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 6352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180例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分别患有急或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样变。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三种疾病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组手术所需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均小于急性胆囊炎组(P<0.05),但前两者之间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显着的,而且安全性也较高,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变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reatment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on acute cholecystitis,chronic cholecystitis and 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Methods:we chosed 180 cases of acute cholecystitis,chronic cholecystitis and 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 from 2014.3 to2015.3.We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the operative time,surgical bleeding,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mong three groups(P>0.05).Operative time in chronic cholecystitis and 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acute cholecystitis(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ronic cholecystitis and 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0.05).Conclusion:It is effective and safe to treat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on acute,chronic cholecystitis and 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
Keywords: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holecystitis;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
随着社会的发展,胆囊炎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近些年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也成熟起来,又加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有很多优点,比如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以及术后易恢复等,所以这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操作手法以及器械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项技术不单单适用于少数的胆囊炎性疾病,有些之前被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禁忌症的疾病现在也可以利用新发展的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本文就对急、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180例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02例,男性患者78例,年龄 29~71 岁,平均年龄为(50.2±4.5)岁,分别患有急或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样变。急性胆囊炎患者有37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腹部右上方有不同程度的触压痛以及肌紧张,或者出现剑突下疼痛,72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有93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为上腹痛,保守治疗7d~12d后进行手术;胆囊息肉样变有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病理检查证实。
1.2 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首先进行全麻,一般情况下利用三孔法完成手术,以下是三孔法的具体步骤:使胆囊三角显露,进而对胆囊管进行常规解剖。设置的三孔的位置分别是:第一孔:在脐下缘利用10mm的穿刺套管进行穿刺,这个孔主要作为腹腔镜观察孔;第二孔主要位于剑突下方偏右侧10mm,作为手术操作孔;第三孔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方和右腋前线肋缘下方两个戳孔之间肋缘下进行戳孔。然后利用胆囊牵引钳使术野显露出来。如果特殊情况(如术中术野不佳或暴露出现困难)时应改为四孔法。术后对手术部位进行止血冲洗,常规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如果有必要需要中转开腹,则需要尽快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 0.05时,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之间比较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所不同,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三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症状均为出血、黄疸以及腹腔感染等。随访期间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经治疗后均得到治愈。
3.讨论
腹腔镜切除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手术技术,逐渐在医疗邻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手法以及器械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项技术不单单适用于少数的胆囊炎性疾病,有些之前被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禁忌症的疾病现在也可以利用新发展的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通过调查发现,除了在手术所需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慢性胆囊炎和胆囊息肉样变明显小于急性胆囊炎组(P<0.05),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为明显差异。综上而言,对于急、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显着的,而且安全性也较高,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远达,朱跃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64-5465.
[2]覃潇茗,向前,周杰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33):3938-3943.
[3]胡志雄,杨胜帮,李良成等.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的对比及胆囊炎病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542-4543,4544.
论文作者:胡晓华,余建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胆囊论文; 胆囊炎论文; 腹腔镜论文; 切除术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