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文献计量研究
许亮 卢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摘要: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的主题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几点蠡测。
关键词: 图书馆;双一流;服务创新;文献计量
一、研究成果总体描述
2019年5月1日,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双一流”、“图书馆”、“服务”为检索词,中间用“并且”连接,时间不限,其他检索项均为默认总共得到190条结果。本文仅以“双一流下图书馆服务”为研究对象,对检索结果逐一分析,其中期刊论文172篇,学位论文14篇,会议文献3篇,报纸1篇。研究类型丰富,方位多样化。(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这190篇文献时间跨度为2016年至2019年。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相关研究从2016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只检索1月1日到5月1日)。
随着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政策推出,掀起一股双一流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热潮。研究速度呈加速上升趋势,研究方向呈多样化发展。
二、双一流下图书馆创新服务主题分析
通过人工查阅论文对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借助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得出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主要涉及学科服务、资源建设、微信服务、人才建设、创客空间、智库型服务、网上荐购服务、信息素养、参考咨询、科学数据服务、阅读推广、专利信息服务等等,本文选取前3个占比权重较高的文献主题进行阐述。
(一)学科服务
数据显示,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学科服务占比最高主要涉及学科知识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ESI学科服务等。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指出图书馆支持双一流建设的服务创新十大趋势。第一条便是图书馆知识服务,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1]黄万强指出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组织关系、学科服务反馈体系这四维空间方式协同嵌入学科服务内容并构建协同合作的创新学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实现高效率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机制。[2]杨薇、林静、黄国凡等人认为学科知识服务包含对营销客体的内涵与需求分析、对营销主体的战略布局以及对营销产品的设计和推广。[3]学科服务现有的文献研究方向多样化、研究内容也越来越细化。
(二)资源建设服务
随着研究层次不断深入,笔者在现有文献分析基础上对未来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趋势进行几点蠡测。
(三)微信服务
LBL+CBL组为带教教师先行全体授课,讲解EUS构造、使用以及操作手法(约1 h),之后进行分组典型病例讨论,最后统一授课讲解病例特点及点评(约2 h)。
硬件实力支撑的同时,新科空调也没有忽视软实力的提升。舒乐华透露,在2019年,新科空调将继续坚持“人才”、“创新”和“品牌”三大战略,坚持“渠道为王,客户为尊”的经营理念,不断开拓进取。
三、双一流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发展趋势探测
资源建设服务主要探讨的有数字资源建设、OA资源建设、特色资源建设等。张洁,李芳提出需加强对重点学科资源建设的力度,建设反映学科领域特色、结构较为完整、具有规模性和专题性的特色文献资源。[4]张冬梅通过对双一流高校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网络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OA资源六条服务策略。[5]王楠以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利用SWOT分析图书馆,在此基础上提出特色资源建设的体系规划、方案制定以及团队组建。[6]
(一)重点学科服务
近几年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文献激增,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结果渐成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说过:“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达到一流水平;一所一流大学一定有某些学科在教学科研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在经费和人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选准突破口,集中人力和财力,有可能创建一流水平的学科”[9]图书馆可以为重点学科建设施展一技之长,建立评估体系为重点学科教师和教研团队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以重点学科为突破口,从而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添砖加瓦。
根据文献分析可知,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展开的研究主要涉及微信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及在辅助学科建设、新生入馆教育中的作用。刘美桃、刘文彬针对微信息环境中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学科服务微创新模型。[7]荀静通过调查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展开新生入馆培训教育现状,进而提出提高用户关注度、提高用户粘度以及丰富推送消息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相关建议。[8]微信服务研究通常以现状调查为基础,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
(二)数字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中心,是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知识的场所,是科研教育服务机构,也是馆藏资源建设的基地。虽然研究资源建设的文献逐渐增长,但目前专门研究数字资源建设的文献还比较少。随着资源电子化,数字出版越来越普及,数字资源将成为图书馆主要的馆藏形式。图书馆资源每年的增长多为数字资源,而传统印刷版资源日渐减少,因此数字资源建设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三)新型智库服务
智库建设目前研究文献虽然有很多,但多为理论范畴,对智库建设的实践分析的文献尚少。理论终将指导实践,随着智库建设的实施,图书馆界应对智库建设的实践予以关注。智库发展对图书馆而言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未来图书馆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核心。图书馆界学者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智库建设理论研究基础上,加大实践建设中的经验总结,为智库服务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中国早期的原始宗教,包括从新石器时期的图腾崇拜到进入农业社会的母神崇拜及社神崇拜,将人与自然看做统一整体。夏商之前,图腾崇拜盛行,导致鬼神成为一切的主宰;至夏商时期,上帝成为,具有人格神意义的最高神,但仍属于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西周时期,天的绝对至上性被颠覆,天及各类鬼神并不直接支配世间事务。孔子天命观在这个基础上继承发展,把天命看做是人格化的上帝旨意或命令,间或存在一种非人力能改变的超自然力量,集理性化、神秘化、道德修养境界的内涵于一身,充满矛盾性且区别于原始宗教天命观。
表1 双一流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年度发文量统计表
参考文献:
[1] 肖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 36(05): 43-51.
[2] 黄万强.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新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1):143-144.
[3]杨薇,林静,黄国凡等.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学科知识服务营销策略——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05):74-79.
[4] 张洁,李芳.“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与绩效管理研讨会”综述[J].图书馆杂志,2018,37(08):36-42.
[5] 张冬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OA资源情况的整体调查[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4(08): 36-39.
[6] 王楠.“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以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 2018. 35(08): 11-12+26.
[7] 刘美桃,刘文彬.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学科服务微创新模型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20): 67-71.
[8] 荀静.“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 2018(11): 212-214.
[9]罗泽宇.图书馆服务能力理论研究:概念、特性、提升障碍及逻辑起点[J].图书馆杂志,2012(1):2-4,10.
作者简介: 许亮 (1992-),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卢坚(1973-),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2018科研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文献计量研究”(项目编号: KYZ715318007)。
标签:图书馆论文; 双一流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文献计量论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