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8月6日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构建了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体系,1996年1月3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行)》(下简称《指导纲要》)。开设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然而活动课程总体怎校设计,需要什么形式、内容的教材(资料),如何强化活动主题等等,各省、市都在探索当中,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们都需认真研究、实验。根据我们编写活动课程教材的体会和实验情况,本文着重谈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活动主题设计。
一、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
目前对活动课程的认识、设计和实践存在几个倾向:一是有的借活动课程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从时间到内容都服从于应试学科拓展与延伸的重要;二是没有什么设计,完全放任自流,随意性很大;三是教育观念和方法没有换位,老师包办代替,学生没有自主权,体现不出活动课动手动脑等特征。
针对上述情况和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我们强调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必须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因地因时因人设计活动,务求丰富多彩,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增进身心健康,为培养适应21世纪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作出贡献。
活动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织部分,有其独立性,在设计时要根据活动课程自身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
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要求设计的活动课程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斗争传统教育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等信息作为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又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如设计《火箭探秘》一是说明火箭是我国最先发明的,二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来火箭。
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
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课程的设计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勇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火箭探秘》不但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还给他们提出大胆设想、创新的思考。
3.导向性、自主性原则
在活动课程设计中,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确立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例如“迷路事件”这一活动全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解决各种难题。
4.通用性与民族性、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民族差异、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通用性与民族性,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写时必须同时考虑从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师资条件、场地设施、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写出特色,注意其可行性和实效性。如《板鞋舞》是广西民间体育、文艺项目,在全国各省、市也可以通用。
5.灵活性、开放性原则
活动课程有统一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活动内容应相对稳定;活动课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课程范围很大,不局限在课堂,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根据这些情况,设计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能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体现灵活性、开放性原则。如《谚语知天气》使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效果很好。
二、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设计
活动课的内容是广泛和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灵活的。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结合广西实际,我们认为要编写如下形式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教材(资料):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基本教材《中小学生活动》;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专题资料——《晨(夕)会》、《社会实践活动指南》;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系列资料(选修本)。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基本教材《中小学生活动》
分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每个年级每学期用1本,9个年级师生用书共36本。这是按《指导纲要》要求的最基本的活动课并以班级为主的、人人必须参加的活动形式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总的要求各册活动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纵向上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横向上要有相对的独立性。
①社会教育活动。
通过编写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社会调查和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活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团结同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小学1-2年级:
初步了解国旗、国徽的意义,懂得升旗仪式,会唱国歌,知道新中国的领袖人物,部分民族英雄,了解我国一般地理、民族、省、市名称等常识。
1)通过“祖国,我知道”、“做国旗”、“今天我加入少先队”等活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启蒙教育。
2)通过“养成好习惯”、“做朵红花献父母”、“讲文明、有礼貌”、“小服务队”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懂得什么是道德,学会爱护社会、学校公用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待人有礼,学会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服装仪表整洁大方。
3)通过“我有一双小巧手”,“争当自理小能手”、“我的小书包”等活动,掌握日常自我服务性生活技能,培养自理意识,初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学3-4年级:
1)通过了解古今我国杰出人物,与好书交朋友和知识即财富、知识即力量等活动,体会我们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爱国情感;懂得知识的重要,从而尊重知识,热爱学习。
2)通过“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文明的好孩子”、“介绍我自己”等活动,学会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仪,懂得如何作客和待客。
3)通过“提醒标志”等活动,知道交通信号等的基本常识,能识别一般的标志。并懂得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规章制度,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通过“购物小参谋”、“今天我当家”、“珍惜劳动成果”等活动,认识自理与成才的关系,激发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的自觉性,学会保持自己生活环境的整齐清洁,养成珍惜劳动果实以及随时把自己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习惯。
小学5-6年级:
1)通过“祖国在我心中”活动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祖国建设和家乡的新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通过“当好一次好采买”、“我的理想”、“吃亏是福”、“家务劳动知识竞赛”等活动,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了解自己身边的人,懂得怎样自我管理、怎样理解别人。
3)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懂得维护少年权益的法律常识。
初中一年级:
1)通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的学习、竞赛,进行“迈好中学生第一步”的教育。
2)以“学雷锋,做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为主题,通过讲雷锋故事、“雷锋就在我身边”演讲活动,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3)通过祭扫烈士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观念、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通过“给老师的祝福”活动,为教师做好事,进行尊敬老师、热爱人民的教育。
5)通过“告别童年,走向美好明天”,举行集体退队,宣读家长来信,进行热爱父母、热爱人民的教育。
6)通过“学习领袖风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增强使命感,自觉学习。
初中二年级:
1)通过了解家乡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资源物产、风士民情、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以墙报或报告的形式,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2)通过祭扫烈士墓或参观烈士纪念馆(碑)或请英模作报告,举行诗歌朗诵、革命歌曲演唱,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
3)通过举行国旗、国徽、国歌知识竞赛,进行“我为国旗添光彩”教育。
4)通过请司法人员作报告或访问等形式,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5)通过参观、访问、搜集祖国建设的新成就,以墙报或演讲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三年级:
通过“百货商场学问多”等活动,举办“伟大的祖国在前进”等演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通过“把青春献给祖国”、“心中的楷模”等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
3)通过出版“党的知识”、“光辉的历程”等板报或墙报,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通过“八桂大地、民族和睦之家”等活动,学习宪法及刑法有关知识,进行法制教育,民族大团结教育。
②科学技术活动。
主要是通过编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关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小论文、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创造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年级要求:
1)小学1-2年级。此阶段学生处于儿童期的初期,以第一信号系统占主要地位,更多地需要实物、图画、模型等直接刺激完成思维过程。他们感兴趣的是活动过程或活动本身,不大注意内容和结果,对问题以猜为主,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15分钟,不胜任要求细微的肌肉动作的活动。
在内容选择上应以历史上科技成果的认识、新科技知识介绍、科技与生活的联系为主,通过“空气的妙用”、“小小电话机”、“阳光真奇妙”、“环保小卫士”等活动,侧重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之初步了解简单的科技常识。
2)小学3-4年级。从三年级起,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因素逐渐发展起来,更喜欢比较新颖、困难、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活动。此时,学生对学习开始明显出现选择性和分化性,集中注意的连续时间约为20分钟。
在内容选择上除适当保留低年级的部分内容外,应以新科技知识介绍、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为主,通过“神奇的磁铁”、“自制的小电影”、“爱护人类的母亲——地球”等活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科技发展与成果的重要意义,建立学科学、用科学的观点。
3)小学5-6年级。此阶段学生脑重已达到或接近1400克,与成人相差无几,能较为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也善于调控自己的行为,第二信号系统初步占主要地位,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迅速发展、连续集中注意可达30分钟。
在内容选择上应以科技对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影响和环境保护为主,在设计活动时,开始考虑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通过活动明了科技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能用科技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安排如“轮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来水的呼唤”等活动。
4)初中1-3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已进入少年期,这是一个从幼稚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能够理解和参与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但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运动调节能力的发展,会产生动作不灵,活动拙笨之现象。
在内容上应以新科技成果介绍、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以及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为主,并广泛地联系实际,注意农村科技发展、农业生产谚语收集,注意环境保护概念的建立和实际操作。可安排如“信息与现代生活”、“污染调查与治理建议”、“谚语知天气”、“走向未来的生活”、“世界神秘区域考察报告会”、“蔬菜缺素病的诊治”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科技成果应用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去接触科学未知领域。
③文学艺术活动。
编写有关阅读、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等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通过相应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其文艺方面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培养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宣传美的能力。
编写总体思路:由浅入深安排编写内容,使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内容形成循序渐进的结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拟把学生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大体如下:
认识感知阶段(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刚跨进校门,年龄小,知识少,能力低,刚刚接触文学艺术,只能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本阶段课文的编写应主要为看图识辨、简单说唱、跳简便趣味舞等,尽量做到形象、生动、有趣。
理解参与阶段(小学中高年级)。这个阶段学生有了一断蚴谥杂妫花的知识基础,已经知道有目的地说与做,并有了一定的说、唱、跳和动手的能力,拟着重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爱好。因此,本阶段教材的编写应主要考虑使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欣赏创造阶段(初中阶段)。学生进入初中,思想已逐渐成熟,有了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可由对文学艺术的一般认识、参与转入初步的欣赏,使学生能发掘文学艺术的潜在美,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这个阶段活动课设计,应注重让学生多动脑筋,深入思考,发挥想象,以培养其特长和创造力。
各年级编写内容:
小学一年级:跳动物舞,摸拟成人说话、神态、动作、观图、识图、辨图等。如“五彩缤纷剪贴画”。
小学二年级:制作风筝,剪纸,唱歌比赛,用编织物编织民族小工艺,背诵儿歌比赛等。如“巧做图案、美化生活”。
小学三年级:胶塑、泥塑、用海绵、塑料泡沫等制作各种动物。如“麦杆工艺”。
小学四年级:书法临摹,诗歌背诵游戏,诗文想象画,写生,扁担舞、板鞋舞等。如“竞猜娱乐城”、“添画游戏”。
小学五年级:初步学习木雕、根雕、板刻等,制作简易的乐器(如笛子、叶哨、二胡、小腰鼓等),自创诗歌朗诵会等。如“粉笔工艺品”。
小学六年级:从审美角度设计制作各种模型,如用木板、塑料泡沫制作房屋、桥梁等模型,故事会等。如“石头趣”、“服装与形象”、“少数民族风情园”。
初中一年级:美术、书法、文字与图案设计,小说、诗歌、散文、漫画、音乐欣赏。如“篆刻之美”、“美丽的铜鼓舞图案”、“欣赏《动物狂欢节》组曲”。
初中二年级:收集当地民歌、山歌、民谣,对对联,影视评论,民族工艺创作,口技表演,自编故事讲述,互相评论。如“学跳秧歌舞”、“献上我最喜爱的歌”。
初中三年级:课本剧,相声,哑剧,小品,人物模仿表演,广告设计,古今中外名曲欣赏。如“哑剧表演”、“品品漫画的丰富内涵”、“赏一赏对联美”、“奇妙的广告艺术”。
④体育卫生活动。
编写群体活动、竟技体育训练和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广播操、保健操、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登山、远足、武术、棋牌类及民间体育、国防体育等活动内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和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逐步养成团结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包括体育、卫生、心理健康三个部分。
体育部分:
卫生(含心理健康)部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活动类课程课时安排表的要求,结合当前中小学实际情况,每年级每学期一本,每本暂定编25个课时的活动。按上述4方面活动内容,各占比例如下:社会教育活动15%;科学技术活动40%;文学艺术活动20%;体育卫生活动25%。
体例:学生用书含“课题、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思考”;教师用书含“课题、活动说明(含目的、课时、准备)、活动建议(含方法或活动过程指导、注意事项)、参考资料。”
2.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专题资料
——《晨(夕)会》分9册,每个年级一册,供师生使用。其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团结同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短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暷能力。每册100篇,每篇1000字左右。观点明确,一事一议,事理结合,简炼明晰,通俗易懂,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这些内容主要提供给每天10分钟晨(夕)会时参考选用。可采取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社会实践活动指南》共三册,初中每个年级一册。根据初中活动类课程课时安排要求,按每学年30课时编写。主要内容是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资源的编写,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形式包括参观、访问、考察、表演等。这三册的具体内容:第一册 广西历代名人,广西革命,历史遗址。第二册 广西特产,广西之最,广西现代化企业。第三册 重大节日,纪念日,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广西民族风情。
3.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系列资料(选修本)。
结合广西实际编写若干本选修资料,供兴趣小组作系统、提高选用。这些资料要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活动主题设计
不管是学生自主设计的活动,还是教师指导开展的活动;不管是晨(夕)会、班团队会、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科技、文艺、体育卫生活动,都必然涉及到活动主题的问题。活动主题的深浅优劣,关系到活动课成败的问题。综观目前各地开展的活动课,存在与主题相关的几个问题:一是缺乏升华,主题挖得不深;二是缺乏综合,活动太单薄;三是缺乏理想,主题平淡。如何设计活动主题,使活动课程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活动课程总设计中的核心内容。活动应围绕核心,鲜明而突出地提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活动应该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方法手段指向问题解决,使活动过程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应。我们通过实验,对活动主题设计有一些体会。
1.递进式。这一类的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层次,将主题逐步推进,不断升华。例如《心中的楷模》第一层次放在活动准备阶段进行,学生自己通过调查,访问等方法,初步确立自己心中的楷模。第二层次放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各人先在小组谈心中的楷模,然后择优在班上谈。第三层次放在活动思考中进行,学习楷模,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第四层是放在评估考核阶段进行,评出学楷模整个活动中的佼佼者。这种形式,每个层次之间必须做到能够衔接、推进、升华,顺序不能颠倒。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很快把主题揭示出来。
2.综合式。这一类活动的主题,涉及方方面面,可调动学生所学过的学科知识,这是符合活动课程强调综合性特点的。所选择的内容越丰富,越能表现主题。如《爱护人类的母亲——地球》,可以联系到森林保护、水资源的净化、海洋合理利用等方面。这个活动涉及多种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涉及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等学科知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根据情况可以增减,增减后不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又如《百货商场学问多》,涉及到工业生产、商品、商品市场、公关、职业道德、法律、财政等方面的知识。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学生可以学到多方面知识,达到了活动设计的目的。这些内容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活动之间无需特别的组合排列。
3.探索式。学科课程重在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对于未定论的或还处于神秘阶段的科技知识领域,一般都不写进教材。活动课程则不然,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把探索未知和创新列为主要内容。《指导纲要》指出:“在活动课程实施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勇于独立思想,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此对于21世纪科技发展,人类未来劳动形态及社会形态,科技发展对社会提出的新问题,如物质结构之迷,宇宙探索,地球系统科学、生命与智力起源、奇异的飞碟等,学科课不好涉及的问题,活动课都涉及。我们设计的《轮子过去、现在和未来》、《圆的探究》、《走向未来生活》、《世界神秘区域考察报告会》等活动,都是为了激励学生勇于去接触未知领域,开拓未来,创造未来。实践证明,此类活动颇受欢迎。
以上活动主题设计的方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递进式一般是社会教育活动内容居多,特点是纵向发展;综合式一般是科技,文艺活动的内容居多,特点是横向联系;探索式一般是对未知领域而言的,或者从已知到未知,因此既有纵向发展,也有横向联系。
活动课程是一个重大的应用科研课题,课程设计的研究刚刚开始,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实践。本文就是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广大教师在实施活动课程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