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信息披露:理论和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披露论文,证据论文,经济发展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06)02—0051—03
为了缓解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履行和解除受托责任,代理人乐于向委托人披露相关信息。Barton & Wymire研究发现,即使在信息披露非管制的1920年代,管理人员仍然有动机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以回应投资者的需求。 [1] 1933年和1934年美国相继颁布实施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标志着信息披露进入了有序的管制时代。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比如,Farber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弱化的企业容易舞弊。[2] Barth等人证明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提高了会计质量。Zarzeski发现,低权距文化中的企业披露的信息更充分,而高权距的国家在发展商业活动和制定有关制度时不鼓励广泛分享信息。Hodge & Maines发现,掌握XBRL (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技术的投资者可以提高获取和整合财务信息的能力。Cohen研究发现,投资者对公司特定信息的需求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这些研究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文化、科学技术和投资者需求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然而,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的研究还比较鲜见,本文做一个尝试。
一、研究假设
我们用市场化、国际化和民营化三个维度来刻画经济发展的水平。市场化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计划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市场化已经是一个国际潮流。市场化程度越深,对信息的需求也越大。人们只有根据及时可靠的信息才能完成正确的决策。我们预测:
H[,1]:市场化程度越深,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参与国际生产和交换的程度。国际化程度越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度也越深。一个企业如果需要向境外投资者募集资金,它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以取悦投资者。我们假定:
H[,2]:国际化程度越深,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民营化是指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英国,90%以上的企业是小企业。我国近年来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也要看到,民营企业往往来自于家族企业或“夫妻店”。由于产权的原因,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可能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较弱。Fan and Wong发现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越高,投资者越不关注这类公司的会计盈余。Ball等发现英国私有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比公众公司低。因为私有企业通过私下沟通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推测:
H[,3]:民营化程度越深,信息披露质量越低。
二、方法与数据
我们运用均值t检验的方法,检验市场化、国际化和民营化对信息披露的影响。有关2001~2004年度信息披露的数据取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诚信档案”中的“信息披露考评”栏。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考评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为了进行定量研究,我们分别为它们赋值。其中,优秀=4,良好=3,及格=2,不及格=1。分值越大,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市场化程度我们以地区替代。有关资料显示,东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高达70%,西部地区为65%,中部地区为64%。国际化程度我们以是否发行B股来替代,发行B股取1,否则取0。分值越大,国际化程度越深。B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取自证券之星网站(www.stockstar.com)。民营上市公司资料来源于www.clbiz,com.,是民营公司取1,否则取0,分值越大,民营化程度越深。我们以2001~2004年度的数据来检验市场化的影响,以2001年度的数据来检验国际化和民营化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1.市场化的检验
表1的t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信息披露质量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01年、2003年东部地区均值高于中部地区均值,而且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2003年东部地区均值高于西部地区均值,在10%水平上显著。分年度考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值没有显著差异。以2001~2004年均值考察,东部地区信息披露质量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这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市场机制比较健全和发达,经济交易和行为相对秩序化、信誉化和规范化。因此,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来自市场的信息披露压力。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募集更多的低成本资金,这些公司愿意“实话实说”。
表1 市场化检验结果
年度
变量 观察值 均值
标准差 t检验值(双尾)
2001 东部地区 2980.48
0.500 1.674*
中部地区 1260.39
0.489 1.044
西部地区 94 0.41
0.495 -0.388
2002 东部地区 2910.56
0.497 0.898
中部地区 1260.52
0.502 0.618
西部地区 93 0.53
0.502 -0.160
2003 东部地区 2900.64
0.479 1.758*
中部地区 1250.55
0.499 1.813*
西部地区 93 0.54
0.501 0.210
2004 东部地区 2840.70
0.460 1.63
中部地区 1240.61
0.489 1.344
西部地区 92 0.62
0.488 -0.099
2001~2004 东部地区 2991.7666 0.45238
2.216**
中部地区 1271.6626 0.41993
1.853*
西部地区 92 0.62
0.488 10.049***
1.各年度t检验值从上到下依次为东部与中部的比较、东部与西部的比较以及中部与西部的比较。2.***、**、*分别表示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2.国际化的检验
表2显示,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高于A股公司。 两者均值的差异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些公司同时采用IAS(IFRS)和中国GAAP编制会计报表,而且一般都聘用境外审计师,这可能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表2 国际化检验结果
变量公司观察值 均值 标准差t检验值
(双尾)
信息披露B股 52 2.60 0.774 1.83*
考评得分 控制样本 449 2.41 0.695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3.民营化的检验
表3 民营化检验结果
变量 公司观察值 均值 标准差t检验值
(双尾)
信息披露 民营上市公司 30
2.13 0.507
考评得分 控制样本 471 2.45 0.712 -3.18***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3显示,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于非民营公司。 这可能由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较弱、会计系统不完善、通过私下沟通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致。
四、结论
我们运用均值t检验的方法,检验了市场化、国际化和民营化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显著正相关,却与民营化程度显著负相关。证据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披露的质量。另外,我们还建议,大力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也要强化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3] 毕竟,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权益资本的成本就越低。
收稿日期:2005—12—15
标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