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一园三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论文

近年来,龙里县积极探索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康养、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一园三区”发展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图为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农户忙着采摘刺梨鲜果。(潘希来 / 摄)

龙里:“一园三区”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文桂芳

7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同意110个单位创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贵州省龙里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近年来,龙里县打造“一园三区”发展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我们一共种了300亩左右的蔬菜,有西红柿、西兰花、茄子、豌豆尖、辣椒等品种。”7月17日,在龙里县湾滩河镇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成片的蔬菜长得郁郁葱葱,很是喜人,几位中年妇女正在打理茄子苗,贵州天一山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罗英指着绿油油的蔬菜说道。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由此,企业必须提高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会计管理实现资金管理精细化,并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需求,以此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进而确保企业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前提下实现长久发展。

7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同意110个单位创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贵州省修文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绥阳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江口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龙里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西秀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

近年来,龙里县积极探索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康养、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龙里农产品加工园区、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区、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三大园区,打造“一园三区”发展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内部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渐显现。

产业融合 助农增收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体现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相较于经济指标等,它更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底蕴与内涵。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城市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就是指根据不同用户的质量需要和数量标准向用户提供用电能力的度量包括安全性和充裕性。研究电气设备可靠性的目的就是评估电气设备中等子系统中不同的可靠性指标。根据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特点分别评估各自或不同组合的可靠性,进而提出了系统概率充分性和概率稳定性综合评估。本文主要分析了继电保护所涉可靠性技术问题,尤其是在高压电气设备的应用中,如何充分利用继电保护作用,尽量避免一些不利的操作,减少因错误的操作而引起的损失,从而保证整个电气设备的顺利运行。

“我们还通过举办赏花节、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贵州·龙里站),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茶香村主任兰江向记者介绍说,茶香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依托“十里刺梨沟”独特的刺梨生态景观,打造旅游景区,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农业向旅游延伸,旅游向农业拓展。近年来,湾滩河镇还大力发展地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修建文化长廊、葡萄长廊、休闲亭、民俗文化广场、旅游景区厕所、河心岛景观改造等工程和设施,同时对孔雀寨民居户进行特色改造,让游客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果蔬采摘乐趣。

近年来,茶香村借力刺梨主导产业发展,村级强化示范带动,不断扩大刺梨种植规模,助推茶香村从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的省级二类贫困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实现蜕变。

孔雀寨位于湾滩河镇走马村,依山傍水,是一个布依族聚居村落。走进鸿秀布依族农家乐,老板杨永胜身着布依族服装,正在热情地招待客人。

“5月到10月是旺季,人比较多,去年我就赚了30多万。”杨永胜高兴地说,“我不仅让游客吃上布依族特色菜,还免费为他们当导游,所以回头客也特别多呢。”

湾滩河镇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日益深化,未来将发展成为一个以绿色无公害蔬菜、茶、农副产品批发为中心,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购物为一体的物流集散地和人流接纳地。

“我们立足于刺梨和蔬菜特色产业优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优势,选择农业内部融合型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模式。”龙里县发改局副局长潘海江说道。

示范带动 助力脱贫

目前,“十里刺梨沟”景区已建成刺梨文化广场、自行车主题公园、露营基地、人工湖、休闲长廊等景点,举办了6届“刺梨赏花(品果)节”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活动,3届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贵州·龙里站)赛事,获“全国山地自行车最美赛道”称号。

“我在园区什么都干,一天有100多元的务工费,比起以前在家种包谷划算多了。”在龙里县湾滩河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湾滩河镇园区村村民岳维英乐呵呵地说,她把家里的8亩田地全部流转给公司,一年有5600元的土地流转费,年底还有分红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以前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靠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玉米产量又低。”茶香村副支书杜昭林感慨道。

“我一共种了60亩刺梨,气候好的话,一亩可以收3000多斤刺梨,收购商直接来地里收购。”李明权告诉记者,卖的最好的那一年一共卖了4万多元。

龙里县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人工种植刺梨规模最大、品种最优、产量最高的刺梨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刺梨之乡”。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区发源于谷脚镇茶香村,始建于2012年,以刺梨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24.5万亩,覆盖全县5.6万户17万人。

快干型高光聚氨酯面漆Hardtop E88及快干型聚氨酯半光面漆Hardtop E88 SG有着优异的保光、保色性能,可形成光泽度高、鲜映性强、外观丰满的镜面效果,同样绿色环保又出色的施工性能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

“氦质谱检漏法”是以氦气作为示踪气体,用喷头在真空系统可能泄漏的部位喷入氦气,在凝汽器的真空泵口处布置氦检仪检测。如有泄漏,则氦气会从泄漏处进入凝汽器,被真空泵抽出,最后被氦检仪检测到。由于氦气是除氢气外最轻的气体,可检测极其微小漏孔。同时,氦气在真空中传输速度快且难溶于水的特点,使其具有灵敏快速的检漏优势。

湾滩河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于2012年,是龙里县以蔬菜为主导产业最具特色规模的重点园区,基地一年四季均有各种蔬菜产出,蔬菜远销粤港澳各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政府引导等方式,积极培育种植养殖经营主体,拓宽市场渠道,带动农户增收。

在谷脚镇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区内,群山延绵起伏,记者遇到茶香村村民李明权前往刺梨地锄草。

下一步,茶香村将继续发挥好刺梨产业的作用,在“一花一果”(刺梨花和刺梨果)上做足文章,推动“接二连三”发展,延伸刺梨产业链,促进刺梨产业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

农产品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我们目前已投资8000余万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每小时1 0 吨刺梨榨汁生产线’,建成国内规模化、标准化的刺梨深加工自动化流水线。”贵州恒利源集团常务副总林建说。

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属贵州恒力源集团旗下子公司,位于龙里农产品加工园区,生产刺梨浓缩汁、刺梨原浆、刺梨饮料、功能性饮料、保健品、刺梨茶、刺梨精粉、刺梨含片及刺梨口服液等系列产品。

2.1 临床表现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5~61岁,平均(53±8)岁。5例患者均因ILD起病,发展为ARDS的病程为3周~7年。其中,4例(80%)患者ILD首诊时明确了DM/PM诊断,1例ILD诊断后96个月明确DM诊断。5例患者肺部表现均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肺外表现为发热3例,关节肌肉痛3例,典型性皮疹4例(双手多关节斑疹、丘疹,手指鳞屑样粗糙脱皮,眶周对称性水肿紫红色皮疹,甲周皱襞,前胸V型及肩部红色皮疹)。5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肌无力表现。

龙里农产品加工园区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农产品特色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促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融合发展,帮助农民融入产业链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30多家农民合作社及刺梨种植大户签订刺梨收购合作协议,并与谷脚镇茶香村及洗马镇猫寨村签订1500余亩基地种植及刺梨收购合作协议,带动贫困户20余户增收,带动贫困户10余人就业。

“我是今年3月进来工作的,主要负责产品检验、验收采购原料等工作。”余红俊是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化验员,同时也是一名精准贫困户大学生,因为公司距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所做的工作又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于是决定留在家乡工作。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先后发现和探明煤、铁、盐岩、金等大中型矿产地20余处,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余项。图为团队正在进行集体科研攻关。

截至2018年,龙里县涉农企业总数达到了8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62.89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1.3%。龙里县形成了以“龙里刺梨”“龙里豌豆尖”“邓氏辣子鸡”等为代表的品种丰富多彩、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标签:;  

龙里:“一园三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