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H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经济发展论文,理论论文,CSH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1)03-0022-02
笔者以CSH理论为基础,根据人口、社会和科教兴区的发展需要,对某开发区区街经济进行了分析和规划。
一、区街企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根据CSH理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
在式(1)中,ε[,2]和ε[,1]分别表示现期和前期的物耗率,y表示经济增长率,w表示劳动力增长率。
运用测算公式(1),首先对区街企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
二、农业和其它产业经济增长率的确定
利用公式来确定经济增长率y,其中
代表不变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即
),只需要知道η、
及(1-ε)w这三项。
关于w这一项。已知1993~1996年的人口分别为54404人、56555人、57718人和57197人。现在可以应用回归方法确定出1999~2010年的人口。回归方程为P=a+bt
这里t代表从1993年算起(即1993年的t为1,1994年的t为2,1995年的t为3,1996年的t为4)的年度,p代表第t年的人口。求得回归方程为:
p=54100+940t
相关系数为0.86。由此预测出2005年人口为6.63万人,2010年人口为7.10万人。
另一方面,考虑到1997~2010年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2%,按此增长率进行测算,则2005年为6.84万人,2010年为7.55万人,取两种预测方法的算术平均值,则2005年为6.74万人,2010年为7.33万人。如表2所示。
我们注意到,1993~1997年各年的人口数之和为28.14万人,1993~1997年各年的劳动力之和则为11.9万人。这样,劳动力与人口的比值为0.42。按照0.42这个换算关系可以确定出1999年劳动力为2.55万人,2000年为2.6万人,2005年为2.83万人,2010年为3.08万人。而下一步则要确定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1999、2000、2005和2010年分别为54%、52%、42%和37%。这样,各年的农业劳动力人数也就计算出来了。
农业经济的增长情况和区街企业的发展规划详见表3和表4。
表1 某区街乡镇企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5~1997年
劳动力增长率111018 13
物耗率
787776 77
经济增长率 408 22 23
科技进步贡献率
48 10 7
不变资本贡献率
906471 75
劳动力贡献率 62819 18
表2 1999~2010年劳动就业规划
1999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人口(万人)
6.07
6.18
6.74
7.33
劳动力(人口数×0.42万人)2.55
2.6
2.83
3.08
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
54
52
42
37
农业劳动力(万人)1.38
1.35
1.19
1.05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万人) 1.17
1.25
1.64
2.03
表3 农业经济发展规划
1993~1997年 1999~2005年 2006~2010年
劳动力增长率(%)-4
-2.5 -2.5
物耗率(%)
48
48
48
不变资本贡献率(%)
50
48
48
科技进步贡献率(%)
54
60
65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22
13
8
期末总产值(亿元)5.1
13.3 22.8
期末增加值(亿元)2.9
6.9 11.9
表4 1999~2010年区街企业发展规划
1999~2005年
2006~2010年
劳动力增长率 64
不变资本贡献率60
58
科技进步贡献率35
40
总产值增长率 13
10
期末总产值 109.9
177
期末增加值
44
80
表5 某开发区区街经济1999~2010年发展规划
1999~2005年
2006~2010年
总产值增长率(%)
1315
GDP增长率(%) 1619
期末总产值(亿元)
123.2
253.6
期末GDP(亿元人民币) 50.9
91.9
期末人均GDP(万元人民币)
7.44
12.5
期末人均GDP(万美元) 0.9 1.5
三、全社会GDP的确定
到2005年人均GDP达到7.44万元人民币,按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计算,人均GDP达到0.9万美元,为以色列1986年的人均水平。到2010年,人均GDP将超过12万元,按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计算,则可达到人均1.5万美元,达到以色列1995年的人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