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学生”论文_张岩

浅谈如何“备学生”论文_张岩

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沙卜完全小学 271400

提到备课,人们自然会想到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对于备大纲、备教材,教师们历来都很重视,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正确分析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但对于备课要备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现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备课中该如何备学生。

一、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读写分数;并且已经感知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一条线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还能得到一个整体的1/2、1/3等。有了上面的分析基础,我们就可以知道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把这样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具有的知识基础,不能只是按教材的前后顺序来分析,来自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基础分析同样重要,这一点往往被教师所忽略。例如低年级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如果只按教材来分析,似乎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1元=10角”,因为这是学生初次学习人民币的知识。但我们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大可不必反复强调如“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10角”等等知识,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分类来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然后通过苦干个买卖活动的场景模拟,通过不同的付款方法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二、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

学生学习数学,在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这既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本质把握,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对学生具有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正确分析,同样是全面了解学生所不可或缺的,这是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析以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难发现,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平行四边形这一特定的未知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知识;另外,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这样分析以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通过数学实验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最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常说数学知识是载体,要通过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所谓的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了解学生具有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教师制定能力目标的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课堂教学就会回到灌输知识的老路子上去。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要达到的,不能期望通过几节课就能实现。因此,教师要做到“渗透”而不“灌输”。

三、设计学生的活动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编排得再好的体操不动拳脚也学不会,就如同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其实质是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要求,就要创设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1.动手操作活动。(1)分一分、(2)摆一摆;(3)画一画;(4)量一量;(5)剪一剪;(6)折一折。

2.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数学制作。数学制作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丰富的表象。数学制作活动可以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定情况,既可以放在课内,又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4.数学游戏。游戏是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有愉快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四、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学生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其心理活动如何,思维流程怎样,同样是全面了解学生所不能缺少的。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教学设计才更能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教师要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而引发的思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学生,不能用课本理性的语言来束缚学生。

五、设想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案

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成几个思维水平不同的层次,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可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设想,以便课堂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总之,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数学思想基础,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始点,建立在这种正确分析之上的学生活动设计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只有对儿童思维活动作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分析不同层次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课堂教学更为流畅。

论文作者:张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备学生”论文_张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