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共用考点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点论文,年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的中考政治试题尽管仍由各地市按照原有教材自行命题,依据的教材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这是各地市命制中考政治试题的根本指南。下面.就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考点作一解读,以期对师生们复习有所帮助。
初二部分
考点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治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解读: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为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我国法律从本质上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这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与剥削阶级法律的根本区别。法律和道德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具体到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软硬相宜,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保障国泰民安。
考点2国家要依法维护长治久安。社会公共生活必须遵守法律规范。依法规范经济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护。要讲究试信。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需要法律,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法律保障。
解读:社会公共生活必须遵守法律规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实行了二十几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升格为法律,加大了处罚力度,也必将强化人们公共生活的法律意识。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都需要法律规范和保障,否则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人们的各项经济行为必须由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护。法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保障,也是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守护神。在平等、公平、诚信等重要的市场交易原则中,要特别强调试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法律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每个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准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两方面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需要法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法律保障。没有法律的保护,人们道德失范,黄毒泛滥,必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和谐。要注意法律对精神文明的指引性措施和奖励性措施。一年一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属于奖励性措施。
考点3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几个主要的环保法规,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赖以生存的环境,由此引发约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环境成为近几年中考绕不开的话题,传统热点,师生们应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都比较突出,一是污染环境,二是破坏环境,后果相当严重。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要提醒同学特别注意本地在打造蓝天、碧水、青山方面的大手笔,还要注意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共同营造我们美好的家园。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坚定不移的、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国家也从法律上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节约能源法》《水法》《防沙治沙法》是今年值得关注的比较重要的法律。要关注“环保风暴”。青少年的环保义务既要明确,又要切实履行,自觉地从自身做起。
考点4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法律;分析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解读:中学生大都属于未成年人,所以这部分知识具有现实性,因此也是中考常常触及的。要着重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分清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并会区别一些行为分别属于哪种保护。父母及其监护人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歧视女童,溺弃女婴,强迫未成年人辍学,甚至迫使未成年人早婚等均属于违反家庭保护;而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网吧,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音像制品,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等均违反了社会保护的规定;司法保护则是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维护其合法权益、促使其改过自新的保护措施,对广大守法的未成年人就不存在司法保护,这点要特别注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同时也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考点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刑事处分。
解读:法律知识要注意结合典型案例理解,这部分尤其必要。许多青少年就是由不良行为、违纪走向违法犯罪,教训极深。违法行为、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有严格的区别,处罚也各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否则,抹杀他们的区别容易铸就冤假错案;同时又要认识到一般违法和犯罪有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违法后如不能及时醒悟,有可能走向犯罪的深渊。因此,青少年见微知著、防微杜惭尤其重要。对几种刑事处分要注意法律的规定:主刑只能独立使用,不能附加使用,并且对一个罪犯只能判处一种主刑;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在这些规定上不存在为什么,只有靠自己细心掌握。再就是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有的判处了死刑,为什么还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为人虽然死了,但他的荣誉、著作、甚至音像等还有可能传播,有必要一并剥夺。“黄、赌、毒”对青少年危害很大,并且有向青少年蔓延的趋势,要远离“黄、赌、毒”,切实认清其严重危害。
考点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解读:这一部分是整个初二教材的中心内容,依法治国最主要的就是依宪法治国。这也是历年中考命题不可回避的。要求学生明确宪法是我们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这一点我们从新制定或修改的多部法律的引言或总纲中都可清晰地看出来);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正因为如此,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才更为严格,必须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才能修改。要学会用相关知识分析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的有关议程。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每个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我们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的权威。
考点7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权利。
解读: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起码的权利,是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也是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婚姻自由既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它是对旧的婚姻制度的一次彻底的革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婚姻制度的变革,新中国通过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以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就是为了把公民这一基本权利落到实处。要关注社会上特别是农村存在的违反婚姻法的现象。
考点8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家庭、社会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民要自觉纳税。
解读:在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中,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只有受教育和劳动,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特殊规定。受教育权是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之一。要注意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的特征。国家为实施义务教育采取了许多措施并正在陆续推出一系列措施予以保证。家庭和学校也要千方百计地保证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同学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权利,认真履行好这一基本义务。
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人谋生的手段。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积极为社会劳动;国家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意味着只要合法,无论是公民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国家都予以保护。当然也包括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继承权,不过要注意继承的先后顺序。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准确理解其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把工资薪金扣除标准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后,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有利于调节日趋扩大的收入差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本质)。税收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享受国家税收带来的福泽,也应该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考点9我国公民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必须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无上光荣。《反分裂国家法》。
解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个别地方出现的贿选侵犯了公民的这项政治权利,理应受到惩处。公民在享有言论、出版、结社以及集会、游行、示威等自由时,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并且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作这样的限定是必要的,否则,随意侵害他人权利,任何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证,也无所谓自由了。
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要特别反对台湾当局的“台独”分裂活动和“东突”恐怖分子旨在民族分裂的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把祖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适龄青年要自觉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考点10青少年要学会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自由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解读: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青少年要学会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机智灵活,又要善于保护自己,避免盲目硬拼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注意正当防卫的条件并适时运用好正当防卫。我们每年惩处的一大批贪官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的平等性),注意对典型案例的剖析。
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有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的。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无义务的权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
初三部分
考点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奴隶社会是极其残酷的,又是文明时代的开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统治的基础;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读:这一部分大大压缩了社会发展常识的具体内容,淡化了对具体历史史实的掌握,而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主线理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前几个社会形态原则上以资本主义社会为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基本概念,要结合五个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加深理解。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三个方面,其中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是劳动对象的开拓者,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对象的拓展程度反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引导学生理清五种社会形态的主要生产工具,其生产力水平就显而易见了:石器(原始社会)→金属工具(奴隶社会)→铁制农具(封建社会)→机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社会主义社会)。这里还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马克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又进一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道理何在?科学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的单独要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方方面面:劳动者是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并且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作用会越大;劳动对象的拓展(如人们探索太空的一次次壮举)要靠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也离不开科学技术。还要特别注意从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中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通过列表归纳出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主要标志、历史影响(意义)。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新的科技革命)
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的最后20世纪40年代
19世纪 几十年 以来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原子
使用能和空间科技的
发明和应用
重要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生 资本主义世界的 对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意义) 产力的第一次飞 经济又有了突飞 的影响远远超过
跃,使欧洲主要
猛进的增长,各
前两次,使生产劳
资本主义最终确 主要资本主义国 动发展到自动化、
立下来 家进入帝国主义 智能化
阶段
对生产关系的认识也应理出一个脉络。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消费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对应地归纳出五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原始社会)→奴隶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且完全占有奴隶(奴隶社会)→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社会)。还可以归纳出: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私有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对奴隶社会要从两个方面认识,避免片面性。一方面要认识到它的极端残酷性,同时又要认识到它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开启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纪元,有其历史的合理性。由于土地是古代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因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就代表了封建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形式,也就成为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总根子,还是封建政治统治的基础。要注意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的差别,一字之差,蕴藏秘密。工人劳动的价值等于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和剩余价值(利润)。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在于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过去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是资本主义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本质至今也没有改变。要注意用学过的知识观察、分析当代美英法日等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动向,学以致用,认清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用的必然结果。江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暗礁,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一定会在人类历史上高高飘扬。
考点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解读:这部分知识注意论从史出。从中国人民近现代的艰苦探索中归纳出这些历史结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表明封建主义走到了尽头;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的断送——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理所当然、别无选择地领导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中国共产党85年的辉煌历史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特点的认识要准确。三个特点是生产关系三个方面在社会主义阶段的表现,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因而是有史以来最进步和最优越的生产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等于社会主义初阶段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并不全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字面上。正是基于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才咬定发展不放松,把科学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意从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中,从本地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重大举措中深刻感悟社会主义的本质。
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应全面、准确,不能片面化。“一国”是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制”而不是“一制”,并且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台湾陈水扁当局搞“台独”的要害是否认“一个中国”(结合有关漫画认识)。要让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考点3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及其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解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党对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科学定位,也是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一个清醒认识,是我们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前提条件。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都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提出的。要理清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生产关系方面)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生产力方面)之间的矛盾,很明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反映;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则是为了解决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则属于基本国情的具体内容。我国的能源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再也称不起“地大物博”了,人均淡水、石油、煤炭等资源比世界平均占有少得多。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占全世界的4.4%,但我们消费的水泥、原煤、铁矿石、钢材、 氧化铝却分别占世界的40%、31%、30%、27%、25%。现实迫切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热点,年年都要涉及。务必请师生们注意结合本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鲜例深入理解。还要提请学生注意发散式思维,提出一些环境保护的建议、设想并付诸行动。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要一字不漏地熟记这条基本路线。基本路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一个中心”不是两个中心,并且只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邓小平讲,除非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仗打完了,还要搞建设。今天我们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强化这一中心工作,也是对基本路线的深化,和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一脉相承。当然,现在我们更强调,这个发展是科学发展。“两个基本点”是“一个中心”的双浆,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四根擎天大柱,立国之本,根根具有支撑作用,动摇不得。其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则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关系: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物质条件(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稳定才能和谐,稳定才叫和谐。党的基本路线是个整体,牢不可破,不可动摇。不要忘记邓小平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考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动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经济特色。要准确理解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要结合海尔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成功经营范例说明国有经济的含义、主导作用和无可替代的地位。要确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等同个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生机勃勃的有生力量,决不可掉以轻心。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要结合最近有关放宽非公有制准入的规定和大量具体鲜活的实例(正反两方面均可,以正面为主)理解非公有制的重要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标。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鉴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东西部差距已经比较大,基尼系数(国际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胡锦涛最近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应该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也在不断完善,目标更切实可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特色。要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要注意区别党中央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法定渠道贯彻执行。结合今年制定“十一五”规划,理清相关知识。建设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独创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还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特色。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没有广大少数民族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注意结合青藏铁路的全线铺通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极端重要性。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文化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精神是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凝聚,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时刻在发扬光大。要注意结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胡锦涛为费俊龙、聂海胜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后概括的航天精神理解相关知识。中华民族崇尚“和而不同”,以博大的胸怀不断汲取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法、中俄文化年活动取得的空前成功,在相互交融中发展壮大自己。
考点5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和特殊历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领会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解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和特殊历程并行不悖,统一于伟大的历史潮流之中。人类社会一般要经过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历史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各个国家、地区、民族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例如,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美国成为了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没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我国也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我国的不少少数民族跨越了一个或几社会形态直接融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家庭。在这里,要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历次更替都是这一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诚如邓小平所概括的那样:“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判断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只能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据此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不可逾越的特定历史阶段。当今世界错综复杂、林林总总。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当然,和平与发展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同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的斗争还在继续并将继续进行下去。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000多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00美元,这是历史性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但人均GDP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人均GDP还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所以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视为第一战略资源。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理想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必要准备;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需要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今后十几年是我们国家关键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将以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提升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共建和谐社会。我国的经济总量将很快超过法英,逼近德国,接近日本,人民也将由现在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要以近来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徐本禹、洪战辉为榜样,把个人理想与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让青春在为祖国和社会的奉献中闪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努力。
作为一门课程的终结性复习,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这也是近年来各地中考惯用的手法。不拘一格,表格、图式都可以用。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用不着死记硬背了,但并不排除必要的记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没有记忆,就没有正确的判断,就没有合情合理的理解,也谈不上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综合。只要学生认真熟悉基础知识并关注国家和本地的重大时事,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标签:法律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宪法修改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