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_市场经济论文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_市场经济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理论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邓小平从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制度的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的关系出发,回答了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必须搞市场经济和如何搞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依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来实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干内容和中心思想,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重大发展的主要方面。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再存在市场经济。但是,这个论断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在理论上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成为一个长期困惑着我们的疑难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必须弄清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根本矛盾;另一方面,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确认当前中国社会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前一个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的问题;后一个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应用的问题。邓小平科学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的发展和巨大的贡献。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因此长期没有认识以至反对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而且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批判。邓小平首先从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的高度,回答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市场经济,从而廓清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和模糊观念,消除了强加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错误观点和不符合实际的设想,使我们党确定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无论在社会主义理论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江泽民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转变,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着重论述邓小平是如何回答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互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邓小平提出了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理论,并从这个理论出发,论证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仅不存在根本矛盾,而且只有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对市场经济相对独立性的论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的论证,是从考察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开始的。通过这种历史考察,邓小平得到结论说:“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2]在封建社会中,已经存在着萌芽状态市场经济,它是简单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中,商品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尽管这两种市场经济在高低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是市场经济,这是共同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可以搞市场经济,说明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存在。这就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不依赖于某一种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并非由某一种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独有。既然如此,为什么唯独社会主义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呢?由此所得到结论只能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3]

诚然,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私有制社会,它们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剥削。如果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会不会再产生私有制、剥削,重新回到资本主义呢?

为了回答人们对搞市场经济会不会重新产生私有制和剥削的问题,邓小平又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要我们坚持这两条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无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搞市场经济,都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因而也不会产生私有制和剥削。为此,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所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只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实行市场经济,并不会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但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邓小平又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过去只搞单纯的计划经济,已经充分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必须同时采用市场经济的方法。邓小平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5]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而且是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采用而且也必须采用这两种方法,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我们搞市场经济,是把它当作方法来使用的,其目的是为了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6]

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依赖性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历史发展的分析,不仅表明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还表明,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又具有依赖性。在封建社会中,市场经济是同个体私有制相结合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市场经济是脱离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它们都是建立在不同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的。这就是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依赖性。正是从这种依赖性出发,邓小平论证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不仅要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且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正是这个基础,决定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依赖性,说明市场经济的性质是由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为哪一种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服务,市场经济的性质也就从属于哪一种基本经济制度。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7]在不同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也是根本不同的,从而决定了市场经济的不同性质。邓小平在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时,其用意之一,也在于说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不能说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都是由它们为之服务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为什么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对市场经济性质起着规定的作用?关键在于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性质。邓小平从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论证了我们建立的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因而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8]在我国当前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处于补充的地位。因此,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它们在我国市场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些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反映的关系,也主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其中虽然也有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也反映着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但它们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并不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正是市场主体的这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性质和它们对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必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因而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市场经济同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相结合

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市场经济同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必然要求同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相结合。邓小平在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的问题以后,又进一步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相结合的问题,认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邓小平的论证,是对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实践的总结。现代的市场经济,都是与市计划结合的,说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计划,都要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邓小平说:“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9]现在,无论什么国家搞市场经济,都必须把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1982年,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10]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地区,计划与市场的结合,可以有不同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行计划与市场的结合,这一点则是共同的。

邓小平在对市场必须与计划相结合的论证中,包含着一个必然的逻辑结论,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相结合。计划调节的主要表现,是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任何国家和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都要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市场的发展。这些经济行为的社会性质,都是由社会基本政治制度所决定的。这一事实表明,市场经济又是同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为了实现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结合,邓小平要求我们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实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要为经济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所以,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使之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邓小平说:“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11]政治体制改革的最迫切要求,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不仅要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而且还要使政府也真正地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又必须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2]邓小平还进一步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维护正当的、完全的市场竞争。他说:“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用法律来解决。”[13]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还需要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进行必要的干预。邓小平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14]

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的,而且也是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的这两个结合,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贫穷固然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即使经济搞上去了,政治、社会风气腐败了,这也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不仅要把物质文明搞上去,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而且还要把精神文明搞上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不能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即使物质文明上去了,社会主义还是不能最终实现的。邓小平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15]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必须要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而且也是完全能够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大大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16]在历史上,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它推动了人的能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和独立性的提高;它促进了一系列新意识的产生,诸如自主、竞争、效率、创新、民主等精神的发扬和正当、公平、公开、公正等道德法律规范建立,为社会精神文明补充了新的血液,对封建社会的闭关、保守、不公平、不平等、不民主等旧意识,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冲击,使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克服在社会上仍然残存着的一系列封建意识和小生产习惯势力;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所以,市场经济发展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致的,它们是完全能够结合的。

邓小平还进一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论证了我国市场经济能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有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的,这是实现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根本保证。邓小平认为,不是说改革开放没有风险,而是由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完全有信心避免这种风险。他说:“因为我们的承受能力比较大,加上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即使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也不会影响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为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证。”[17]所以,只要我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必定能够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同时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合,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也可能要钻来,腐蚀我们的人民和干部;旧社会的腐朽东西还可能乘机泛起,毒害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等等。因此,邓小平要求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邓小平说:“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18]

市场经济要依靠“四有”新人来建设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阶级斗争的现实基础上,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依靠进步的社会力量。这种进步的社会力量,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现在,有论者把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都归结为市场经济本身,这是不正确的。诚然,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确实出现了不少损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不过,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只是产生不文明现象的一种外部条件,而不是内在根据。这些弱点和消极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都是通过人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这是由市场竞争规律所决定的;但是,它本身并不就是、也并不必然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小集体主义、本位主义。商品等价交换是由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所决定的,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但是,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忽视或否认人的能动因素,忽视或否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把不文明的社会现象,不分青红皂白地都归罪于市场经济,是不公平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要求。但这也使一些人产生了多给钱多劳动、少给钱少劳动,不给钱不劳动的斤斤计较的消极因素。这难道也是按劳分配原则带来的必然结果吗?显然是不能作出这种论断的。要防止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精神生活的影响,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人的建设,要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在1989年,邓小平就指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他说:“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19]

还需要指明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体制、法制、政策、管理等方面的不完善而产生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不能归结为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原因。这种体制的转变,法制、政策、管理等的完善,实际上是一场革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完成。这场革命,说到底,还是人的革命,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革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素质建设,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了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不利的条件下,都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仰,也完全能够克服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们强调人的因素,主要在于强调加强人的建设。邓小平说:“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20]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靠这样的人来建设。只有这样的人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才能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

应该指出,自发论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合,虽然具有客观的必然性,但是,这种结合的实现,还必须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人根据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在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所以,实现这种结合,关键还在于人。丑恶腐朽的社会现象,你不去铲除,它不会自动地消灭;社会文明,你不去创建,它也不会自动地建立起来。这里的关键,也还是在于人。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虽然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就主观原因来说,还是没有解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归根到底,这也在于人的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依靠千百万人民群众自觉的创建活动,依靠党的强有力的自觉领导,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斗争,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如果在主观上放任自流,或犯重大的错误,我们不仅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且还甚至有可能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变质。

历史早已证明,文明是在对抗中发展的,这是文明发展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不能例外。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依赖于人的建设。一方面,要重在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另一方面,要进行反对一切不文明现象的斗争,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制止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纠正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群众和领导的结合,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注释:

[1] 江泽民:《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序),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2][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6、236页。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373页。

[5][6][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148—149、203页。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6页。

[9][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16—17页。

[11][12][14][15][1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116、139、154、373页。

[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7页。

[17][1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2、379页。

[19][2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0、190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