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广东 广州510655
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重要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2018年4月到2018年8月住院的患儿中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住院的患儿中选取50例作为参考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参考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进行肢体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进行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治疗更为顺利,可大范围推广宣传。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工作;重要性
小儿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患病。在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小、沟通能力不足,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阻碍,治疗风险增加[1]。临床研究表示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只使用语言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更能够缓解医患之间的沟通压力,使护理过程更加顺利。本文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描述,并进行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研究时间:2018年4月到2019年1月。按患儿入院时间先后顺序,患儿被分成对照组与参考组,2018年4月到2018年8月入院的为对照组,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入院的为实验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入组条件:1. 患儿年龄为2-10岁2.患儿有一定沟通能力3.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问题的患儿。参考组患儿,平均年龄为(7.5±2.1)岁,在参考组中有男患儿27例,女患儿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5±2.4)岁,在对照组中有男患儿23例,女患儿27例。两组患儿在患病经历、性别比例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1.药物护理: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按时给予患儿药物,告知患儿家属药物剂量、服药时间与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心理护理:家属因为患儿患病后会出现担心、害怕等多种情绪,医护人员要与家属进行交流,提高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度。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音乐等,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医护人员可与患者多进行语言沟通,及时解答患儿家属内心的疑问,并了解患儿平时习惯与爱好,以便能够运用到日常护理中[2]。3.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属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将要进行的治疗方式与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的认知程度。向患儿家属讲述救治成功的案例,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
1.2.2 参考组:参考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具体方法如下:①表情语言: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微笑,对患儿投去温柔的、耐心的、鼓励的目光,减少患儿因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感。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时也应维持面部表情,减少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排斥心理。巡视时与患儿进行视线交流,向患儿投去赞赏与鼓励的眼神,通过这样的眼神也能使家属感到亲切[3]。②肢体语言: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保持外表整洁,走路时表现出大方稳重,在给药、换药等过程中要用轻柔、熟练的动作。若患儿出现害怕等心理,护理人员可与患儿进行肢体接触,比如握住患儿的手指,摸摸患儿脸蛋,轻轻拍患儿的肩膀表示鼓励,让患儿感到温柔、亲切,减少患儿内心的紧张感。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拟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护理操作技能与护理安全两方面内容。了解患儿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满意度具体可以划分为满意(90-100分)、较满意(61-89分)与不满意(小于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护理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检验。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考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72%,参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可见表1。
3讨论
就患儿自身来说,因年龄小、好动,在就诊时无法清楚地表示出自己的不适,这使医护人员无法准确掌握患儿自身状况,使治疗护理工作开展受到阻力。再加上患儿患病后,患儿家属充满担心与紧张,这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4]。对医疗工作者来说,如何促进与患儿的沟通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难题。临床沟通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在非语言沟通中肢体语言具有代表性。肢体语言通过手部、面部等表现向患儿传达治疗知识。本文就对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展现的价值进行研究。
通过上述护理手段的开展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能够发现,参考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基础的常规护理保证护理质量。在开展肢体语言沟通中医护人员用温柔的语气、亲切的抚摸与患儿进行交流,减少了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阻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好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要求,使护理开展更为顺利[5]。在肢体语言沟通中,护理人员表现出得体、耐心,使患儿家属感受到医疗工作者良好的工作态度。肢体语言沟通能够使患儿与家属都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治疗护理相关知识,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患儿的真实想法,缓解患儿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增加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综上所述,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需要积极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在未来医疗工作中值得广泛宣传。
参考文献:
[1]姚荣娜,张昕婷,高晶晶.肢体语言沟通在神经内科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1):98-100.
[2]王静.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36.
[3]韩萍莉.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心理月刊,2018(10):39.
[4]蔡茵茵.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名医,2018(10):170.
[5]李玉玲.肢体语言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70-271.
论文作者:江观银,肖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患儿论文; 肢体论文; 语言论文; 家属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