批裁员,而下山未俯首听命,这就触怒了情报部,在他们精心策划下,用残忍手 段置下山于死地。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说:“坏人服从出于怕,好人服从出于爱 ”,日本警方慑于占领当局淫威,只好不了了之。作者旁征博引,并未停留在简单的铺陈和 事实的罗列,而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捕捉关键性线索,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证,作出比较可 信的判断与结论。
《日本的黑雾》对于美国占领日本期间迄今鲜为人知的一系列秘闻,作立体的关照,着力 探视国家民族的价值寻求,包括弱势群体特有的寂寞与悲哀。尤其对于那些寓意隽永的历史 细节的精彩刻画和描述,再加上浓烈的忧患情绪,同某些罗列事实、堆砌材料之作大异 其趣。同样是推理作品,其所以产生如此悬殊的接受美学上的落差,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一 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恐怕在于作品触及到当时社会本质的基本方面,牵动着社会各个层面各 色人等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在当时的日本,通过艺术语言如此生动而又形象地透过错综 复杂现象,以科学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对美国占领日本期间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宏观扫描 ,揭示 这些事件的本质或基本矛盾的脉络,少有出其右者。《日本的黑雾》不止激发人们的愤慨和 颤栗,更多的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严肃思考,渗透着一种科学的理性精神,体现了作者 严谨的创作态度,在追求朴实自然中凝聚着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日本,经济犯罪呈现出智能化、团伙化和职务犯罪增多等各种趋势。《点与线》被誉为 世界10大推理小说之一,其所以牵动人心,在于它是一篇充满思考的小说,其价值不在艺术 上,而在于当代最具现代性实质,不仅使松本清张原本散淡的叙述风格,一变为强烈的戏剧 性冲突,直指当代社会人的精神处境和众生相,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当中央某部主任同机 械设备公司经理内外勾结,上下串通,结伙作案事发,与其扬扬止沸,何如釜底抽薪,于是 ,精心策划与他们狼狈为奸的公司经理夫妇,把知情人的副科长和小雪餐厅女侍阿时骗到九 州,由奸商夫妇分别用掺有氰酸钾的桔汁,毒死这两个根本就没有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然 后把两具尸体抬放在一起,企图制造一宗杀人灭口的情死案件。正当警方为失去线索而苦思 瞑想时,老谋深算的侦破人员疑窦丛生,经过曲折而艰难的明查暗访,追查到深藏不露的罪 犯,一步步亮出了其背后的算计与阴谋。法国19世纪作家夏朵布里昂说过“死人带走了人生 的秘密”,然而,时至今日,死人也守不住秘密了。在警方行将缉拿奸商夫妇落网归案时, 他们已觉察出大祸临头,便双双服毒,而涉嫌此案的政府高级官员,徇私枉法,在上级的袒 护包庇下,或被调离或转业,逍遥法外。
任何道义的准则,甚至任何相应的法律条文,都没有力量阻挡贪污受贿的孳生和蔓延。特 别是那位辗转在生活底层的餐厅女侍阿时,出身日本东北偏远边陲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婚 姻不幸,为养寡母和五个年幼的弟妹,带着家乡的泥土味开始了孤身闯荡浮华璀璨的东京。 命运多舛,天涯孤旅,本已尝尽人间的冷暖艰辛,如今又无辜死于非命,带着许多人想要知 道的答案离开了这个世界。作者借助这一连环案的侦破过程,对道德、权力与法律之间的关 系,作了深层的思辨、剖析和揭示,尤其是这一过程触及当今诸多敏感问题,并把这些问题 置于人性背景之下,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万千的世态和善良的人性,在揭露的同时又以除恶扬 善为根本。在艺术结构和写法上,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侦破人员侦破的每一个案件大都是 难解的迷团,乍读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读完一章,出人意料,又不得不否定对前一章的判 断,令人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否则很难猜到是谁。在接近客观的情节描述中,把 关键人物藏得很深,使读者只能读到最后才见分晓。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 惊喜之余有茅塞顿开之感。松本清张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包括这篇小说在内,在追求刺激的 感官世界中,丝毫没有对暴力和色情刺激的渲染,使读者在不受劣质的床帏噱头刺激的情况 下 ,平静地享受逻辑推理的智力乐趣。
文学创作上的新的突破,除了需要生活的积累、感情的丰满和对时代的科学把握外,也需 要艺术的借鉴与创新。松本清张的创作风格,深受他喜爱的本国和外国作家的潜移默化。在 日本作家中,他对芥川龙之介(1892—1927)、森鸥外(1862—1922)和菊池宽(1888—1948)等 曾领一代风骚的现代文学大师推崇备至。日本文学评论家认为,他对日本文学独具特色的“ 私小说”和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后期作家及其作品持批判态度,敏于对社会问题和艺术审 美的思考。也许这正是他的作品表现出与“私小说”那种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探讨大相 迳庭。松本清张打破了日本文坛受传统偏见所囿,对大众文学多有鄙视的局面,以无可辩驳 的数量、质量双重优势,开创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他对外国文学亦极喜爱,年轻时曾广 泛涉猎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的作品,尤对高尔基的《夜店》爱不释手,他更为倾倒的是 美国作家爱伦·坡。尽管如此,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同西方的探案推理模式不同,独有着 日本式逻辑思维和东方神秘色彩。
标签:松本清张论文; 小说论文; 日本作家论文; 文学论文; 文学历史论文; 日本生活论文; 点与线论文; 零的焦点论文; 隔墙有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