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理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_炎黄文化论文

文化新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新论论文,产业集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范建华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一、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两极化

      未来十年,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来决定,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为王”定律。综合分析未来十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我国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融入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大潮流,必然会在国际化和民族化两个方面进行文化产品内容生产的两极分化。

      首先,经济全球化决定了我国文化产品国际化突围的路径,必然选择在内容生产上秉承核心价值观。因此,对文化商品属性的认同成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前提。当下我国文化产品内容生产的浓厚意识形态色彩,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可以说,我们的文化产品生产是“带着镣铐跳舞”的生产。党的十六大给予了文化产业一个历史转折的机缘,十六大强调了我国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双重属性,在理论上将过去长期以来的文化产品只是作为宣传品而非商品的立场给予根本上的否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突破。在这一背景下,文化的商品属性得到认可,提供了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第二,文化产品内容上的普适性成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基本条件。未来十年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人类共同追求的文化价值将被普遍认同,从而使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更加符合人类共同的文化需求。未来文化产业的竞争将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世界性主题的选择,将会使产品本身因为文化的认同而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从上个世纪开始,迪士尼的动画作品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并获得大量利润,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迪士尼动画在题材选择上,往往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认同,以“亲情、友情、寻找梦想”为主题的动画作品可以消除传播效果不同与受众的文化背景差异(国籍、学历、性别、经历、宗教信仰等)带来的影响。文化体制改革必将突破现有的意识形态束缚,从而使中国文化产业在内容生产上,也将注重国际化题材的选择,注重将人类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念作为内容生产的核心。

      第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习惯、传播方式与国际接轨,使得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和载体。在文化发展和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双重作用之下,在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潮流下,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愿望更加强烈,以文化产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选择性实现。同时,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的兴起将不断影响文化产业的渠道传播,越早适应和利用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则越早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创造经济价值。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兴盛的韩国网络动画、日本动漫游戏产业等都说明了媒介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力量。发达国家已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国际化色彩,开创出从立项、开发、制作、包装、市场推广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网络产业链,也给了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以深刻启发。

      二、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两极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未来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产品生产的方式上必将呈现出科技化和传统手工化的两极化趋势。科技化就是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上必将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吸纳各种高科技技术,运用于文化产品生产的基础上,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科技化产业。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而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文化产品生产,将成为国际化市场中的特色产品,并真正地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商品。科技化与传统工艺化的两极生产方式是未来中国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个“两极化”发展趋向。

      第一,以“中国制造”为标识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批量复制生产。在此背景下,充分应用高科技手段来发展文化产品,是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美国专栏作家邦乔妮曾经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中对“中国制造”进行过这样的描述:三年前,美国人邦乔妮决定开展全家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计划,但实验之后得出结论:美国人民根本拒绝不了中国商品。邦乔妮指出.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活下去,但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高。她说:“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说明了“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低端市场环节的占有,中国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中国制造”在许多环节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一方面,许多遍销海内外的“中国制造”总体上是依靠模仿技术建立起来的,技术含量较低,因而利润较低;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因此,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在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将更加注重创新,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技术输出,从而发挥国际影响力。以深圳华强集团为代表的高科技文化企业的崛起,已经充分说明了以科技作为文化产业战略支撑的重要意义。未来,科技的力量将促使文化产业走出产品低成本优势,走向自主创新,最终通过技术创新、品牌经营,向产业链中文化创意附加价值更高的方向发展。

      第二,以品牌的力量支撑未来。文化产品品牌又分为文化演出产品品牌、影视产品品牌、图书产品品牌等,例如云南的《云南映象》、河南的《风中少林》、山东的《闯关东》等;文化企业品牌,例如湖南卫视、吉林出版集团、辽宁出版传媒、中视传媒集团等;地方优势文化产业品牌,例如深圳大芬村、青岛达尼村的美术品创作产业,北京、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沙的动漫产业等。这些品牌不但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成为所在省市的文化形象代表。文化产业竞争的高端环节便是品牌的竞争。

      

      

      三、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两极化

      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将呈现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共同注重的又一两极趋势。

      第一,大力引导和激活国内市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立足根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而言,无论是从文化体制改革的角度,还是从加快文化发展的角度,都始终无法绕过一个重要目标,这就是发展文化成果归人民所有,要让广大人群众广泛地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这不仅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文化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所决定的。因此,一城一地、一国一方,其文化产业发展,都必须以引导和激活国内或本土文化消费为前提。

      第二,开拓国际市场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选择。要使中华文化真正地走向世界,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真正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仅仅盯住本土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市场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不仅仅意味着国际文化产品市场,而且还有国际文化资本市场。

标签:;  ;  ;  

文化新理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