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述:记忆视阈下的藏族祝赞词研究论文

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述:记忆视阈下的藏族祝赞词研究

柔金措毛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摘 要: 藏族祝赞词作为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语言符号,是藏族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建构场域,多在婚礼、祭祀等仪式中进行吟诵。文章通过探讨藏族祝赞词中的历史记忆,揭示出藏族民众在特定的仪式场域和时空领域中,以怎样的方式来维系和建构历史记忆,并且在仪式中通过祝赞词的吟诵以民众共同参与的方式使地方知识和群体认同得以表达,显示出其中对历史记忆的个性化运用和表述策略。并强化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亦彰显其中独特的文化功能,不断推动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

关键词: 藏族;祝赞词;历史记忆

藏族祝赞词是藏族民众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集体性智慧结晶,它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和自然环境中呈现出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祝赞词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并与藏族人的原始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祝赞词中虽然祝词与赞词的内容基本相似,但二者之间却有细微的差别:其中祝词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或事物的的期盼和祝愿,往往用于事物的起始和过渡阶段,如剃头礼、婚礼、成人礼等,其中表达出人们期盼安康顺遂、幸福和睦的祝福心理;而赞词的运用范围要相对广阔,如婚礼、乔迁、节日时都会使用赞词,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赞美来祈求幸福安康,是对已有事物进行的赞颂,包括对日、月、星、辰、马、弓箭、住房等的赞美。[1]祝赞词主要在祭祀、人生礼仪、庆典等仪式中以口语形式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来进行吟诵,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的赞美之情和祝福之意,做到以词传情、以词树德、以词修身。其中既有对仪式中心内容的赞美和颂扬、又有对藏族历史记忆的追忆,是与仪式并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仪式组成部分,贯穿于仪式过程的始终促使整个仪式环节环环相扣、浑然天成。近年来,学术界对藏族祝赞词的研究较多,内容涉及祝赞词的文学特征、程式化特点等方面。但将祝赞词置于仪式场域下对其中的历史记忆进行挖掘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作为历史记忆的表述载体,祝赞词中承载着藏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其中通过族源、仪式习俗和民间信仰等贯穿于仪式始终的祝赞词中历史记忆的表述,强化着集体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亦彰显出其中独特的文化功能。同时,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国家认同功能。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和挖掘藏族祝赞词中的历史记忆对于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

一、藏族祝赞词中蕴含的历史记忆

梅吉尔认为“历史记忆指的是亲历过讨论中历史事件的人的经历。更精确地说,历史记忆指的是将该经历复原和转换为叙事的过程。”[3]它是社会历史形态的展现和延续。作为历史的积淀,藏族祝赞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其中所保留的历史记忆特点在族源、仪式习俗和民间信仰这三方面的记忆中显得尤为独特。

(一)关于族源的历史记忆

安东尼·史密斯认为 “族群指一个拥有名称的人类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神话和祖先,共享记忆并有某种或更多的共享文化。”[4]藏族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共同族源记忆的群体。藏族族源记忆在仪式场域下通过祝赞词的吟诵,以社会记忆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强化。关于藏族族源的叙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南来说,认为源于释迦王族;西羌说,认为源于羌人的一支;土著说,认为藏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青藏高原。[5]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地质研究、史料文献等都有力的论证了藏族族源土著说的观点。广泛流传于藏族社会中的剃头礼、婚礼、成人礼等仪式中的祝赞词均关涉藏族族源的内容,这些内容中更多的呈现出接近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即藏族是在经历了各种环境的严酷考验后在青藏高原生存下来的人种,与藏族族源说中的土著说相契合,进一步论证了土著说的观点。藏族婚礼祝赞词中如是说:

今天吉祥的婚宴上,升起灿烂的太阳,先说英勇的祖先,猕猴和罗刹结合,形成英勇的藏族人……。[6]在藏族宴会祝赞词中说:吉祥如意的今天,万事如意的今天……我虽不是精通历史的文人,但要说说藏族的历史,在这世界的屋脊上,产生雪域藏族人,形成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父为猕猴母罗刹,形成藏族六氏族……。[7]藏族成人礼祝赞词中说:在这南瞻部洲的地方,落下光明天界的净土,这里是佛法昌盛的地方,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8]

可见关于藏族族源的历史记忆在祝赞词中虽然只有简短的一两句,但具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和仪式场域的族源记忆却拥有基本相似和稳定的主体内容,即藏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青藏高原,藏族是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的后代,已然成为追溯藏族族源的重要线索。另外,祝赞词中通过叙述创世历史、祖先伟绩等追忆着自己的族源,使民众在文化乃至血缘上寻根性得以实现。藏族宴会祝赞词中云:

呀!若这东方的艳阳不高照,就无法解开南山的冰锁。西边的满月不高挂,会混淆世间的年月更替。若布谷鸟啼鸣不悦耳,就不能分辨春夏之别。若不依靠十二丹玛女神,就无法掌握四季的交替。若英勇的格萨尔不降世,就没人能惩治凶恶的魔鬼。[10]

上述内容与《郎氏家族史》《斯巴卓普》等史籍中关于创世的记载基本一致,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是关于早期人类起源的历史记忆的叙述。万物起源作为叙述创世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祝赞词中较为独特的部分。在藏族先民的原始记忆中,万物都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物质,如:卵、牛、箭等,祝赞词中的婚礼赞、箭赞、牦牛赞等都涉及上述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史前人类的意识在祝赞词中的保留。

同时,在藏族祝赞词中普遍使用神山、琼鸟、哈达、玉龙、珊瑚等作为喻体来表达自然环境的壮美,以及祝赞词内容中充斥着藏族民众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认识和解释。其中通过对藏族文化表征的描述表达着藏族族源记忆。藏族成人礼祝赞词中云:

呀!今天祝词的开始,简要说说世间的形成,先是五种元素产生蛋,蛋中产生了众生,最终形成六氏族。[9]

其中表现出藏族对自然界的感知和认识,内容与藏族古老的敬畏与保护自然的自然观相契合。在藏族日常观念中布谷鸟的啼鸣是区别春夏标志,太阳的东升是消融冰锁的钥匙、十二丹玛女神是掌握命运之神、格萨尔是惩恶扬善的英雄,这些都是藏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表征。这些文化表征从表象上来看体现着藏族民众的审美,但是从思想观念而言表现出显著的族源意识,是一种根基历史。在仪式中通过一次次祝赞词的吟诵,不断强调这些是具有藏族特色的文化,我们自古就生活在这里,其中融入了藏族民众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认识和解释,内容符合藏族民众的文化和心理需求。

(二)关于仪式习俗的历史记忆

作为仪式的伴生物,祝赞词通过追述仪式历史、赞美仪式内容、复述仪式程序等来维系着关于仪式习俗的历史记忆。在仪式场域下几乎所有祝赞词的内容都涉及对仪式历史的追述,如婚礼来源、住房的来源、箭的来源、马的来源等。藏族婚礼祝赞词言:

首先,在仪式的叙事语境中,从祝赞词的语言到句法、从主题到结构都充斥着形式不一的程式,包括衬词、套用的程式语、韵律等都存在着重复使用的程式特点。吟诵者借助这一系列的程式将祝赞词流畅而生动的表达出来。其中对历史记忆的表述是在保留祝赞词原有程式的基础上融合很多现有的文化元素进行的。以藏族剃头礼祝赞词为例:

在多篇祝赞词中的表述较为稳定、相同的部分为对姻缘关系的认定,即龙界之间、天地之间、汉藏之间的联姻关系,但具体的人物在不同的祝赞词中有多种不同版本,有天女嫁龙王仁青的、有大梵天神取龙王女儿的等等。部分内容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间的姻缘关系的历史记载相符。在对婚宴历史进行追述的过程中,人们将自己对婚姻的期许融入到祝赞词中,通过对藏族历史上具有典型和特殊意义的姻缘关系的追忆来维系藏族关于婚礼的历史记忆。祝赞词中通过对仪式历史的追述,将仪式同藏族历史和民众自身的意象相关联,渲染了仪式的气氛,并不断强化着人们关于仪式的历史记忆。

另外,祝赞词中通过对仪式秩序、仪式器物的吟诵和赞美维系着人们关于仪式习俗的历史记忆。从祝赞词中的祝赞顺序到座次的安排都表现出长幼有序的尊卑观。如藏族婚礼祝赞词:

我老汉手端这碗美酒,献上几句真诚的祝福。古老藏族有习惯,先祝父母和长辈,贵体健康似金刚。再祝所有的来宾,生活幸福似仙界。上席坐有福气的长辈们,中席坐有年轻的小伙子,下席坐着灵力的孩子,席尾坐着能歌善舞的姑娘……新娘到了婆家门,需懂如何下马好,进门必须弯着腰,要像鹦鹉搬懂事,勤快勿懒操持家等。[12]

其中以祝赞的方式对仪式中的座位安排、等级秩序、伦理道德等进行了表述,这些都是藏族从古延续至今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在祝赞词中舅舅是出现频率最高、权利最大、最受尊敬的人。祝赞词中说:阿香亲临这宴会……阿香权利属最大……上座阿香敬碗酒……阿香高贵似须弥山……阿香坐中间是婚礼的装饰等。表现出舅舅在仪式中的独特地位,从侧面反映出舅舅在整个仪式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是藏族社会早期舅权制度的历史遗俗。除此之外,祝赞词中还有对仪式中所使用器物的来源、外观等的赞美,包括茶赞、瓷碗赞、哈达赞、箭赞等。婚礼祝赞词中的茶赞为例:

磷复肥会议前市场暂无变化意向,但因出口货源较多,内销市场货源相对吃紧。市场暂无明确指引性信号,会后依照往年惯例,价格将会延迟一周至两周公布。

茶叶产在地势较低处,中原地方产茶叶,阳山种的红茶树,汉地国王盖印章,扶着茶叶去藏区,分给雪域藏族人,马市好时叔父来买茶,百匹骏马换了两块茶,卖茶老汉说是给的少……。[13]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明代时期以茶易马的经济活动,蕴含着明代时期汉藏茶马互市的历史记忆。

又如剃发礼中的瓷碗赞:我手端这只宝龙碗,它的产地不高也不低,产自遥远汉宫王,买主不高也不低,他是藏王一大臣,千山万水运上来,碗口画了祥瑞雍仲图,碗腰画了吉祥八宝图,碗底画了八瓣莲花图。[14]

这与《汉藏史集》中记载的藏王都松芒布杰派人去汉地取白色瓷碗,唐皇派出工匠至吐蕃协助烧出六种瓷器的历史记载相符,是瓷碗来自汉地的历史记忆的延续。[15]其中融入地方性知识如藏族的雍仲图、吉祥八宝图等并结合仪式中对所赞美器物的使用,以情景再现的记忆方式,为藏族关于仪式习俗的历史记忆的传播和延续提供了叙事空间。

(三)关于民间信仰的历史记忆

藏族民间信仰文化作为最基层的的信仰系统,是具有地方性和乡土性的信仰体系。渗透在祝赞词中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以灵魂观念为核心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等关于民间信仰的历史记忆。[16]

其中囊括了守护神、战神、灶神等民间神灵的分工、敬拜者以及神山间的亲属关系等历史记忆。这与藏族早期将宇宙分为三界,即天界、中界、地下的空间观和宇宙观相一致。藏族人认为天界居住着恰神、穆神、祖神,中界居住着赞神、念神,地下居住着鲁神。人类生活区域则有家神和灶神,身体有战神等。人们通过在祝赞词中对自己生活空间中神灵的祈祷和祭拜,表达着对于新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生活愿望。

例如藏族成人礼祝赞词:

切!切,人之央在头顶上,愿一人央变百人央。牛之央在犄角间,愿一牛央变百牛央,粮食之央在仓库中,愿来年五谷大丰收,愿央永远留在家。[17]

其中就蕴含着藏族古老的关于央的历史记忆,包括央所处的位置、央的功能和人们极力想要留住央的热切期盼,是藏族早期自然崇拜的延伸。在藏族民众看来所有的东西都附有央,央能带来好运和福气,在生活中人们会极力护卫央,如举办成人礼的少女在仪式当天出门前一定要围着自家的中柱转三圈,就是为了留住央,防止少女出嫁时将家中的央也一并带走。藏族地区至今还有与之相对应的一整套关于召央的仪式,都是上述祝赞词中人们关于央的记忆的传承和延续。

同时,祝赞词蕴含着许多关于民间信仰神灵的历史记忆,其中包括祝赞词首句中对神灵的祈祷、颂扬以及祝赞词中对神灵的认定和功能的描述。藏族宴会祝赞词云:

切嗡阿吽(三遍),我手端这碗美酒,蘸上美酒弹三下,敬献上师和本尊,敬献佛陀与菩萨……上师护法者敬护法神,咒师护法者敬守护神,英勇的男人敬战神,贤惠的女人敬灶神.……水晶宝塔般雪域,供奉雪域褚山神,神圣阿尼玛卿山,母亲叫做岗梅山神,生有勇猛九男儿,众多亲属与化身,玛卿神族三百六,玛卿眷属一千五,供奉玛卿诸神及神使。[18]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手段. 伴随着职住分离现象的加剧,轨道交通作为承担城市中、长距离大规模客运的主要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人们通勤出行的首选. 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4年,北京的轨道交通年平均日客运量从672.56万人次上升到927.86万人次.

1.3.6 手术标准 均使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手术过程按照2007版《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8]进行。

祝赞词亦通过对神山的祝赞维系着人们关于民间信仰的历史记忆,表现出原始自然崇拜的历史特点。如藏族宴会祝赞词:

切嗡阿吽!赞赞这雪域的藏地……果洛阿尼玛卿山,如蓝天下竖起的水晶柱子……巍峨的阿尼果则山,如勇敢男儿穿铁甲,巍峨扎嘎尔三兄弟,如银色小龙空中飞,贵德阿尼圣宝山,如大鹏展翅在高空。[19]

其中对神山的形象进行了描述并把神山比喻成具有情感的人,在前面加了阿尼一词将神山人格化,这与藏族的祖先崇拜有一定的关系。在藏区有很多关于这些神山的传说、祭祀仪式和禁忌等,进一步强化着民众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另在一则关于阿尼夏琼的祝颂词中说:

根据视觉航标维护质量的总体要求,灯质正常就要求我们航标管理人员时刻保持灯器的正常发光,即便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出现异常情况就要紧急处理,确保视觉航标的正常工作,增加了航标巡检维护工作的危险性。

“听从莲花生教言者,具大神力之夏吾居士,阿杂王之护法神,拉隆拜多宣誓矣”[20]

作为口头传统的藏族祝赞词承载着丰富的关于藏族族源、仪式习俗、民间信仰的历史记忆。即在颂扬中传递情感,祝赞中蕴含信仰,复述中追忆历史。这些历史记忆在发展的过程中被深深的打上了历史烙印,并在仪式场域下通过祝赞词的反复吟诵成为藏族民众表述历史的有效途径,更是藏族社会历史的呈现和流传,彰显出其中独特的文化特点。

再次,在事关大学英语慕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微视频”制作中,教师同样需要运用交互性教学原则,把“微视频”作为“微课”处理,加强课件的交互性、参与性,并要求学生在自学“微视频”的基础上,通过论坛、电子邮件、微信等各种媒体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就从学生那里收集到了一定的学习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有重点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犬前列腺脓肿为前列腺增大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发于6岁以上的中老年公犬。犬前列腺位于膀胱后上方,前列腺下壁贴于耻骨上。它是在前列腺内形成外有脓膜包裹,内有脓汁潴留的局限性脓腔,是厌氧性致病菌感染后所引起的局限性炎症过程。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大小便困难,排便时痛苦嚎叫,体温增高,白细胞数增多,其他临床症状不明显,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因确诊不及时、延误手术治疗而死亡。

这则赞词从侧面反映出阿尼夏吾原本为此地地方神,经过莲花生大师的降服后变成佛教护法神的过程,其中蕴含着莲花生大师到达吐蕃后将原有的神灵体系纳入到佛教神灵体系的历史记忆。这与《娘氏佛教史》中所载:“莲花生大师到珀洛夏隆地方后时,雅拉香波化作一个如大山般的白牦牛而出现,莲花生大师立即用铁钩牵其鼻子,铁链捆绑其四肢……此牦牛被降服,从此雅拉香波皈依莲花生大师。”[21]等历史记载相符。除此之外,藏族祝赞词中吟诵的关于仪式举行期间所要进行的占卜、对地方神的祝赞词等都囊括着关于民间信仰的历史记忆,这些都是祝赞词中关于藏族民间信仰历史记忆的呈现。

二、藏族祝赞词中历史记忆的个性化运用与表述策略

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的本质是立足于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记忆需要来自集体源泉的养料持续不断地滋养,并且是由社会和道德的支柱来维持。社会中不同群体和机构的不同集体记忆,都是其成员在经历了很长时间,在思想中不断润饰、消减和完善中才建构起来的。”[22]祝赞词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记忆也是如此,它是藏族民众在特定的仪式场域下以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过去历史进行建构的集体性智慧结晶。这些历史记忆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情境,并随着社会情境的变迁而改变。此外,基于祝赞词自身的创新性特征,它是在创作中传承和传承中进行创作的记忆载体,每一次的吟诵都是一次新的创作。因此,祝赞词中对历史记忆的运用也势必会根据民众自身的创作理念、创作动机和传承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适,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运用和表述策略。

Comparison of Typical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the Road Map for

切!今天天际吉祥高照,地呈良辰美景……说说婚俗的三种来历,最初在龙界之间兴婚俗,玉皇大帝的女儿嫁到东海龙王家,龙子丹巴朵噶是女婿,文殊牵线当媒人……。其次是天地之间兴婚俗,白色天神的女儿,许给妙善王为媳,白云仙子牵姻缘……。汉藏之间有姻缘,汉地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当女婿,大臣东赞牵红线,汉藏两地办婚宴,婚俗来历是这样。[11]

切嗡阿吽(三遍),今天吉祥的日子,今天艳阳高照的日子,今天……我手持洁白的哈达,上面绘有吉祥雍仲图,穗子宛如飘扬的经幡……叔父我来说句吉祥话,愿神灵保佑我小儿,健康长寿又快乐,你头顶上的乌黑发,由舅舅来剪为最好,是长寿安康的吉兆,再用昂贵绸布包,是富贵腾达的吉兆,包起头发戴在身,是无灾无难的吉兆……。[23]

作为一种通过礼仪,上述剃头礼祝赞词中囊括着藏族舅权制度、剃头礼程序、藏族人对新生力量的认识和界定等历史记忆。其中在保持藏族祝赞词的衬词、程式语、韵律等的程式基础上融入了很多藏传佛教的元素,以及仪式相关的程序规则或在仪式中重复使用的物品的表述,特别是以藏传佛教中普遍使用的经幡等作为喻体。这些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同时,祝赞词中几乎所有的首句都是对神佛的祈祷包括“切”等衬词,以及上敬……下敬……、今天是……的日子、吉祥……的今天等程式套用语。吟诵者在吟诵祝赞词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叙事语境对其中的历史记忆进行添加和修改,特别会添加一些现有的文化元素以拓展祝赞词的叙事空间。通过这样的叙述结合仪式中对上述物品的反复使用,一方面有利于吟诵者对祝赞词内容的表达和记忆,另一方面以情境再现的记忆方式更易于让民众接受其中所包含的历史记忆内容并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24]

其次,藏族祝赞词中的历史记忆所强调的是仪式参与者之间的根基性情感联系,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框架。如其中关于世界形成的历史记忆,始终遵循着藏族自身对世界形成的解释和叙事模式,表现出人们敬畏与感恩自然的自然观,以及仪式参与者间具有共同族源、共同文化、共同的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叙事模式。同时,无论是关于族源的历史记忆,还是仪式习俗和民间信仰的历史记忆,其内容都是藏族社会历史中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历史,情节多是同藏族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事、物。这些内容成为其中重要的文化符号衔接着跨越时空的藏族祝赞词。另外,祝赞词的吟诵者是村子里的较有威望的长者亦或是族群中的长辈,他们拥有自身的身份优势,即具有叙述和维系藏族历史的话语权和权威,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历史,强化着民众间的情感纽带,维系着族群的历史记忆。[25]最后,在不同的时空领域中历史记忆的叙述始终是与仪式内容和当下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历史记忆,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是根据仪式内容和进程进行调整和增减,具有很大的弹性。如藏族祝赞词无论是修辞方法还是内容结构上都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痕迹。无论是祝赞词首句中的衬词还是内容的藏传佛教化,都是通过对其历史、圣迹和神灵的赞美与颂扬来达到颂扬神佛、阐释佛理的目的。这是在藏传佛教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在族性认同原则下人们对祝赞词中历史记忆的策略性选择。

基于上述历史记忆在祝赞词中运用和表述方面的独特特点分析,可以看出,藏族祝赞词中运用历史记忆不仅有着藏族民众独特的记忆选择和个人化的情感维度,也有人们自身对历史记忆的建构姿态,其中囊括着不同历史时期和多个文化领域的历史记忆。

(1)燃气轮机属于旋转叶轮式流体机械,通过压气机将空气逐级增压,送到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气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在透平中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转子高速旋转,其发电效率约20~38%。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将燃气轮机的烟气引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带动汽轮机后,发电效率可提高到约50%。燃气轮机的余热形式为烟气,烟气温度400~650℃。余热利用可考虑回收烟气用来制冷,烟气也可以进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再供热或制冷。

三、藏族祝赞词中历史记忆的功能

藏族祝赞词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丰富的历史记忆,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淀,在仪式场域下,通过祝赞词的一次次吟诵强化着人们的族源意识和文化归属感。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发挥着传统文化传承和强化族群认同的功能。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

藏族祝赞词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凝聚着藏族伦理道德、宗教、历史、艺术等文化元素,体现着藏族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作为文化延续的一种方式,祝赞词也是我们认识过去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它能够体现出文化历时性的变化和共时性的特征,并在积累过程中发挥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

藏族祝赞词文化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原始信仰时期、苯教文化主导时期和藏传佛教文化主导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很多的文化元素,这在祝赞词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中表现尤为突出。藏族祝赞词中囊括的历史记忆既有原始信仰时期在万物有灵观念下所形成的对自然、图腾和祖先的崇拜观念;又有苯教文化主导时期的以三界观念为主的对赞神、念神、鲁神的祈愿的祝赞;还有藏传佛教主导时期化苯为佛的历史记忆和以佛教缘起性空、因果轮回等为核心的藏传佛教思想体系以及与这些内容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系统。在仪式场域下通过祝赞内容的吟诵,一方面是对历时而来的上述文化元素的一次选择和建构,另一方面又是对上述文化传统的传播和传承,即在传承中发展和发展中传承。另外,祝赞词作为在特定仪式场域下进行吟诵的文字符号,显示出在特定的时空领域中所具有文化特征。以民众共同参与方式,反映着祖先的历史、仪式风俗、精神追求等,最后通过集体的传承成为集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真实。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内容是多元多样的,从横向而言有婚礼祝赞词、焚香祭祀祝赞词、梳头祝赞词、茶酒祝赞词、圣地祝赞词等不同祝赞词中历史记忆,而每一种类型中又有多个祝赞词内容。如婚礼祝赞词:在举行婚礼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始终穿插着各种祝赞词,即出门祝赞词、迎亲祝赞词、下马祝赞词等,其中每一种赞词中蕴含有不同的历史记忆。从纵向而言,每一首祝赞词中蕴含着诸多历史记忆,其中既有对祖先和家族历史的追述,又有对仪式程序和秩序的叙述和神灵的膜拜和祈祷,还囊括着藏族民众对新生活的期许和认知等。[26]加之藏族祝赞词是在传统仪式、聚会、祭祀等场合进行吟诵的,在吟诵的过程中很多历史内容是根据吟诵者个人的情感表达需求和受众的需求来即兴添加的,每一次的展演都是对其中所囊括历史记忆的再创作过程。作为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祝赞词发展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文化包容性,不断的吸收、融合、积淀、丰富、发展逐渐成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藏族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27]

二是做好对接工作。做好研究项目与生产实践、研究人员与基层现场、成果与应用单位等科研活动几大关联界面的有效对接,保证做出高水平、高质量,提交的成果既要有针对性,还要有用能用。

上述历史记忆中包含的这些文化元素在一代代参与仪式民众的“交往记忆”中被活态地传承与不断重构,又在形式上通过祝赞词的文化记忆形式得以定型与保存。最终在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构成的二元张力中达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功能。同时,祝赞词在一代代的传承过程中将其中囊括的各种历史记忆进行积累,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将积累下来的文化元素进行延续,并通过每一次吟诵使其得以丰富和固化。这就是文化人类学中文化的濡化过程,文化的濡化过程就是文化借以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以及个人借以成为其社会成员的过程。藏族祝赞词中的历史记忆在濡化过程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并成为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发挥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

(二)强化族群认同功能

“族群认同是指族群成员对自我身份归属的认知以及在心理上的依附感。是对民族的自我认定以及对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28]历史记忆被视为是族群认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对族群内成员心理意识和族群归属感的不断建构,也是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族群归属的认可。藏族祝赞词是藏族民众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历史背景下创造出来的蕴含历史记忆的表述载体,它具有强化族群认同的功能。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是藏族民众为了强化族群认同,增强族群内凝聚力而对其历史进行传承、创造和建构的历史。[29]

藏族祝赞词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长期以来以其独特的方式留存于藏族社会各类仪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通过仪式中的实践展演记录生活、表述情感、追忆历史。其中每一位参与仪式的人都是接受和传达历史记忆的主体,并在这一过程中记忆和创造历史。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其中的历史记忆被不断传承和建构,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经久的生命力。

祝赞词中的历史记忆通过藏语及其独特的韵律以说唱的形式进行吟诵,在心理和情感深处使民众更易于接受历史记忆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对族源、仪式习俗、民间信仰等的表述和维系,唤起个体成员对族群的历史记忆,加深成员对群体自我身份的和族群归属认知,语言和韵律所具有的情感力量在成员记忆中再次得以体现。同时在吟诵祝赞词的过程中通过重复性的吟诵和仪式氛围的烘托强化着人们的历史记忆,不断建构民族共同的心理、共同的认知和族群归属感,发挥着增强民族认同的功能。

四、结语

祝赞词中关于创世和族源的历史记忆中,表现出藏族民众对自身生活环境和自身来源认知。尽管不同地区,不同仪式所吟诵的祝赞词中关于创世和族源的叙述不尽相同,但其核心始终是在万物有灵论的观念下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其中赋予天、地、人超自然的神力,表现出不同地区和不同仪式视阈下的藏族民众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通过追忆共同族源和创世历史,起到血缘和文化上的寻根作用,强化着族群凝聚力和认同。在关于民间信仰的历史记忆中,始终表现出人们的早期自然崇拜观念以及关于民间信仰的历史,通过对共同信仰对象的膜拜和祈祷,使仪式参与者产生共同的情感寄托,成为凝聚族群认同的情感纽带,巩固了宗教信仰同时强化了族群意识。而在关于仪式习俗的历史记忆中表现出藏族民众的婚姻观、对族群内成员成长的共同认知和对新生活的期许。一系列文化符号、仪式程序等都通过祝赞词的反复吟诵和仪式过程中的实践凝聚成一种集体记忆,增强着认同的群众性和社会性,进一步强化着族群自我认同。

藏族祝赞词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与藏族人的原始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仪式场域下,藏族祝赞词中的历史记忆以族源记忆、仪式习俗记忆和民间信仰记忆等多重记忆的贯通结构,通过仪式的展演建构起历史记忆的叙事空间,其中保留了藏族不同历史时期以及诸多文化领域的历史记忆。正如保罗·康纳顿所说,“每次回忆,无论它如何个人化,即使是有关尚未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回忆,都是和其他许多人拥有的一整套概念相关共生:人物、地点、日期、词汇、语言形式,即我们作为或曾作为成员的那些社会的全部物质规范的生活。”[30]也就是说,藏族祝赞词中历史记忆所反映出的是藏族社会生活的历史。它以祝赞的方式记忆历史并以历史记忆为出发点建构藏族人的生活,具有对藏族民众精神社会和思想意识的建筑价值。同时,祝赞词的吟诵是在仪式场域下由所有仪式参与人员共同参与的活动,这些成员包括以血缘、姻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通过这些群体的共同参与发挥着祝赞词中历史记忆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族群认同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来源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来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历史记忆的传承。祝赞词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在传承历史记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同时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国家认同功能。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社会语境下,挖掘和研究祝赞词中历史记忆对于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建构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索端智.卓仓藏族婚礼歌中的几条口碑资料,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巴盖措.卓仓藏族婚俗中的婚礼歌,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巴盖措.试论卓仓藏族婚俗的仪式象征,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朗润芳、贾海娥.藏族祝赞词,西藏研究,2012年第1期;卓玛.青海少数民族祝赞词的程式审美艺术初探,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斗拉太.安多地区藏族出赞词的分类和特点研究,西藏艺术研究(藏文),2011年第2期;降边嘉措.格萨尔王传中的谢巴文化研究,青海民间文艺,1998年第1期。

②藏语为是藏族古老的六大氏族即赛

③藏语为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④藏语为是分布于西藏各地的土地神,一般分成三组,每四个一组,第一组是大魔女,第二组是哒夜叉女,第三组是大勉姆女神。

第一,教育专项配套资金的使用不及时,使得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无法实施,最终导致上级拨款专项款被长期闲置、占用或者挪用。第二,教师专项培训资金较少,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培训经费仅仅占据公共支出费用的1.2%到2%左右,较少的资金培训标准无法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要。

⑤系藏语意为舅舅。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 是一种无线电广播通信技术,它采用基于软件定义的无线通信协议来实现包括工作频段、加密模式、通信协议在内的各项功能,并且可通过软件下载和更新进行升级,而不用更换硬件,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以FPGA为载体实现SDR共包括:Matched Filter,Carrier Recovery,Demodulator,Signal Decoder和Video Decoder这五个逻辑功能模块[10],所有模块之间以64bit总线相连.

⑥舅权一词源于拉丁文“avunculus”,原意为“母亲的兄弟”,被用于描述母系社会中母亲的兄弟对其姐妹的孩子们的权威。

⑦系藏语都松芒波杰·隆朗赤(676—704),全名是“都松芒波杰隆朗赤王”,他是芒松芒赞王和王后没庐氏赤玛伦所生之子,于公元676火鼠年诞生于拉隆。

⑧系藏族是藏族民间较为古老的观念,可理解为福禄、福泽、灵气、福气、运势,是家庭和社会正能量的源头。

⑨藏族为是旧派密乘大圆满阿底瑜伽密咒,意指供养佛之五身,即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和不变金刚身。

(6)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对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本变量的影响系数为0.008,表示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人力资本存量每增加1%,产城融合发展指数将上升0.008%。这说明人力资本为城镇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进而提高了产城融合水平。

⑩系藏语,安多地区对于年长的父辈的统称,特别是对于祖父的称呼。

⑪祝赞词中除了正文之外的由语气词、助词等构成的的衬托性的词。

医用耗材SPD信息化建设,通过一体化的平台搭建符合我院实际需求的建设服务,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满珂.浅谈蒙古族的祝赞词[J].青海民族研究,2002(4).

[2]吴玉军.传承历史记忆: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路径[J].人民论坛,2019(3).

[3][美]阿兰·梅吉尔.记忆与历史[J].赵晗,译.学术研究,2005,(8).

[4][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叶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6.

[5]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408~418.

[6]达尔基,林么修.藏族祝酒诵词[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9.

[7][10][11][17]洲塔.藏族民间口传文化汇典(颂词)[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55.108~109.124.110.

[8][9][12][14][18]侃本.藏族民间赞词全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58~59.88.124.55.33.

[13]仁青加.循化县藏族民间文化集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20.

[15]达仓巴·班觉桑布.汉藏史籍[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104~106.

[16]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的信仰类型与祭祀仪式[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22.

[19]青海省文化馆和《群文天地》杂志社.《群文天地》精品丛书(11)——民间宴说卷[Z].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53.

[20]周拉,夏吾交巴,炬华.共享和谐——青海省循化县多民族、多宗教共同信仰阿尼夏吾神山现象分析[J].世界宗教研究,2013,(2).

[21]娘·尼玛韦色.娘氏宗教源流[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1988:281.

[22][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9.

[23]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平武县文化馆等.四川白马藏族民间文学资料集[Z].成都:四川大学中文系,1982:25.

[24]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M].杨丽慧,安德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77.

[25]平慧.从历史记忆到族群认同:云南彝族葛泼人祭祖仪式中的口头叙事[J].民族文学研究,2018,36(3).

[26]郎润芳,贾海娥.藏族祝赞词[J].拉萨:西藏研究,2012,(1).

[27]林继富.藏族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研究——以西藏为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15,(4).

[28]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9]纳张元.从彝族创世史诗中的集体记忆看其族群建构[J].民族文学研究,2013,(2).

[30][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6.

Historical Memory and Cultural Expression:A Study of Tibetan Praise Litera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ory

Roujin Cuomao

Abstract: As a linguistic symbol widely circulated among the people,Tibetan praise literature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construction field of Tibetan historical memory.It is often carried out in weddings,ceremonies and other ceremonies.By discussing the historical memory in praise literatures,this paper reveals how Tibetan people maintain and construct their historical memory in specific ceremonial fields and space-time fields.And how to achieve the expression of local knowledge and group identity through the recitation of praise word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in the ceremony,demonstrating the individualized use and expression strategies of historical memory.I argue that Tibetan praise literatures strengtpo9hen historical memory and ethnic identity,and also highlight its unique cultural functions,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Tibetan;Praise Literatures;Historical Memory

中图分类号: C958.1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681(2019)03-0186-07

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生专项课题《文化自信视野中藏族祝赞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批准号:GTTZX-2019-01)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 : 2019-01-22

作者简介: 柔金措毛(1988—),女,藏族,青海贵德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藏族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先 巴]

[责任校对 徐长菊]

标签:;  ;  ;  ;  

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述:记忆视阈下的藏族祝赞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