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巴州红十字华龙医院 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WBC、N、CRP的水平。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我院100例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结直肠癌患者有50例。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实验组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WBC、N、CRP的水平。结果: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WBC、N、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实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好,术后炎症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术后WBC、N、CRP水平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73-02
随着饮食结构、食品不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疾病,在现在临床中,治疗结直肠癌的首要方法是手术治疗,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会带来患者很多痛苦,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容易炎症反应,在目前患者的需求中,仍然存在有很多的劣势。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可以弥补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不足,在临床中,得到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1]。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WBC、N、CRP的水平,现详情如下。
1.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与手术治疗方法
1.1 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100例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结直肠癌的患者50例。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7/23,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15±1.68)岁,平均体重是(71.52±2.73)kg,平均肿瘤的直径有(5.22±0.64)cm;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8/22,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46.27±1.53)岁,平均体重是(68.52±2.46)kg,平均肿瘤的直径有(4.98±0.84)cm;。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手术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采取半卧位或者截石位,在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后,在肿瘤的所在部位进行手术切开,开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左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全结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等[2]。
1.2.2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采取仰卧位,在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后,首先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在脐孔放入腹腔镜,在左侧腹、脐的水平线处和麦氏点进行操作,经过腹腔镜确立肿瘤的位置,在回盲肠的外侧处切开腹腔膜,将结肠游离,结扎结肠的上下肠管,随后清扫结扎区域的淋巴结,切除结肠韧带和胃结肠韧带,注意对十二指肠的保护。然后将肿瘤段的肠段拉出体外进行切除,采用人工吻合肠管两端,随后放入腹腔,冲洗腹腔后,进行缝合。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采取截石位,在进行全身麻醉后,首先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在脐孔放入腹腔镜,在左下腹脐和左、右麦氏点进行操作,在肠系膜根部切开乙状结肠右侧膜,沿着肠系膜下血管的走形清除淋巴结,夹闭肠系膜下血管,随后分离乙状结肠左侧系膜和直肠癌侧壁,离断直肠癌侧韧带[3]。
1.3 临床观察数据
记录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分钟)和住院时间(天),术中出血量(毫升),切口长度(厘米),以及术后3天,通过外周静脉采血,检查WBC、N和CRP的水平,反应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4]。
1.4 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3天患者WBC、N和CRP的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临床疗效和术后3天WBC、N和CRP的水平均属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P<0.05,则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疗效和术后WBC、N和CRP的水平两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分别是(187.65±38.62)分钟、(10.36±1.47)天、(127.23±57.93)毫升和(6.3±0.7)厘米,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的肿瘤疾病,在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根治术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清除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发生,因此在手术治疗时要做到淋巴结的彻底清除,同时减少对肠系膜的影响,因为肠系膜是保证胃肠运动和维持肠管在正常生理位置的重要成分[5]。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根除术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切口长度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减小了手术切口,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减轻了对胃肠功能的伤害[6]。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100例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讨论对象,分组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常规的开腹结直肠癌根除术治疗;实验组结直肠癌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的根治术治疗。实验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仅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手术时手术切口短,术中出血量也小,术后炎症反应轻,WBC、N、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的根治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经济负担,预后良好,术后的炎症反应轻,因此,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除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淑镇,丁志杰,张诗峰,等.基于倾向值匹配法对LANOSE左结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0):1578-1581.
[2]王永鹏,伶听,张庆彤,等.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72例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3):215-219.
[3]戴毅,韦华力.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23(3):396-399.
[4]洪进,周燕.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炎症反应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3):434-436.
[5]严海,胡林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尿动力学及消化道功能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6(1):25-27.
[6]藏路,马君俊,郑民华.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及手术时间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4):386-387.
论文作者:王应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患者论文; 结直肠癌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疗效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