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探讨_市场经济论文

中国转型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粗放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中国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增长模式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的使用方式,它决定着经济系统的整 体效能和发展状况。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模式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和制度(包括意识形态) 的约束下经济增长的方式。

在改革开放后的26年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1%,成为这个时期世界上经济发 展最快的国家。中国也从原计划体制下的“短缺经济”变为“世界工厂”,26年后的中 国已毫无置疑地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

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长,通过 廉价的土地和便宜的劳动力吸引了外资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大举投资和建立生产性企业。 截止到2004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达5600多亿美元,但这些企业大多属于 “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和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性装配企业。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困惑与反思

经济增长有两个模式:一是通过投入资源的增加(即通过粗放式(注:粗放型经济增长 是指以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为主,即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而带来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 效率明显较低。)),另一个则是通过效率的提高(即通过集约式(注:集约型经济增长主 要靠知识的创新、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来带动的经济增长,此时物质要素的作 用已经弱化,增长方式效率更高。))。一般而言,仅靠投入要素来维持增长,由于资源 的稀缺和有限,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中国的ICOR(“增量资本产出率” ,即incremental capital-output ratio)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比较低,大约在2左右 ;1995年以后急剧上升,最近四年提高到5~7,即增加5~7元投资才能增加1元的GDP产 出。据世界银行报告,2002年中国的投资率是42%,ICOR是5.25,这就是说,将国民收 入的42%用于投资来维持8%的GDP增长率。如2004年,我国钢铁消费量占全世界的1/4, 煤炭占1/3,水泥占1/5,而GDP仅占世界的1/30就很好地反映出了这一点。中国每生产 一美元的GDP,耗费资源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7倍多。“中国只有卖出八亿件衬衫 才能进口一架空客A380”,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算的这样一笔账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 增长模式的症结。

从目前来看,中国要素扩张带动式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如在2004年后全国有24 个省份严重缺电,国内煤炭价格比3年前翻了一番以上,国际铁矿石价格2005年上涨70% ,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都对中国以要素带动的增长模式带来了严重影响。国家发改 委主任马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4年年会上也不无担忧地讲到,中国经济增长还没有 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 式,从目前来看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中外学者也对中国经济粗放式增长问题给予了不同侧面的分析和揭示。如H·钱纳 里等人(1994)的研究发现(注: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 三联书店,1998年,第29~33页。),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仅为2 6.97%,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沈立人、戴园晨(1990)分析了行政 性分权和财政包干对中国“诸侯经济”形成的影响;Lazear和Rosen、钱颖一、李稻葵 等(1981、1992、1996、1998)通过对地方政府的“锦标竞赛”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解 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秘密;而吴永泰(1999)则通过对中国地区间贸易保护主义和重复建 设的研究,提出地方财政激励和扭曲的价格体系造成地区“小而全”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林毅夫和刘文革等学者(1989、1996、2002)通过把国家的决策过程看作是国家政治者 的行为过程从而引出中国政府主导性经济增长模式问题;而郭克莎(2004)分析了中国经 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注:郭克莎:《把握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中 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10日。)。此外,迟福林、吴敬琏、周黎安、张帆等都从 不同侧面对该问题给予了分析和探究。总的来看,以经济体制转型透视经济增长方式的 转型可涵盖上述中外学者对该问题不同侧面的认识。

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选择离不开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中国目前处于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由于市场结构并不完全,特别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相当 大的程度上仍属管制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使宏观调控成为一种外生于市场条 件的政府安排。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种渐进的经济转型,中国经济转型的最显著特点就 是政府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和核心作用。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再到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总过程。中国现在已 基本完成了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这一过程虽然解决了 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但却没有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而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 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经济转型,当然这个阶段也会是中国经济增 长方式的重要变革阶段。所以,从目前来看,以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化来带动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型是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关键。

二、粗放式增长模式锁定的经济学分析

(一)转型期中国的二元要素市场导致要素价格扭曲

从中国双轨渐进转型的特点来看,原计划体制下遗留的政府配置要素机制和市场资源 调配机制的双轨存在,是造成目前转轨期要素市场的二元分割特点存在的主要缘由。从 各种要素市场来看,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二元要素市 场导致要素价格扭曲问题。

从土地市场来看,目前中国既存在划拨土地的政府计划调配方式,又有依靠市场机制 的土地出让方式;既有政府相机定价的协议出让方式(主要用于工业用地),又有靠市场 定价的招标、拍卖出让方式(主要用于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在这种情景下,土地要素市场的二元分割特点就造成了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上发展的 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GDP竞赛的压力下尽可能人为压低工业用地 价格,特别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拼招商”、“拼项目”,即便是土地价格大大低于土地 开发成本也在所不惜,使得工业用地价格大大低于土地市场实际价格;另一方面,对于 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最大租金,主要通过市场方式来最大限度地以 差别垄断价格抛向市场,造成了城市商住用地在存在投机炒作现象,并造成房地产价格 虚高,超出正常市场价格。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中国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也是一个二元分割市场,既存在以城市 白领和有技能知识分子为主的第一劳动市场,又存在一个以农村打工者和非技能人口为 主形成的第二劳动市场。

劳动力的二元市场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高端的人才市场和低端的劳动力市场。从地方政 府对两个市场的重视程度来看,由于第一个市场的劳动力大都是本地有户籍的白领和有 技能的知识分子,地方政府对这类人士比较重视,该市场较为规范,劳动力价格能得到 相对合理的反映。但从第二劳动市场来看,由于这些人多是流动到城市的农村打工者, 不是城市的正式居民,由于隶属关系的不匹配和相关制度的不配套、低效率,再加上打 工者在与地方政府和各类投资主体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以及在第二劳动力市场中供 大于求的现实,使得第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明显缓于第一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 较大),这样就导致劳动者的工资呈现波动大、不稳定的特点,在不断出现新涌入劳动 力情况下,劳动者工资被压低和盘剥的情况就无法避免(见图一、图二)。

附图

而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二元分割市场,既有政府控制的国有大银行体系,又存在各种民 间的钱庄和民间资本体系。我们可以把政府主导的资本市场称为第一资本市场,而把民 间资本主导的资本市场称为第二资本市场。第一市场是目前资本市场的主体,该市场主 要是为国有控股的大企业和大项目服务;而第二资本市场主要是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资 本服务。从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来看,第一资本市场存在政府过渡干预的问题,如政府 干预导致国有银行的呆账、坏账层出不穷,都直接影响和扭曲了正常的资本市场和资本 要素价格。而第二资本市场由于政府政策的制约和滞后,使得第二资本市场也不能得到 快速发展,由于政府在对待两个资本市场上的矛盾和不协调,都必然导致资本市场的不 成熟和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

(二)要素价格扭曲使得粗放式增长模式锁定

二元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如何引致粗放式增长模式锁定呢?下面,我们以简化的生产函 数来揭示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粗放式增长模式锁定问题。

当不考虑资源和土地的情况下,我们假设一个社

附图

在中国目前存在大量适龄劳动力人口的情况下,由于劳动可以在某一稳定价格下不断 供应时,其边际产出可以看为产值的递增函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劳动力人数的 多少取决于劳动资本合作效率,即由于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后发展 国家,企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绝大多数企业都远未达到规模经济,在这种情况下

即只要资本和劳动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投资者的利益就是递增的,在这 种情况下,投资者自然就没有提高技术水平的内在动力。因为在这个时候,只要能够保 持资本和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就能达到产出递增(GDP递增)的效果。

如果在生产时,生产者仅考虑劳动力和土地资

附图

由于在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别是第二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工业用地)都在政 府干预下偏离了正常的市场价格,其价格已扭曲并低于其正常市场价格。在这种生产情 况下,由于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被低估,此时,生产合作效率会大大高于一般市场水平, 即当企业达到规模效益前,土地资源(工业用地)和劳动力资源又可以无限制 获得时,投资者仅靠不断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就可以轻松获得高额生产利润, 自然就没有必要加大技术投入,走依托技术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因为目前现有这种生产 模式简单易行,并能轻松获得高额生产利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透视中国转型期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而导致粗约式增 长锁定的内在机理。

(三)问题的内在症结

中国转型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锁定的内在根源在于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本身。这是 因为在中国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渐进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从转型进展到目前的现实来看,中国基本完成了从政府命令性经济(计划经济)过渡到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转型至今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下的渐进转型发展脉络。在转 型中地方政府随着中央政府的分权和财政包干,使他们参与调节当地资源配置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都大大增强,这既是地方政府锦标竞赛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追求地方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结果。所以,从全国各地经济大比拼、大竞赛的背后来看,地方政府的作用 无疑居于首位。

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型的后果来考察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是一个有效 的研究视角和线索,由于中国经济转型过程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过程,也 是地方政府为了“政治前途”利益最大化而追求“锦标竞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 方政府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追求“GDP”的最大化,不惜成本,以行政方式取代市场,大 大压低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史晋川,2005);另外,由于中国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和地方政府对外来劳动力的制度性歧视和户籍关系的不匹配,使得劳动和土地等要素价 格大大扭曲(低于市场价格),在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价格可以按远低于市场价格获得不断 供应时,投资者在扩大再生产时就不会考虑走集约型提高生产效率的路子,因为走粗放 型扩大再生产模式更为有利可图。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地方政府干预市场造成的要素价 格扭曲是造成中国粗放式增长模式锁定的主要缘由。

三、走出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对策

中国的经济转型已完成从政府命令性经济(计划经济)到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转型,但从 转型的目标和结果来看,转型远没有结束。从目前来看,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市场 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当然,在实现 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从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型到集约式经济增长道路也会成 为后转型期令人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以政府转型带动经济体制转型深化

虽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中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但随着转型的后续 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职能和角色也面临重新定位。

从目前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进展来看,政府转型已成了深化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和难 点。为了适应经济体制转型过程的深入开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在经 济运行中的职能回归和重新定位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市场经济有其共同的、固有的规 律。总的来说,市场与政府是有明确分工的,从原则上讲,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问题;而政府则致力于 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市场提供私人产品,满足私人需求;而政府 则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就目前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现实来看,政府并没有在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的所有领域 退出,而且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行业准入、区域投资行为和投资主体和生产要素价格 决定等多方面还在超越市场并发挥重要作用。从政府作用的实施结果来看,在很多方面 政府的主导作用已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化。

(二)打破要素市场二元分割,从双轨向单轨过渡

从目前来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化,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 济过渡是消除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的二元要素市场分割的保障和途径。如果政府主导型市 场经济框架不打破,双轨制仍然继续存在,那么要素市场的二元分离现象就无法解决。 只要要素价格继续扭曲和被低估,科学发展观和来自于市场本身推动的经济发展阶段的 跨越就很难实现。

所以,以政府转型为带动,以经济体制转型深化为契机,打破中国20多年渐进转型形 成的二元要素市场分割,从双轨制向以市场为核心的单轨制的过渡就成为中国改变经济 增长模式和走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前提。

(三)以体制转型深化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现状已成为经济增长方式无法超越和突破的重大阻力和障碍,如 果不能把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推向深入,不能以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取代政府主导型市 场经济,那么,中国要想以集约式经济增长来取代目前已陷于路径依赖的粗放式经济增 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再到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是中 国经济转型的总过程。中国现在已基本完成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 转型过程,这一过程虽然解决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但却没有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问题。而只有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换才算是真正完 成了经济转型。从本文的分析可知,转型与增长在逻辑上是密切相关的,从中国目前面 临的现实来看,以转型深化为基础来推动增长方式的转换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视 角。

标签:;  ;  ;  ;  ;  ;  ;  ;  ;  ;  ;  

转型期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探讨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