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来宾市象州县中平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中平 545807
【摘 要】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在肩周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1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9例患者仅使用常规肩部腧穴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59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子午流注纳甲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肩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和肩关节活动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常规肩部腧穴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进行肩周炎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能力,对于提高患者肩周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午流注纳甲法;肩周炎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漏肩风、肩凝症的范畴,本病多由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寒邪所致。它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肩周肌、滑囊、肌腱及关节囊出现急慢性损伤性炎症所造成的,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活动障碍和运动疼痛[1]。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50周岁以上的人群,因此该病也称为“五十肩”,肩周炎严重的影响了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肩周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此,笔者在常规肩部腧穴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进行了肩周炎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2.8±6.6岁,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63例,病程最短1月,最长15年,平均2.3±1.2年;11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9例患者仅使用常规肩部腧穴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59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子午流注纳甲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例)年龄(岁)男性(例)女性(例)病程(年)
观察组59 52.5±6.9 30 29 2.2±1.3
对照组59 52.9±6.1 2534 2.4±1.1
Χ2/t值-0.3340.851-0.902
P值0.7390.3560.369
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肩部腧穴法进行治疗,即以肩髃、肩髎、肩前、外关、肩贞、曲池、阿是穴作为主穴,配穴:肩内侧前缘痛的患者加太渊、尺泽,肩外侧后缘痛的患者加小海、后溪,肩外侧前缘痛的患者加列缺、合谷,进使用0.25mm×40mm毫针,快速进针,施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置30min,同时TDP局部照射30min[2],1次/天,7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即依据转盘法,选取针刺当时所开的穴位,必要时可采用“井经荥合输纳零法”和“何日互用开穴”法,以确保每个小时均有开穴;观察组患者除取当天当时1个所开穴位外,其余腧穴与对照组相同,0.25mm×40mm毫针,快速进针,先针刺子午流注开穴,施行迎随补泻法,得气后留置30min,其余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肩关节活动度作为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前屈>150°,后伸>45°,外展>150°;显效:治疗后,肩部的疼痛感消失,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较正常范围小,前屈120~150°,后伸30~45°,外展120~150°;有效:治疗后患者肩部的疼痛和肩关节的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改善,前屈<120°,后伸<30°,外展<120°;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的疼痛感和运动能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治愈患者数+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价[3]。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组别 N(例)治疗前(分)治疗后(分)
观察组59 5.8±1.1 1.3±0.7*,△
对照组59 5.6±1.4 2.5±1.4*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能力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能力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能力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能力的比较结果见表3。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N(例)治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有效率(%)
观察组59242210394.92
对照组59111923689.83
Z=-3.242,P=0.001,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子午流注,其学术源于《内经》、《难经》,创于宋、金,发展于明代,丰富于现代。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时间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阐述了人体气血流注经脉脏腑活动的旺衰节律;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存在时序性的,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是处于恒定的状态[4],在一定范围内节律性的波动,正与子午流注学说阐述的一致。,子午流注纳甲法即是以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为基础,通过“择时”(穴位内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和“选穴”(优选疗效最佳的五输穴)相结合[5],协调阴阳的偏盛偏衰状态,从而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辩证施治原则。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子午流注纳甲法通过在患者穴位气血流注最旺盛时期给予针刺,有效的提高了针刺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和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子午流注纳甲法在肩周炎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沛.筋骨痛消九配合七珠展筋散治疗肩周炎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6):63-65.
[2]韩冰,夏棣其,何扬子.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肩周炎59例疗效观察[J].新中08,23(4):医,2003,35(7):48-49.
[3]段献荣.手法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周炎87 例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238-239.
[4]茅雪斌.穴位注射配合拨罐放血治疗肩周炎30 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4):66-67.
[5]曾奕.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33.
论文作者:覃高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患者论文; 肩周炎论文; 子午论文; 两组论文; 肩关节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肩部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