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五代的代表书家杨凝式,其代表作《韭花帖》影响了历代文人墨客。本文将从《韭花帖》的用笔、结字、章法三方面对比王羲之作品,得出《韭花帖》从王羲之书法中的汲取与创新,对于我们后人了解杨凝式的书学渊源,把握他的艺术风格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杨凝式;韭花帖;二王
1、杨凝式生平简述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今陕西)人。唐昭宗时进士,后历官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少师,人称“杨少师”。又称“杨疯子”。正因为他的佯狂之疾,为他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借此过着安逸闲和的生活。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游洛阳各大寺庙,每遇清凉幽静山水胜迹之处,必挥笔题壁,诗词吟咏,逍遥快活,故寺观院墙尽留其笔迹。
2、简析《韭花帖》
《韭花帖》是为了感激朋友在初秋清早馈送新鲜的韭花而写的一篇谢启,书风淡雅淳古,精致简静,点画生动,闪耀锋芒。文中人情味十分浓郁,读着倍感温馨。帖中“叶”字中的“云”,应当是“世”,原是唐人为避讳太宗而有的写法,所以杨凝式书写此帖时唐室尚存也说不定。明代董其昌说“杨书笔势雄杰,有二王、颜柳之概。”李瑞清云:“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韭花帖》的用笔、字体有潇散之感,散朗、宽疏的布白是最先夺人眼球的特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空白,在行书作品中,可谓诡秘之级。然其字与行间含蓄的顾盼,却又气脉贯通。结体的平中寓奇在《韭花帖》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也是最令人叫绝之处。它把散落与紧密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无丝毫牵强之感,反而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奇趣盎然。通篇的形态宛若一个闲雅奇士,举手投足之间充满风流雅逸、沉静自若之感,散落的布白与正中寓奇的结体显得相得益彰,作者闲适潇散之情跃然于纸上。杨凝式把“矛盾”的思想带到书法创作中,并取得了空前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
2.1闲适超逸
杨凝式书法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然脱尽“二王”面目而独得其韵,其用笔之闲适悠荡,清新超逸、淳古典雅之风神,却直逼《兰亭》。在黄庭坚的眼中,众人临习兰亭,用笔感觉能独得其韵的,唯有杨凝式。王羲之《姨母帖》中通篇用笔婉转流畅,起笔已圆笔为主,藏锋入笔,《快雪时晴帖》整体以藏锋圆笔为主,收笔和起笔不露锋芒,神态自如,从容不迫,由横转竖也多以圆笔的笔法为主,尽显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这些起笔圆润,藏锋入笔气定神闲的情态与《韭花帖》中的用笔相辅相成。而王羲之《兰亭集序》笔画形态稳健中寓灵动,提笔按笔顿蹲驻挫,提则纤细如毫发,顿则厚重像山安,却能做到细不为弱,粗而不拙,《韭花帖》的用笔感觉着实与《兰亭集序》相似,用笔淳朴淡雅,舒朗空灵,遒茂精能,闪耀锋芒。《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是王羲之与一群名流高士在会稽山阴举行风雅集会,我们从整张纸的用笔情感,潇洒多姿的形态中完全可以看到王羲之当时悠雅闲适之情,或许杨凝式也在写《韭花帖》的时候和逸少产生同样的共鸣,《韭花帖》中闲适幽朴的笔意跃然于手札中,而这质朴娴熟的笔意,也是《韭花帖》成为名作的原因之一,所以杨凝式《韭花帖》在用笔方面从王羲之作品中借鉴很多,从《姨母帖》、《快雪时晴帖》等著作中起笔、拐弯、神态中可窥探一二,而《韭花帖》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感情也大相径庭,悠适闲趣之情溢然于作品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欲正寓奇、峻丽多变
《韭花帖》被称为天下第五大行书,对于这短短六七十字的手札却有如此高的地位,跟它精妙、平中寓奇的结构不无关系。《韭花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正,然而这种正,绝非颜柳体,也非欧虞式,而是正是没有定式,欧、虞、柳、颜皆有定式,个人面目诚然强烈,却让人一见到底,《韭花帖》似乎不以唐楷为宗,而有魏晋人相,确切的说,跟王羲之在结构处理上有几分相似,《兰亭序》用笔精致,但结字峻丽多变,其势多呈欹侧,《韭花帖》用笔灵巧婉转,结体却同样欲正又奇,耐人寻味,这或许也正是《韭花帖》的“正”感。与唐楷另一个差异,是《韭花帖》字与字的一种关系,因唐楷多用以刻碑,字与字之间一般只存在并列关系,《韭花帖》一方面在空间的疏密,另一方面则通过用笔的乍行还楷及结字的开合,大小之间的调节,使得字字整饰而活泼,形分离而气相接,整体感觉直追《兰亭序》。
从《韭花帖》中很多字结构的安排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兰亭序》的影子,如“书”下部之紧密,与“兴”上部紧密及“甚”上部,“蒙”下部之紧密形成呼应,全篇又以“秋”、“实”、“寝”、“饥”等字的疏阔的呼应构成其的回荡,从字的重心看,有的朝左,比如“翰”,有的偏右,如“飧”,有的朝上,如“兴”,有的朝下,如“简”,但每个字的外态感觉较平稳,而内在常有“扭曲”,故而又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势,明代董其昌直言:“杨凝式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潇散有致,比杨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作。”
2.3 以白醒黑、以虚衬实
散朗、宽疏的布白是《韭花帖》最夺人眼目的特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留有大片空白,然而其行气却纵贯之致而舒朗空灵,在字距和行列的组合中,采取的是有行无列法。字距和行距拉的很开,特别是字距在紧密中不断透出虚白来,所以在行款上独树一帜。杨凝式学书初学颜真卿、欧阳询,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可在《韭花帖》章法布局的安排上却另辟蹊径,丝毫没有前人的影子。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等帖,章法表现为上下字之间间距小,行距略大。《韭花帖》章法布局计白当黑,有机地将黑字与空白结合起来,以白醒黑,以虚衬实,前人前所未见,更多的是自己在书学路上的深思与创新,为我们后人所称道和借鉴。
康有为云:“少师变右军之面目,而神理自得,盖以分作草,故能奇宕也。”我们知道杨凝式书学颜真卿、欧阳询以及二王,在他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二,而《韭花帖》这一名作,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少师在书写这部手札时对王羲之的继承学习,并能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当今,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在借鉴传统的问题上应该拓宽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借鉴古代碑帖资源,重视新出土的书法遗存,不论新出土的是主流的或者非主流,经典或者不是,名家的还是明间的,都为我们再书法创作中带来了新的参考,拓宽了书法的取法途径,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新鲜血液,激发创作灵感。《韭花帖》极端个性的章法以及风格形式不在于为后来的书学者树立一种值得效仿的伟大风格,而在于对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给予后人以思考和启迪。
参考文献
[1]启功.论书绝句{注释本}[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3]董其昌.《容台集》[M]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刘裕琦(1995.3—),男,山西泽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研究。
论文作者:刘裕琦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王羲之论文; 书法论文; 兰亭集序论文; 章法论文; 闲适论文; 起笔论文; 感觉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