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资源整合建立艾滋病防治综合模型_艾滋病论文

实现资源整合 建立防治艾滋病的综合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艾滋病论文,资源整合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眼务和艾滋病防治相结合是《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确定的原则,也是被大量事实证明的具有很好的投入产出的最佳实践。《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指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艾滋病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各国政府应评估艾逆病感染和艾滋病对人口和发展的影响,应通过一种多部门协调机制来控制艾滋病并充分注意其社会经济影响。”世界银行认为,“将艾滋病预防与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结合有助于抓住已经失去的阻遏艾滋病蔓延的时机”,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现存的生殖健康方案为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干预提供了明确的切入点”。2002年在渥太华召开的审议《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执行情况的议员代表会议号召将两个领域更好地结合:“必须加强政治意愿,将有关艾滋病的政策与各国的生殖健康方案结合起来……完善立法以确保对感染者及其家属、孤儿的人权和尊严的尊重,提供教育、服务和治疗。”将艾滋病预防与生殖健康项目相结合是目前世界各国努力探索的工作模式,中国政府目前正积极寻求建立防治艾滋病的综合模式,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

一、生殖健康与防治艾滋病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艾滋病本身就是生殖健康问题的一部分。首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其次,生殖系统的疾病会促进艾滋病的感染;第三,如果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的感染。

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中有两个途径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性传播途径和母婴传播途径。在中国,处于育龄期的15~49岁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占所有感染者的90%以上,处于生育旺盛期的20~34岁育龄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在一半以上,育龄人群罹患艾滋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特别是女性,由于生理的原因,其比男性更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侵蚀。女性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结婚生育的可能性降低,降低了生育水平。另一方面,其结婚怀孕后,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在1/3左右,明显地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其次,目前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患有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增加。从中国8个艾滋病干预试点地区的情况看,有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的比例在20%左右,如果整个中国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率在20%的话,在中国有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数则在7000万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群。她们不但受到生殖道感染的折磨,而且还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威胁,其生殖健康状况非常严峻;第三,从全球范围看,超过1.2亿的已经获得避孕方法妇女尚有未被满足的计划生育需求,3.5亿妇女难以获得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大量青少年难以获得适宜的避孕方法而导致早婚早育和非意愿性妊娠。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使用避孕节育方法的人群几乎占到所有已婚育龄妇女的90%左右,但是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仅在5%左右。这提示我们在绝大多数使用避孕方法的人当中,使用较为安全的、可以预防艾滋病的避孕套的人比例还很低。即使在高风险人群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并未意识到安全套的保护作用,很少使用避孕套。因此,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与生殖健康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非常必要。

2.中国政府有强有力的技术服务网络和强大的、能够快速作出反应的宣传动员网络。目前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收集分析、安全套供应和质量监控等多种功能的国家、省、地、县、乡、村六级生殖健康工作网络遍及城乡,其中有40万专职工作人员、近百万名村级生殖健康基层工作者、数以千万计的志愿者以最接近基层、最深入百姓的高效、互动方式活跃在农村和城市社区,为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中国的生殖健康技术服务机构不但能够提供群众需求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咨询、妇科病普查普治、孕产期保健以及产后保健等服务。许多生殖健康服务机构在提供各项服务的过程中,将艾滋病的自愿咨询和检测、自愿转诊活动融于其中,使得育龄群众在获得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自愿咨询和检测艾滋病病毒,促进了敏感问题的非敏感化,成为受群众欢迎的工作方式。这种服务形式提高了艾滋病病毒的参检率,对有效筛选艾滋病病毒感染,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感染情况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爆发非典性肺炎(SARS)期间,中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系统的各级网络在信息收集分析、监测人口流动、控制病情传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保障防治艾滋病与生殖健康工作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3.中国政府有长期的、丰富的人口与生殖健康促进的经验,有利于艾滋病的宣传倡导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各地的生殖健康机构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得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知识深入人心。我们从2002年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对16个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所作的调查可以发现(见表1),85%以上的群众从广播、电视及书报杂志等途径获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一半以上的人通过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卫生服务机构获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我们的宣传倡导系统发挥了巨大的功能。近几年来,随着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基本确立,因而促进了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发生根本的变化。除传统的培训班、宣传栏、板报、展览等方法外,还引入了面对面咨询、同伴教育、社会营销等旨在改变人的行为的方法;在宣传倡导的形式上,由以往集体式宣传教育为主的方式转变为注重个体化的倡导方式;在宣传倡导的内容上,由以往的单纯的计划生育知识转变为注重个人生活技能提高的综合知识培训;宣传倡导者由以往的政府独揽到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工作者的积极介入。中国政府在生殖健康方面的丰富的宣传倡导经验,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倡导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表1 不同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比例

%

广播电视广告

 95.4

书报杂志 85.4

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部门

53.2

亲友同事邻居

 36.0

卫生部门 36.4

家庭成员 24.2

其他

 1.7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人口和计生委2002年对16个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调查

图1 1985-2002年中国HIV病毒携带者年度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部

4.艾滋病的发展势头严峻,群众迫切需要多渠道地了解艾滋病知识。自1985年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在经历了短暂的扩散期后,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其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0%左右。我们从图1可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上升速度很快。

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表现出以下特征:流行波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流行并存,疫情上升趋势明显;2001年以来进入了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数增加;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较为严重;农村妇女较高的生殖道感染率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部分地区存在着经输血和其他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地区发展不平衡与贫困等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在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艾滋病知识相对贫乏,其主要表现在于将艾滋病传播途径扩大化。这增强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怖感,加大了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我们从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四周期项目的基线调查与终线调查发现:在终线调查时,被调查的妇女正确回答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比例有所增加,错误回答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比例明显下降(见表2)。说明经过五年的试点干预,人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承认,人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扩大化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相当多的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艾滋病感染者产生歧视。这就需要我们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大众,但现有的途径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通过防治艾滋病与生殖健康工作途径相结合,可以促进群众了解艾滋病知识,增强人们对艾滋病人的理解和尊重。

二、中国政府在生殖健康与防治艾滋病方面的成功实践

为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摸索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和艾滋病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中国政府在克服资源不足的困难下,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在6个艾滋病高发省份(云南、新疆、四川、广西、广东、河南)和2个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成效显著的省份(江苏、甘肃),利用国际资助在点上探索,依靠自身资源在面上推广,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主要做法包括:

表2 不同时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比例(%)

基线调查终线调查

血液 91.0    95.0

使用艾滋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东西 84.4

 24.4

公共浴池

 84.2

 26.6

理发 50.9

 12.0

性交 96.4

 96.3

母婴传播

 91.6

 95.1

与艾滋病毒携带者握手 56.2

 12.0

共用针头

 82.8

 90.8

蚊虫叮咬

 80.5

 33.7

接吻 85.3

 26.0

资料来源:China Population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Centre &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PROJECT SURVEY REPORT,CHINA/UNFPA REPRODUCTIVE HEALTH/FAMILY PLANNING PROJECT,April,2003

1.在艾滋病预防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明确的政治承诺。1998年和2001年先后制定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最近又成立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采取了给感染者提供免费治疗、反对歧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等重大措施。最近,胡锦涛主席指出:“防治艾滋病是关系我中华民族和国家兴亡的大事”,“要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温家宝总理看望了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此后,吴仪副总理又专程前往疫情较严重的河南省进行深入调研。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抗击艾滋病、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做出的坚定的政治承诺和具体行动。

2.积极组织包括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内的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将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结合起来,在促进人的生殖健康水平的同时,广泛地提高人们对防治艾滋病的认识。同时,中国政府充分理解和认识发展特别是社会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和认识艾滋病防治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充分理解和认识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和艾滋病防治相结合是阻遏艾滋病的有效途径。

3.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中国政府针对各级决策者、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进行大力倡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地方决策者、管理者、技术服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艾滋病预防控制和相关咨询服务的能力建设;广泛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艾滋病知识,促进安全套推广。

4.实现资源整合。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与防治艾滋病工作资源有效结合,其中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地点、服务模式的资源整合,特别注重将包括宣传教育、改变行为的一级预防和普及筛查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二级预防工作相结合;同时关注和有效阻断艾滋病传播途径中与生殖健康相结合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

5.关注弱势群体。中国政府认真探索在流动人口、青少年、妇女等脆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方法,开展同伴教育等活动,提高流动人口、青少年、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促进脆弱人群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普遍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工作,通过结合治疗生殖道感染,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8个试点地区均广泛地开展了生殖道感染的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降低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6.倡导对HIV感染者的尊重和关爱。热诚提供对感染者及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社区关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通过计划生育的“救助贫困母亲”项目深入到疫区,共帮扶65户艾滋家庭,救助艾滋孤儿93名,将预防艾滋病项目结合到计划生育项目中,促进了帮扶及救助项目的开展。

7.拓展试点地区的经验。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在上蔡等地进行探索后于去年12月将爱心四项行动(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自愿咨询转诊和自愿咨询检测能力建设、关怀救助)推广到30个县,惠及2300万人口,计划在今年7月扩大到全省。事实已经证明,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和艾滋病防治相结合的干预避免了与艾滋病相关的敏感问题,是一种易于接受、受到欢迎的方式。

三、相关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现开罗人发大会《行动纲领》以及联合国2000年《千年目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千年目标与人口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相结合。联合国在2000年所形成的《千年目标》中包括了8项在2015年要达到的目标,其中艾滋病防治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千年目标》却忽略了开罗人发大会所强调的生殖健康内容。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国际文件中将《千年目标》与生殖健康内容相结合,这符合《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所确定的原则,符合控制和扭转艾滋病蔓延的基本方针,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

2.建立防治艾滋病的综合模式。首先,对人口、生殖健康、卫生领域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共同抵御艾滋病的侵蚀;其次,对不同地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和合理配置资源。发达地区有帮助欠发达地区的责任和义务,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人力、物力的帮助,从而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生殖健康水平整体提高;第三,发挥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宣传倡导工作,促进大众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结合到生殖健康工作中,可以促进敏感问题非敏感化,有利于艾滋病的宣传动员、筛查及转诊,同时可以促进人的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

3.关注弱势群体。与青少年、妇女、流动人口的赋权相结合,在开展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关注提高青少年群体、妇女群体、流动人口群体的自我决策能力,在促进生殖健康知识的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提升的同时,促进他们生活技能的提高。如开展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宣传倡导工作,促进青少年掌握性生活知识,最终目的是促进他们控制自己性活动的能力;开展针对妇女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活动,促进妇女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理解,了解其获得生殖健康服务的权利,及时得到救助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她们掌握并运用防治感染的方法,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针对流动人口,应该加强知识的普及,同时保证他们获得平等的、不受歧视的对待与服务。

4.对生殖健康队伍进行培训。将防治性病、艾滋病活动与生殖健康活动相结合,生殖健康队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知识的更新。因而应该加强对生殖健康队伍的培训,包括咨询技巧的培训、自愿者队伍的培训以及社会关爱等培训。

艾滋病作为关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否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得到有效遏制,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正处在功败垂成、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社会发展,改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千年宣言所倡导的善政;只有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建立政府、非政府、企业和国际社会间的有效合作和协调机制;只有将知识和信息交给群众,实现在科学指导下的公众参与和动员;只有始终不渝地关注人的权利和尊严,反对歧视;只有在大力推进艾滋病防治干预的同时关注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促进普遍教育、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减少婴儿死亡、改善孕产保健,我们才能赢得这场生死之战,我们才能赢得这场持久之战,我们才能赢得这场世纪之战。

标签:;  ;  

实现资源整合建立艾滋病防治综合模型_艾滋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