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
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基础环节
俗话说:“有备无患”,课前没有充分准备,就想上好一节课无异于无米之炊,因此,要重视并抓好课前准备。课前:
1.要认真编写教案,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刻苦钻研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采用《大纲》、教材、学生三结合的备课法,编写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教法灵活的教案。
2.提前布置好上课的场地,准备好相关器材。做到教学环境整洁,场地、器材布局合理、安全。让学生感到好奇、新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从自己做起,注意仪表,应穿干净、整洁的运动服装,在学生中树立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做示范动作。
3.为了体现出体育教师的特点,要结合教材,课前认真思考教学中如何用简而精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基础素质等差异,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加强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课前对各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尽量使每一堂体育课活跃有序,教学任务就能顺利而成功地完成。
二、有效的课堂管理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管理过程。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管理的好坏是一门艺术,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有些体育教师不注意这方面问题,在体育课中直接和学生发生语言和身体的正面冲突,直接影响师生和谐和体育课的开展。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学活动,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它不同于其他课程容易组织管理,给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管理困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讲课声音要洪亮,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方法,使体育课能够按照教学内容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具体管理方式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1.应从思想上管理。学生的思想管理直接体现在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和课堂精神面貌。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不能仅靠大声的呵斥,要做好学生思想上的管理,应制定系统的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课堂纪律,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而且体育教师应经常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反馈学生信息,共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2.时间上的管理。体育课基本上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开始部分首先是排队整队,检查服装,安排见习。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很浪费时间,怎样从一开始就进入上课状态,合理安排各环节,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管理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中存在着大量的活动安排、纠正错误、中间休息等组织教法,实践中得出只要教师充分备好课、注重时间管理,那么,体育课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
3.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行管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个体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管理,这样学生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多媒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示范一遍,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象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的示范是最形象生动的,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
这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表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学生来得到相关的信息。但是,有一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示范中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而会让学生目不暇接;而速度减慢,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示范动作的节奏性和准确性。此外,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来弥补教师的这一不足现象,它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整个技术动作完成的过程,便于接受。
四、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过去由于教学内容的竞技化和教学方法的刻板等因素,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愿上体育课,这样哪谈得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师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和爱好。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少竞技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教学组织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要多样化
课程改革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学生课堂学法的指导。教师通过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但肢体活跃,而且思维活跃。现行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多样化,这就出现了一些过于形式化的“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是形式化的“有效”组织。初中的体育课中,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球类活动,而讨厌跑步等项目,但学生也喜欢游戏活动。如果每节课都安排球类内容,学生的身心和机能就得不到全面发展。
我在同学中曾做过调查,发现他们:喜欢球类运动的男生占90%,女生占85%;其中,80%男生喜欢篮球,74%女生喜欢羽毛球;而喜欢跑步的男女生总共才占10%。为什么他们对跑步等其他项目没兴趣呢?其中,很大因素是这些内容枯燥无味。所以,在上体育课时,我把跑步的内容改为游戏的形式进行,把球类作器材,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或者在上课的后半部分给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其实质就是要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参与”,通过锻炼出人才,出好人才。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多动脑筋,在实践中多探索,就一定可以上好一堂高效体育课堂。
论文作者:杨夕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体育课论文; 动作论文; 体育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