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_道德教育论文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_道德教育论文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道德教育论文,公民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如凤凰从灰烬中再生一样”迅速崛起于东南亚,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创造的奇迹,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其学校持续有效地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密不可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被列为“五育”之首,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级各类学校作为国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载体,更是承担着重要的德育职能。建国以来,新加坡各级各类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历经探索期、调整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一个颇具本土特色、卓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其卓有成效之处体现在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的塑造中。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在历经诸多变迁与革新后,日趋成熟,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独具新加坡本国的特色。具体分析,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如下三方面:

1.植根东方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明,广纳东西文化精华

新加坡位于东西交通枢纽,是东西方文化汇集地。这一特殊的国情使新加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新加坡曾经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一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全盘西化。的确,在西方技术协助下,新加坡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西方技术的引入,西方的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新加坡盛行一时,严重侵蚀了新加坡固有的价值体系,影响了社会的安宁与和谐。由此,新加坡政府深刻意识到,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可以向西方学习,但是,新加坡人价值观的形成,却只能植根于东方的优秀文化,借助于东方人民的道德思想。在政府的领导下,新加坡各级各类学校开始对在校学生进行东方价值观教育。由于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近70%,新加坡的东方价值观教育主要进行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教学内容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共同价值观作为价值取向,创新“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对学生进行“亲爱关怀、互敬互重、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的家庭观教育、以整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修,齐,治,平”的个人修身模式教育、“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教育、“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教育。新加坡学校在进行儒家伦理教育时,并不是照搬全部,而是积极扬弃,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把儒家伦理思想中一些最具有普遍性、永恒性、适应性的人生哲理和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创新那些已经不符合时代特征的旧思想和观点,赋予其适应现代道德教育所需要的形式与内涵。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充分借鉴西方文明精华的思想,并运用于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吸收西方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法制思想、自由竞争理念,创新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形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公民道德教育模式。在这种东西文化融合的道德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加坡青少年既懂得现代科技,又保留道德传统;既具备谋生之道,又懂得做人规矩;既崇尚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又奉行国家至上的思想原则,融会贯通了东西文化的精髓。

2.挖掘家庭教育潜能,凝聚社会力量,构筑全民教育网络

新加坡学校在充分利用道德课程、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家庭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教育功能。家庭作为社会最活跃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我们坚强的家庭结构,在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持续力量,家庭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社会价值传递给下一代。”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子女谈论诚实正直、尊老敬贤、互助奉献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博大、信义、宽容的仁爱胸怀。除了家长的言行教导,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氛围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新加坡政府经常劝诫众家庭,要保持家庭的稳定、融洽与和睦,为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了补充学校教育,新加坡对各种新闻机构和大众传媒进行强制管理,“把各种进口影片分成不同的等级,严格规定RA级的外国影片不能在居民区放映;如果21岁以下的青少年观看RA级的外国影片,一经查出,电影院就会受到惩罚,罚款金额高达2万新加坡元”。通过这种约束,来促使传媒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此外,新加坡还重视寓教于管,以管促教,强调从行为管理到思想规范。社区组织及其他群体机构经常开展礼貌周活动、忠诚周活动、敬老周活动、睦邻周活动、国民意识周活动,以培育国民彬彬有礼、睦邻友好的品质修养。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延续,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德育网络。

3.依靠法制法规约束,强调道德活动,彰显德法兼施威力

新加坡经济的腾飞、文明风尚的形成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依法治国方略分不开。毕业于剑桥大学法学院的李光耀深知法律在规范人们行为中的效力,他坚持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实行法治,社会才可能实现公正平等、秩序井然。同时,他也意识到:“法治治表,德治治本;法治治身,德治治心;法治惩恶,德治劝善;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新加坡政府采用德法兼施的治国之道,这也是新加坡成功的秘籍之一。新加坡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现行法律就有400多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政府权力、司法责任、民族事务到商业行为、城市治理、公民生活,几乎无所不包。新加坡执法严明也是世界出了名的。在新加坡,不管是国家官员还是普通民众,不管是本国国民还是外国游客,一旦犯法,就要接受法律制裁,毫不含糊。一名17岁的中国青年曾因在新加坡逾期居留4个多月,被判入狱并遭受严酷的鞭刑。美国青年费伊在新加坡因污染公共汽车,被新加坡当局判以4个月劳役、3500美元罚款和4记鞭刑。虽然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向时任总理吴作栋写信恳求手下留情,费伊仍然没能逃脱惩罚。健全而严明的法治,使新加坡青少年养成了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在德治方面,新加坡认为只有具备献身精神的正直君子,才有资格为新加坡人民服务。各级各类学校非常注重开展形式各样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诸如文明礼貌周活动、助人为乐周活动、睦邻友好周活动等,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选择力和实践力,把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新加坡以西方的教育求专长,以东方的伦理求品德,以儒家“修、齐、治、平”信条作指引,以法规约束作保障,发挥德法兼施威力,为在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引了方向。

征稿启事:

“文明单位风采展示”专栏

自今年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以来,本刊编辑部收到大量各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者的来电、来函,他们建议我刊开辟一个专栏,详细报道、宣传这次受表彰的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第四批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区)的创建经验,供大家学习、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创建水平。

《精神丈明导刊》杂志作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权威性、专业性刊物,得到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以“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硕果”为办刊宗旨,选登具有前沿性、针对性的理论文章,介绍全国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方法、动态及成功经验。本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和指导性,是机关、事业、企业、院校、军队、群团等部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备刊物。

充分展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丰硕成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满足广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迫切需求,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更加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研究决定,本刊从第五期开始为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及先进个人进行专题报道,对其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欢迎有意宣传的单位尽快组织相关的图文资料,踊跃来电、来稿联系合作事宜。

愿文明创建工作日益深入人心,文明和谐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联系人及电话:孙红010-62515169蔡念琴 010-62513557

标签:;  ;  ;  ;  ;  ;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