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清闲,赶紧读书。随便翻翻也好。于是,得《山兰赋》一篇,为南朝周弘让所作。查资料知道:周弘让,南朝梁陈时期的文学家,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人,生卒年不详,博学多通,早年不得志,曾隐居在茅山之中,多次征召不就。梁元帝即位,任国子监祭酒,迁仁威将军。入陈,为太常卿。著有《续高士传》,文集九卷,续集十二卷,皆散佚。现存仅诗四首,文三篇,赋仅存此一篇。
这篇《山兰赋》赞颂的是山崖中的兰花,全篇紧紧扣住“奇特”二字着笔。它奇就奇在生于人迹罕至的山崖之地;奇就奇在它有高尚的品质,“挺自然之高介”,不像其它草木一样“服媚”于他人;奇就奇在它能使美人仞结为佩,预兆着美好的愿望定能实现。它是大自然化育的结果。它甘愿寂寞,不求闻达,“入坦道而销声,屏山幽而静异”。它曾得到落拓中的圣人见赏,也曾在著名隐士那儿找到知己。
这篇山兰颂,其实也是一篇对像山兰一样高介狷介之士的颂歌。作者曾隐居茅山,对隐居的生活有较深的体验,对隐士有着相当程度的同情和热爱,所以专门著录了《续高士传》,为隐士们树碑;又写了这篇《山兰赋》,为隐士们大唱赞歌。“入坦道而销声,屏山幽而静异”,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世风尘俗的厌恶,而宁愿隐居到幽静的深山之中,远离尘世。从“宁纫结之可求,垂延伫之能泊”中可以看出这篇赋受《楚辞》的影响很深。屈原常以秋兰等自比,抒发自己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周弘让的这篇《山兰赋》,也应该是有此立意的。
这篇赋短小精悍,全文不足一百字,却把山兰的高格写得生动有神,并借以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清代的沈德潜评价周弘让的《赠留山中隐士》诗时说:“清真似陶诗一派,陈隋时得之大难。”把这个评语让给这篇《山兰赋》也是恰切的。全赋以清新、自然、率真见长,仅有末尾二句用典,其它语句都浅显易懂,自然流畅。但平淡中却蕴含着华美的诗核,也像他赞扬的山兰一样,“挺自然之高介”,很耐人品味。整篇赋不像早期的赋那样文句参差长短不齐,而是皆以六字为句,虽较少变化,但是读起来并不呆板。
说实在话,今人读书者寥寥,都在拼了命捞钱呢。咱们都需要钱,钱是养命之源啊。但是,也应该修身培德不是?今人读书者寥寥,写文字者更加寥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兴旺,民族昌盛者才有可能。我日常借事情繁杂故,多不读书,今汗颜无比。少有文字贴出,文理皆通者以寡。贻误自己事小,传讹朋友就是罪过了。
今后多读书,少写文字了。现在把周弘让的《山兰赋》抄录于后,和文苑同门共赏。另学步《野草赋》一篇,算作练笔。
附一:原文
山兰赋
【南朝 周弘让】
有奇特之草①,产于空崖之地。仰鸟路而裁②通,视行踪而莫至③。挺自然之高介④,岂众情之服媚⑤?宁纫结之可求⑥,延垂伫之能泊⑦。秉造化之均育⑧,与卉木而齐致⑨。入坦道而销声⑩,屏山幽而静异⑾。独见识于琴台,窃逢知于绮季⑿。
附二
野草赋
原上有野草,杂者众。人可食者谓野菜,不可食者谓野草是也。青天化之,厚土育之,春风绿之,欣欣然茵茵然连天一碧。荒时暴月,人畜共食。时逢盛世,食草者以鲜。食野菜者趋之若鹜,谓野菜为绿色天成,是养生之妙招,乃延年之绝技。城居者驾豪车挎皮包舒娥眉亮清音沿畦而觅,红男绿女,蔚成景致。
千年华夏,洛城居中。五水环绕,人杰地灵。然人杰者寥若晨星,地灵者亘古不移。人杰为牡丹,地灵见野草。牡丹种者故,野草性者因。牡丹不以贵者自居,野草何堪贱者自卑?今读周氏弘让《山兰赋》,试做《野草赋》,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云云。
参考文献
[1]沈芳.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34):126-127.
[2]《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J].韦庆敏,罗志辉,陈渊,王书龙.大众科技.2017(04).
[3]我国2000-2014年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J].罗姣,陈迪妹,叶剑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8).
[4]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8,45(19):154+167.
论文作者:张青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野草论文; 这篇论文; 屏山论文; 隐士论文; 汝南论文; 茅山论文; 周弘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