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切除手术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价值分析及研究论文_蔡杨帆,邓玲玲,曾海华

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间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丙泊酚持续麻醉,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苏醒评分,并对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自主呼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属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可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瑞芬太尼;麻醉效果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对于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并且实行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1】。为了保证甲状腺切除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手术中的麻醉手段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治疗均最求患者最大舒适度,也为临床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能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与全麻的临床目的相反【2】。本次研究分析甲状腺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在临床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间需要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在33-61岁之间,平均年龄46.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在32-62岁之间,平均年龄45.7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数据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在手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在术前为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苯巴比妥钠0.1g处理。对照组患者根据需要给予丙泊酚麻醉,在施行麻醉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并间歇性给予静脉推注瑞芬太尼,持续患者麻醉过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进行丙泊酚麻醉基础上,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ug/kg,在患者麻醉完成后进入手术室手术,并对患者上肢静脉开放处理再进行全身麻醉,静脉注射复方乳酸钠8ml/kg。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麻醉情况进行芬太尼0.1mg持续麻醉,并间歇性肌肉松弛给予维库溴铵。

1.3疗效观察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对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苏醒评分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自主呼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属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均为4例,不良反应率均为7.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给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4】。手术切除治疗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具有中药的临床意义。在切除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才能完成手术,传统多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方法,但是阻滞效果较差且存在气管受压或牵拉反应,影响切除手术麻醉效果,增加患者手术痛苦,还需要给予辅助麻醉药物才能完成手术。目前临床治疗均最求患者最大舒适度,也为临床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能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与全麻的临床目的相反。

瑞芬太尼属于短效麻醉镇痛药物,其属于阿片受体类激动剂,可在血液中迅速水解,其具有可控性强、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的特点。相关研究显示瑞芬太尼的半衰期相对稳定,在患者体内静脉给药过程无药物蓄积现象,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其他静脉麻醉药物【5】。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自主呼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属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本次研究显示出丙泊酚麻醉与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丙泊酚的安全性不佳,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以上结果说明,瑞芬太尼应用与甲状腺手术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甲状腺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可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并且提高患者清醒积分,并且与传统丙泊酚麻醉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也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可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赖学文,莫惠飞,薛婷媛,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符合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2):81-82.

[2]胡瑞,刘明胜,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甲状腺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5,35(7):7-8.

[3]葛世辉,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4):297-298.

[4]梁敏,李运繁,龙家祺,甲状腺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809-4810.

[5]王玲,王爱玲,甲状腺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效果[J],河北医学,2014,20(9):1474-1476.

论文作者:蔡杨帆,邓玲玲,曾海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甲状腺切除手术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价值分析及研究论文_蔡杨帆,邓玲玲,曾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