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眼视力与脑干神经联动科技研究中心 201600
摘要:知其果,循其因,找到其中的内在变化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解决眼视力问题。本文从一些不为人知的角度,揭示了视力发展过程及其中应注意的关键点,并通过眼震、眼斜、眼突等案例的陈述与剖析,表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文中涉及的知识层次及客观存在的视力问题,有利于行业的交流与借鉴,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视力的保护,为视力问题者打开一扇“光明之门”。
关键词:视力发展;视融像;无侵入性改善视力;神经的记忆问题;视力教育
了解视力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对保护视力、健康成长及应对不良视力问题,都大有禆益。因为,视力决定着人的前途命运。
一、视力发展过程论述
先有光感发展,才能发展视感觉、视运动、视融像。
婴儿出生时,第一道平行光,激活视网膜蠕动。视网膜蠕动,是光感激活黄斑部视神经感觉中心。经双极细胞,前后发生神经脉冲,经视网膜第四层水平细胞及第六层无长足细胞,向视网膜周边扩散神经脉冲,对应视网膜周边细胞“感觉印迹(扫视)”,与“上丘”发生“V-O-R”前庭眼反射,O眼的视网膜周边细胞与上丘发生“定向(定位)”关系,即神经脉冲(静电流)在视网膜周边发生“蓄电”效应,因而视网膜有“感觉效应”,视觉发生“亮度效应”。
先有光感,才能印迹色感,色感是基因主导眼球细微震颤,扫视印迹,当印迹加深色感,发展视感觉,就开始发展图像感,图像感就是发展“两条线分角感觉,就是分辨能力”,这与人眼有左右双眼感觉,角膜有前后垂直径与水平径感觉,视网膜有第四层与第六层激活蠕动的层次感觉,以及锥体细胞(明)与干体细胞(暗)的层次感觉,尚有眼内肌调节与眼外肌集合融像的复影重影感觉,更有角膜屈率不等,玻璃体大小不等的成像调节,融像集合的问题,这些都是生理性机制的发展问题。
生理性的发展问题,就造成眼球前部的调节成像问题,及眼球后部的聚焦融像问题。
二、无侵入性医学改善视力
小孩出生时是洋娃娃眼,基因主导印迹发展光感、色感、图像感,但每人出生条件不同,发展效果不同,须在“生理条件下”发展生理机变点。
2岁后戴-0.5//-0.5,维护发展Y轴的双眼内外旋基本生理机制,2岁后,训单眼-16.00D↓的内外旋,发展眼球前部的调节内外旋视觉成像,发生上1、的视感觉。
当有跑视运动的轨迹训练-16.00D↓的视感觉基础(各细胞、各组织、各器官)融合后,再开始训双眼,眼外肌的视融像眼位聚焦内外旋视融像训练,才能有“感觉”的凝视“好视力”,这是求第一步的感觉视力进步。
视融合是每一位小孩出生后条件,在视细胞、视组织与视器官之间,未必达理想性“融合”,所以远视小孩戴-0.5//-0.5,先建立Y轴的基因条件,再建立融合条件,才再追求-28.00D↓的视融像条件,才达到“从视感觉→视融合(视运动)→视融像(集合凝视功能,2岁后可达)”。
小孩出生后,发展“视感觉→视运动→视融像”,未必人人条件足够。
所谓“条件”,就是“个人条件”,出生体重,角膜屈率问题,以及母子对应关系,如“吸人奶、喝牛奶”,以及亲人与小孩之间拥抱、洗澡,影响视感觉、视运动。更有环境问题,如小孩黄胆、早产住院,以及婴儿房灯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巧遇出生条件的视细胞、视组织、视器官之间的“视融合”条件,未必完全美好。
小孩2岁后,就从扫视跨入“扫视与凝视”交替期,其意就是开始发展“内旋内缩”的轨迹运动,戴-0.5//-0.5就是建构Y轴条件下的最低双眼内旋内缩的助力,可以促进视融合。若到4岁,更可外力介入发展-16.00D↓的内外旋训练,完成美好视融合。
三岁以前,居家生活,四岁以后,幼儿园的室外生活,从看近走入看远的生活,也就是眼外肌的内外旋需完美“全幅运动”,所以,-28.00D↓视融像全幅运动是必要的完美助力。
如果没有“视神经问题”,只是生理学上,让其完美,就是如上说明。但若有“螃蟹眼”或2岁前后玩小玩具造成单眼或双眼内斜,都会造成视神经“记忆”问题。前者是中脑核与动眼神经问题,后者是内直肌、上下直肌与上斜肌问题,也要有眼外肌轨迹运动校正它们的生理记忆正常化。
医学上必要的生理观点:
基因掌握人的出生品种遗传,生存机制,一定有其“正常的生理机制”,但每个人出生条件不同,此“生理机制”未必达标或难于达标。如为照护小孩视力发展,必有其“无侵入性照护方法”,此方法,绝对不是侵入性点散瞳剂、戴反生理学凸镜、禁止发展视感觉而不准看电视。
当今,何以有“视保界”?就是来自于如下思维:
照护小孩视力发展是生理性视运动,但目前视保界不仅未达生理照护之常识水平,更且也妥协临床界,如禁止小孩看电视。
视保界发现临床眼科学是侵入性行为,无益发展视力,所以才有视保界存在发展无侵入性“视保”训练。
耐人寻味的是,全民已知视力发展问题存在,只是不知“如何下手”而已。所以,“小孩视力发展过程”问题,必须“全民常识化教育”。
如年青(结婚年龄)时,须有照护小孩的阅读书籍,或在高中、高职教育加上“眼视力生理学”教育课程。或由视保界执行“视力发展过程”的“眼视力融合、融像”必要的工作。
医学上,要有检视“视感觉发展”是否成熟及救济能力。有良好“视感觉”才能发展“视运动”,“视运动”若发展不出来,(即视运动训练,无法进步),就是“视感觉”未发展成功。必须在8岁前大量看电视。远视期用针孔镜大量看电视,就会发展视感觉。
检视“视运动”方法,就是“视运动”会发生“光能激活视神经能”,训练后,何以“色感视力”会进步,这不是“色感印迹进步”,而是衰退的色感表现,因光感激活视网膜敏锐度,因而既有的“色感印迹”会表现出来。当今视保界,用“轴线仪”训后,“裸视力即色感视力”会表现更佳,就是视运动功能,发生光感激活视网膜,因而色感表现出来。
结论:
1.8岁前大量用针孔镜看电视,才是印迹色感发展视感觉。至于视保界用轴线仪训练后(过调节除外),视力检测进步,不是色感印迹进步,是“光感激活视网膜”表现提升及视运动使视感觉表现出来。
2.眼内肌视运动,尚可把“视神经细胞、视感觉组织、视感觉器官”的融合更紧密,有助“眼外肌的视融像更精致”。
3.视融像(眼外肌)与视运动(眼内肌)是互动的“连体婴”,所以只要“成像”有重影、复影。就执行“眼内肌-16.00D,眼外肌、追随运动肌-12.00D,共-28.00D内外旋运动”,即可解除任何脑干第三对或第四对神经麻痹造成的重影、复影。
三、典型视力问题及应对思路与技巧
1.谈“眼震”
“视感觉”不足,捉不住“视标”,所以眼震,须“视感觉”救济。光感救济:用“轴线训练仪”,瞬间速度,越快越好。
轴线训练仪,训到-14.00D+(-2.00D顶点)=-16.00D是训“晶体动力”,训到-28.00D(眼外肌融像),即视网膜周边感觉细胞与上丘定向定位,产生蓄电效应,因而增进光感。
色感印迹救济:用针孔镜大量看电视,务必在7周岁前达2.0视力,否则,须每天看电视6小时↑,每周就会进步。
因以上二大原因,发生“眼急动”寻找“视觉目标”,这是“额叶与枕叶”的对应,动眼神经捉不住视标造成的眼震。
视运动,无法用△6out-凹//△6out-凹固视,所以无法处理眼震。一般视保界,只知用“基底朝外镜+凹镜的内聚镜”固视,但何以不会成功,就是欠缺一种思维。
眼震,从出生后发生的“生理震”,其眼球就“从未发展看近看远”的远、近端运动轨迹,所以用“内聚镜固视”无效。
结论:“眼震”固视之前←要先让双眼球在轴线仪训远近点运动轨迹←训轨迹之前,更应色感救济,光感救济。若成人的眼震,是后天发生的眼震,如脑血栓,脑瘤压迫神经造成的眼震,血栓或脑瘤去除后,神经记忆未改善,持续发生“神经记忆性眼震”,就不同于“眼生理震”。
小孩出生后,理应视力发展条件不足的“生理震”,但如螃蟹眼,中脑核受损,也有可能并发眼震,或出生时,因逆产,推挤后产生的眼震,或其他原因发生的眼震。归纳来看,小孩眼震,经常也有神经功能性的眼震。建议:只要具“视感觉视力”及双眼略有“近点内聚力”,即表示此小孩具“视感觉及视运动能力”,有可能发生并有视感觉神经在出生过程被短暂压迫而产生的神经性眼震,因原因复杂,建议先把“眼震→变成眼斜”,再处理眼斜。重新建构双眼眼位记忆,约10天至2周达到康复。
2.谈“眼斜”
分生理条件不足,双眼不等视大于-2.50D,大脑选用优势眼,劣势眼就发生“排斥性、生理性眼斜”,大部分是水平向内斜或外斜,遮优势眼,斜眼就正位,这眼就是“生理斜”。
另一种“眼斜”,大部分是上下斜,或内下斜,就是神经功能斜。“神经功能斜”,遮优势眼,斜眼不会“正位”,依此办法,即可分辨。
处方对策:“生理斜”,无论“内斜或外斜”,一律使用△6out-凹//△6out-凹内聚训,在“近点高调节下”重新建构“神经联动记忆”就可康复。(切记,无论内、外斜都是在“近点高调节下”重建神经联动记忆)
神经功能性眼斜,必须要四大动作来做“无侵入性康复运动”。
无论“生理性斜视或神经功能性斜视”,都需遮住优势眼,将斜眼先给予“轴线仪跑轨迹训练”激活脑干中脑核及动眼神经,再做后续复健训练。神经功能性斜视尚须如下后续复健:
(1)在H区复健区,做前庭觉输入运动及本体觉输入运动,其实这两项运动,事实上是“向大脑报告”,大脑立即知道哪一眼眼斜,就调大脑库存的眼视力看近看远的运动轨迹记忆,或调优势眼(健康眼)正常眼视力活动轨迹记忆,植入劣势眼(眼斜眼),重建眼球视力活动能力。
(2)神经功能性斜视,就是上下斜或内下斜,第二道复健动作,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平衡运动训练,如“上斜眼”,我就在“脸面”外围打一个圈,用红笔要求看笔头,当红笔头在“上斜眼之上”,当事人看红笔头不会有痛觉,当红笔头依圈圈滑动,就逐渐有“痛感”,当红笔头到“上斜眼的直下方”时,眼“痛感很痛”,但再移位滑动,就逐渐不痛,第一次在“上斜眼直下方”时最痛,以后就逐渐不痛,就是“上斜是上直肌与下斜肌紧拉”,“下直肌与上斜肌放松,没有拮抗”造成的。所以,经此“拮抗肌对应平衡训练”就逐渐恢复“正常拮抗眼位”。
(3)第三道动作,就是上斜眼,很久没有参与眼球内外旋,看近看远活动了,所以,应给予恢复眼球正常活动训练,就是所有相关肌肉,要“联动训练”。
(4)最后,从以上“看似已经正常康复了”,NO,“上斜眼的肌肉”看似已经归队,但它们的神经,尚未“完全恢复生理性联动机制”,须再一次用“基底朝外内聚镜△6out-16.00D//△6out-16.00D”在“7cm近点高调节下,神经联动训练”,才算完整恢复正常。
所谓“近点高调节下神经联动”,从远到近的近点训练,除用内聚镜外,尚须依“斜眼位”摆放在“鼻侧”,如“右眼斜”,要求“头不动,双眼向左看,则右眼就放在鼻侧,左眼就到耳侧”,再由“左外45°角”内聚训,每次须在近点固视越久越好,若超2小时,则约一周内就完全康复。
3、眼突眼的康复,重点在后极部。
“神经支配肌肉,肌肉支配器官”,眼球器官震、斜、突(凸),理应都是肌肉问题,事实上是“神经的记忆问题”。神经的记忆有:大脑皮质的“神经记忆库”,库存记忆;脑干操控终末端神经的“工作(或运动)的轨迹记忆”;终末端器官的“眼位记忆”;非单一神经,而是相涉相关联的神经群神经联动记忆。
神经联动记忆训练,除用内聚镜外,在近点,最好头“后仰”,是三叉神经,即联络性神经的“反射弧”,这样的动作更快、更有效完成更美好联动。
(1)眼凸(突),指整个眼球脱离眼外肌及后极部的掌控,若拖延时间康复,尚会产生“动眼神经错向再生”,使外凸眼,完全无法“动弹”,这就是眼科医界判定:无法康复,只有动刀可以恢复“原状”,但不能恢复“功能”。原因是“开刀是动肌肉,不是动神经记忆”,外观好像正位,但它不会内外旋,完全弱视,这就是眼科开刀的视力问题都是错的原因。
提示:当发生“动眼神经错向再生”,应如何思考:新生的神经纤维,尚未具备配合器官视功能的运动轨迹记忆,可以完全不理它们。原来的旧神经、旧肌肉,则有生理机制的记忆,只要依“生理机制”作康复训练,就逐渐恢复正常的记忆。用“完全可以正常调节活动的晶体与眼内肌”,带动“完全不能动弹的眼外肌及玻璃体”,调用“大脑皮质的库存记忆”,引用“脑干的生活机制内外旋的记忆”重建终末端的眼外肌运动记忆就康复。眼球终末端神经与肌肉的管理者,就是“后极部掌控六条眼外肌的生理机制”,所以“后极部生理机制受损”,此案就是康复后极部生理机制而已。
(2)眼突,后极部康复机制。眼突,就是由“后极部掌控的六条眼外肌松脱后极部的掌控”,所以,四道动作的首道,就是H区向大脑“报告”,大脑很快就知道,六条眼外肌都松脱,所以就调“记忆”配合复健。
后极部掌控眼球的最大调节力,就是-45.00D,所以加上“顶点”,每次训练都是从-6.00D逐降至0,再从-8.00D逐降至0,一直增加至-46.00D逐降至0。每天多次训“外突眼”多次轨迹,每天结训前,须做一次“双眼训”完成眼位记忆。
如此,每日训单眼(凸眼)轨迹,再最后一次训双眼眼位记忆,每天此眼视力从0.1逐日提升一格,约10天,实现康复。
第10天,也有双眼训轨迹,所以,再做一次“近点高调节下神经联动记忆”,即完成复健。
提示:眼突是一个可怕的症状,临床迄今都放弃,理由是动眼神经错向再生,所以社会上有很多眼突患者选择开刀。然而,开刀时只能完成器官眼位正常,肌肉尚未完成内外旋记忆(从终末端后极部到脑干都没有正常化),更谈不上枕叶后的大脑皮质记忆,因而弱视化,从此此眼不用。
如果有此类案例,就依“生活机制医学”的神经记忆科学,重新完成“轨迹训(单眼),双眼眼位同步内外旋训,再相涉神经联动训”。
实施过开刀手术的眼,也可重建生理机制,因为“轴线仪训”时,已进行“光能救济效应与上丘互动,视野逐渐康复,问题出在“大脑不用它””,所以,最后须来一次“大脑选别”20天,期间,大脑暂时放弃优势眼,开始钟爱劣势眼,最后会达到康复。
4.另一种眼突——螃蟹眼
(1)螃蟹眼与上一节眼突的差异:
上文指出的眼突,外观只能看到眼白,睡眠时,眼球眼睑无法闭合,外观极为可怕。对此,眼科医师通过采取开刀的办法,把眼外肌拉紧,但还是弱视,且一样无法动弹,临床上束手无策。
生活机制医学康复方法,已在上一节阐释。本节重点将在“动眼神经”作解析:眼外肌是有“肌梭”,有记忆的;动眼神经掌控“内直肌,上下直肌及下斜肌”,直肌拉力强,斜肌拉力弱,本章这两件,均是直肌拉力功能受损所导致;眼外肌全松脱(即没拉力),造成眼突,螃蟹眼是动眼神经麻痹。
基于以上反思,就产生了如下生理机制:眼突,眼外肌完全松脱,激活后极部增强“动眼神经调节”,眼突康复,如动眼神经紧拉,眼球下陷。螃蟹眼,是动眼神经麻痹,激活后,再拉紧动眼神经也会康复,但不易。
(2)“螃蟹眼”的复健,不同于“眼突”。因“眼突”是外力后天造成,是眼外肌松脱,是肌肉问题,所以可以快速康复。螃蟹眼,则是先天“神经功能记忆”受损,更可说,从未建构视力发展过程的内外旋有效调节记忆,所以有:“视感觉发展问题,视运动发展问题,视融像发展问题”,且家长都以为“长大就会好”,没有及时发展视力发展过程的有效对应。
综上,螃蟹眼者,越早复健,康复的程度更佳,越慢复健,有调节力,难以建构“集合记忆”。所以,就算“近视”,也不会有“集合架空调节”的“近视恶化”。因之,成年人的康复,也像“洋娃娃”的外观,只是已具有调节能力而已。
眼球“调节*时间”就叫集合,螃蟹眼,有调节能力康复,也难有集合,也就是可以凝视,但不能“眼位记忆”的固视。可以看很远(视轴较平行,较难集合),看近较易疲劳,更容易老花。
螃蟹眼的复健,为了考虑“色感、视感觉发展、视运动提早强化内旋内缩的调节能力”,最好6岁前及早复健。Y轴统合X、Z轴,即生活机制统合生存机制,骨骼肌的联动效应会更佳。
论文作者:王明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视力论文; 记忆论文; 感觉论文; 神经论文; 生理论文; 视网膜论文; 复健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