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体制的消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政治体制论文,民主论文,世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世纪上半叶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一次浪潮和专制势力的反扑
回顾20世纪,世界各国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成就与挫折、进展与反复,主要是集中在发展民主与维护专制这个关键问题上。
自从原始公社社会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政权以来,各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民主与专制两种类型。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政治权力中心在群众、在大多数人,还是在个人、在极少数人。具体表现为前者实行权力制衡制、领导人限任制和选举制,后者实行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和指定继承人制。专制一般适用个体小生产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民主制适用于商品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和社会化大生产为主体的工业社会。欧洲古代的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虽然一度建立过民主共和政体,但是民主共和国主要是16世纪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产物。由于封建君主专制势力的反扑,从16至19世纪,欧洲充满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专制帝国或王国曾经在很多国家依然盘踞屹立,或者多次复辟。历史迈进20世纪门槛之时,欧洲只有法国(1870年)才废除了波拿巴的第二帝国,形成了第三共和国,还有蕞尔小国瑞士和圣马力诺是民主政体(瑞士1848年宪法确立为联邦共和国;圣马力诺于1263年制定共和法规,为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美洲只有美国在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结束后于1787年通过宪法,成立联邦共和国。公元1900年即20世纪来临时,除这四个民主政体国家外,整个世界都还处于专制帝国和王国统治之下,其中既有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专制帝国,又有资产阶级的专制帝国,还有地方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帝国。即便法国与美国这样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当时对本国人民与殖民地人民的统治也是异常严厉的,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很多限制。
20世纪初,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英、法、俄、德、奥、意、日、美等国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与势力范围,于1914—1918年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但是战争浩劫却加速了人民的觉醒,促使一系列专制帝国土崩瓦解。俄国沙皇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中华帝国相继被推翻,民主共和国成批涌现。
概括地说,大体上从1911至1923年,是本世纪民主长、专制消,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一个浪潮,其高潮是在1917年至1919年。
历史的发展总是反反复复、迂回曲折的。从20年代到40年代专制势力又猛烈反扑,集中表现为法西斯主义的猖獗。法西斯集团首先是在封建专制传统深重的德、意、日三国上台执政。
当时法西斯专制势力的抬头不仅限于德、意、日三国,而是遍及欧、亚、美洲诸多国家。法西斯专制政治体制于本世纪20—40年代在诸多国家之所以能够盛极一时,除了各该国封建君主专制深厚传统影响之外,还由于它适应了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需要。这种专制体制由于扼杀民心,扼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不可能使科技、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由于它极力煽动民族情绪并且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一时使军事技术与军事工业畸形发展,结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灾祸的扩大与加深。
二、本世纪中叶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二次浪潮和专制势力的回潮
德、意、日法西斯专制魔王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正是广大人民把它变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促使广大人民觉醒,醒悟到只有反法西斯、反专制、反战争,才能争得民主、和平与发展。正是由于广大人民把两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和战后初期,涌现了本世纪民主长、专制消,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二个浪潮。这次潮起潮落大体上是从30年代初至50年代初。其高潮是在1945—1949年。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制造9·18事变、发动对华侵略战争起,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就奋起为民主而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并且扩大了好多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敌伪占领区,人民也积极开展反法西斯、争民主的斗争。德、意等国和受法西斯入侵的国家的广大人民都不怕牺牲,誓死为推翻法西斯专制、争得民主而奋战不息。1941年6月以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同英、 美等西方民主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合阵线,加速了法西斯专制覆灭的进程。从1945年到1949年,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德国东部,法西斯专制政权先后被摧毁,人民民主国家政权诞生。这时东亚的越南、蒙古、朝鲜和中国,先后也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从东欧到东亚的这十二个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下,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样,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民主,就由苏联一国扩展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十三个国家。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民主战胜专制的最重要硕果。
在资本主义世界,由于人民坚持斗争,民主也取得重大进展。
首先,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样,又有一批王冠滚落在地。希特勒的法西斯“第三帝国”于1945年覆灭,1949年在西德建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走上议会民主的道路。墨索里尼专制政权于1943年 7 月垮台,1946年6月意大利王国君主政体经全民投票废除, 同时建立意大利共和国。作为德、意法西斯仆从国的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南斯拉王国、阿尔巴尼亚王国也都冠袍带履,被一扫而光。日本虽然还保留了天皇,但是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1946 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议会民主制。日本一手于1932年在我国东北炮制的满洲(帝)国也就树倒猢狲散了。满洲国皇帝、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45年8月19 日在沈阳市逃窜中被解放沈阳的苏联红军俘获并解往苏联,成为“囚龙”。
其次,许多国家人民争得了更多、更大的民主权利。例如,美国宪法中本来并没有关于当选总统职位届次的限制。乔治·华盛顿只担任开国初期第一届、第二届两届总统就退位,这只是一种先例, 后来近150年担任总统者均未超过两届八年。但是富·罗斯福在特定的国内外历史条件下,自1933年上台至1945年脑溢血猝死,连任四届总统。美国人显然感到总统任届过多就会个人集权过大,于是在1951年对宪法第22条加了修正案,规定“任何人当选总统职位不得超过两届”。再如,1947年意大利宪法,开宗明义第一条规定:“意大利为民主共和国,其基础为劳动。”第四条进而写明:“共和国承认全体公民均享有劳动权,并帮助建立实现此项权利的条件。”这尽管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实现,但是宪法上能这样明文记载,总是人民争取的成果。
再次,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一批被压迫民族摆脱殖民统治,走上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的道路。冰岛于1944年脱离丹麦而成立共和国。原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大为衰落。原被英国统治的爱尔兰南部26郡于1937年宣布为独立共和国,1948年进而完全脱离英联邦。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缅甸于1948年宣布为独立的联邦共和国,印度于1950年成立共和国。印度的独立标志着大英帝国的终结。50年代后期新独立的亚非国家有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苏丹、突尼斯、几内亚、马达加斯加。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人民40年代中期掀起了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许多原来的殖民地附属国,摆脱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的专制统治,走上建立民主制的道路,成为民主战胜专制的又一大成就。
最后,许多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列,所以战后有十几个共产党在政府和议会中争得了重要地位。以1946年为例,法共在议会选举中成为第二大党(575议席中占150席),意共在议会大选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556席中占105席),比共在新政府19席中,占有4席,芬(兰)共在议会中有49席,占议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政府中担任内政部长等要职。挪(威)共战前无一议席,现有13席,另有两人任内阁部长。奥(地利)共在议会中有3席,1人任内阁部长。丹麦共在战后第一届政府中有两个代表。印尼共担任劳工部正副部长和卫生保健部副部长,1947年印尼共产党人沙利佛丁进而出任政府总理。智利共产党于1945年也参加了联合政府。共产党人参加到政府中担任部长,这是战后民主发展中的新事物、新突破。
战后民主势力与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又一次引起专制势力与专制政治体制的回潮。这一次回潮的势头没有上一次反扑那样猛烈,但是却呈现出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
首先,在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中出现缩小民主、加强专制的逆流。资产阶级害怕共产党人在政府中增强势力、扩大阵地,因此从1947年起就采取排共、反共的措施。这一年东西方开始冷战,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正是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法国拉马迪埃政府于5月4日借口政策分歧把法共排除出政府。同月,意大利加斯贝利政府也趁改组政府之机,把意共排挤出政府,7 月反动分子进而谋刺意共领袖陶里亚蒂,其他参加政府的共产党人也大多先后被赶出政府。1948年9月印尼政府在荷兰和美国政府支持下,制造“茉莉芬事件”, 散播印尼共“要建立苏维埃政权”等谎言,在茉莉芬等地搜捕共产党人,沙利佛丁等11位印尼共领导骨干英勇就义,党的总书记慕梭在浴血抵抗中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和其他爱国民主义人士被捕者有3万6千人,其中约有1万人惨遭屠杀。
不仅参加政府的共产党都遭到排斥,而且未参加政府的好多共产党也备受迫害。例如,战后日本共产党的领导人从监狱释放出来后,进行党的重建工作。1945年战后第一次议会大选中,日共得214万张选票,6人当选为众议员,1946年参议院选举中,得61万票,3人当选。1949 年在议会大选中得298万张,众议员跃增到35名。除议会斗争外,日共还领导了多次大规模的罢工斗争,结果横遭镇压,当局还宣布戒严,大批解雇被认为是日共员的职工。1948年7月, 惊恐日共势力陡长的反动派还唆使法西斯分子在佐贺市炸伤正在发表演说的日共党总书记德田球一。随后还企图宣布日共为非法,并且多次“整肃”(即禁止他们进行政治活动)、逮捕并监禁一大批日共领导人。日共在险恶环境中坚持斗争。
号称“在最大限度民主”的、在欧美最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美国,从1947年起也大搞迫害民主人士的法西斯专制活动。1950年出笼麦卡锡主义和麦卡锡运动。共和党参议员约·麦卡锡这一年2 月发表演说,扬言他掌握有潜伏在国务院中的“共产党和间谍网里”的205 人的清单,“国务卿都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但这些人还是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3 〕象麦卡锡这样耸人听闻地制造反共歇斯底里实属罕见。1954年国会两院还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宣布共产党不受法律保护,禁止共产主义组织成员享有某些代表资格或担任公职,实际上取缔共产主义组织。
三、60年代以来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三次浪潮
6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以及争取民主斗争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有所扩大。应该把这种趋势看成是本世纪民主正在战胜专制的第三次浪潮。从以下几类国家和某些方面的突出事例可以看出这次浪潮发展的概貌和态势。
黑人民权运动如荼如火的开展,迫使美国国会于1964年7月通过《民权法》,规定设立机会均等委员会以结束种族歧视,并且授权司法部提出起诉以促进在学校中取消种族隔离,取缔在公共招待性设施和联邦出资兴建的工程中的种族歧视。这是在法律规定上消除歧视黑人的重大进步。从1966年起,开始有黑人当选为参议员、联邦最高法院副法官以及市长等重要政职。同时,公民的选举权有所扩大。1965年《选举权法》规定:能读写一种文字但非英语的美国公民获得切实的选举权。1971年3月,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年龄从20岁降到18岁,这样就扩大了1100万人的选举权。1971—1972年国会众参两院先后通过男女权利平等的修正案。舆论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美国人认为当代监法权即监督法律施行之权,已经与立法权、执法权、司法权并列,三权分立已经发展为四权分立。这固然是夸张不实的说法(因为舆论监督的作用在西方还很有限度),但是毕竟已开始显露出当代民主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和新趋势。
欧洲的最后两个法西斯专制政权,70年代在民主潮流冲击之下,也先后颓然消失了。葡萄牙萨拉查的专制统治长达37年之久。1974年4月25日,一批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法西斯专制政权,成立了临时政府。约经两年的政局动荡,三次改组临时政府,到1976年才由制宪议会通过了新宪法。其中规定葡萄牙共和国是以人民主权为基础的民主国家,从此国家走上了议会民主制的道路。在西班牙,1975年佛朗哥83岁病死后,国王卡路斯一世登基。宣布开始“不流血的、非暴力的民主化进程”。1977年进行了第一次大选,建立了新议会。1978年10月和12月先后经过议会和公民投票通过了四十二年来的第一部宪法,确定西班牙为君主立宪制的议会民主国家。在这位开明君主领导下,近十几年来,西班牙依靠民主化迅速跃入了现代化的发达国家行列。
尽管西班牙、德国等国还有法西斯的残渣余孽不时在社会上翻腾骚扰,兴风作浪,但是已经不成气候,难以重新上台作恶了。
欧洲还有一批国家,名义还保留王国的体制,如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挪威王国、丹麦王国、瑞典王国等,但是其对内对外的统治方式都有所变化。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长期以来逐步实现了从王权到民权、从贵族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转变。当今国王已是统而不治的虚位君主,议会和政府成为政治权力中心,政党政治定型,公民拥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提高较快,有可能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方针,大搞社会福利政策,以缓和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因此,近几十年来它们民主权利已由政治领域进而扩展到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实行工人参股,参与企业与社会管理,享有失业救济、住房、医疗、上学、带薪休假等等各种权利。福利国家虽然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面临很多难题,但是其民主权利的扩大却是广大人民争得的新成果,也是当代新科技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的新发展。
60年代以来,五大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建立了新的独立国家。
当代世界民主化进程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现象,就是全民公决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悄然崛起,这主要是由于代议制民主难以充分反映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全民公决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实行民主共和制的雅典等城邦国家。16世纪的瑞士也搞过。小国寡民便于把国家大事诉诸公民直接决断。近代的公民投票首次是177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用来批准宪法。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加深了人民主权观念,1800年法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以公民投票批准了新宪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全民公决又在人民广泛觉醒的新历史条件下重振雄风,而且越来越盛行。许多国家遇到重大的有分歧的问题时,广大人民往往要求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全体有选举权的公民投票直接作出决定。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建设与专制渗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了沙皇专制制度,防止俄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立宪之路,开创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新的民主政治体制。这本来是本世纪民主战胜专制的伟大创举。可是,由于俄国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而又缺少民主传统的专制国家,专制的历史包袱深重,由于十月革命后长期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下的险恶国际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于苏联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局限性,以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建设走了弯路,遇到挫折。30年代以后专制体制又悄悄渗透到社会主义的肌体中来,使社会主义深受其害。这种专制体制长期难以进行有效的改革,终于导致1991年苏联的解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覆灭!其历史教训是异常深切的!
俄国封建地主贵族阶级的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于1547年。到1861年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发展。但是新兴资产阶级由于依附沙皇专制制度, 始终未能领导人民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2月爆发的人民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后, 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时基层出现了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苏维埃俄文意为代表会议)。这种两个本质不同的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难以长久。临时政府曾进行立宪会议代表的选举,准备把俄国引向西方议会民主制的道路。但是,临时政府因无力解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要求,终于被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武装起义所推翻,实现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1918年1月召开的俄国立宪会议,因反对苏维埃政权通过的和平、 土地等法令而被解散。1918年7 月制定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规定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种苏维埃民主制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苏维埃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统一而又有分工。苏维埃的代表由工农群众选举产生,它不仅是立法机关,而且行政和司法机关由它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起初,由于阶级斗争尖锐和工农差别很大,为保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在选举权方面还有多种限制。到1936年基本上消灭了阶级、建成了社会主义后,就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按照直接、普遍、平等、秘密四项原则进行选举。列宁说过:苏维埃“保证能够把议会制的长处和直接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就是说,把立法的职能和执行法律的职能在选出的人民代表身上结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议会制比较起来,这是在民主发展过程中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大进步。”〔1〕
在苏维埃国家政权建立初期,苏维埃确实吸引了千百万工农大众、平民百姓投身到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新国家的洪流中来,激发了他们创造历史奇迹的巨大潜力,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比之资本主义民主的无比优越性。但是苏维埃民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问题和弊病,最后竟发展成为沉疴宿疾。
苏维埃国家政权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因此党政关系、党如何领导政权是苏维埃民主制建设中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在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中,是两党或者多党轮流执政,执政党由其领袖按照党的竞选纲领在政府中独立决策,党组织平时并不干预政权机关的事务,政党只是竞选的工具。苏俄开创的社会主义民主只有俄共(布)一党长期稳定掌握国家的绝对领导权。国家政权的决策和领导人选,首先由党中央决定,再提交苏维埃代表大会和政府审定。在1918—1920年内战兼外战(镇压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和抵抗外国帝国主义武装入侵)的紧急情况下,许多事情不免直接由党中央决定就付诸实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政府未能充分讨论、民主决策。这样就形成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体制。列宁晚年已觉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改革意见。1922年,莫斯科消费合作社要进口法国罐头的事,外贸人民委员部都不敢作主,而要提交党中央政治局来解决。为此列宁指出:“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权;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人”和独立负责精神;党的任务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不是象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2 〕然而列宁生前未能具体解决以党代政的问题。
列宁晚年非常重视如何发展执政党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为此他以身作则倡导了党内民主的“三原则”和“三体制”。第一,他坚持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原则,坚持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从1917年到1923年召开了七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二,在党中央和政治局坚持集体领导原则,重大问题都是实行每人一票、平等表决制,列宁曾经多次在中央处于少数地位。第三,为防止党中央和各级党委过度集权和滥用权力,要坚持党内民主监督原则。按列宁建议,从1921年起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由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与中央委员会平行,其职责是专门监督中央委员会是否正确执行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在区域和省一级也设监察委员会。列宁在世时,由于党内民主较为充分,有这“三原则”和“三制”作保证,所以虽然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总的看来,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还是较好的;党犯了重大错误,改正也较快、较为容易(如1921年改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从1922年4月起担任党的总书记。起初, 当时总书记一职只是党中央书记处的首脑,而并非党的最高领导职务。列宁于1922年12月24日写给党代表大会的信中就已指出:“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外一个担任这个职位。”〔3〕后来, 由于联共(布)党内斗争复杂的情况,并未采纳列宁的最后建议,仍然保留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而斯大林本人也并没有真正接受列宁的批评,反而逐步破坏了党内民主,个人集中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权力。他首先是把党的权力中心从党代表大会转移到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再转移到总书记个人。从1925年以后,党的代表大会制被破坏,代表大会相隔时间越来越长,从相隔2年、3年到4年、5年甚至到13年之久才召开。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越来越不按时召开,他晚年甚至另搞政治局5人小组,其他4人只是听他个人发号施令,并无自由讨论、平等表决的民主程序。1934年他还通过党代表大会修改党章,改变中央监委的性质,把这个专门监督中央的机构变为监督地方党组织是否执行中央决定的机构。这样中央就成为凌驾于全党之上的、不受任何监督的最高权力中心。至此,列宁确立的党内民主的“三原则”和“三制”就被破坏殆尽了。斯大林不仅把党的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里,从1941年起他进而兼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战后人民委员会改称部长会议,取消国防委员会,斯大林仍任部长会议主席兼全军总司令,又是唯一的大元帅),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斯大林不仅搞个人集权制,而且实际上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虽然苏联宪法和苏共党章从未规定国家和党的最高领导人实行终身制,但是斯大林实际上到1953年73岁过世之前一直终身任职。1945年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人们向他祝酒时,他曾表示:“很显然,再过几年我就要让贤了。”〔4〕此语一出,“反对声四起,以至淹没了他的话语。 ”〔5〕1952年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闭幕之后, 他在中央全会上“提出因健康原因想辞去他在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里的任职。”〔6 〕但是并未取得同意。据身历其境、深知其事的前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在自传中说:“我觉得他根本未准备退位,就象1941年未准备随时对德开战一样。”〔7〕可见, 斯大林并没有想方设法要健全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斯大林和他周围的人都未认识到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弊病和危害。斯大林晚年实际上是指定曾担任过他的秘书、后来提升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中央书记的马林科夫作为他的接班人。1952年,斯大林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即十九大,就是由马林科夫代表中央作工作总结报告(从十三大到十八大,历来都是斯大林本人作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斯大林从30年代到50年代实际形成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与列宁手创的“三制”完全相反,这“三制”明显带有专制政治体制的色彩,背离了民主政治体制的原则。带有专制色彩的体制使得30年代以来苏联的决策失误造成极大危害,诸如用行政命令,一哄而起办法实行农全盘集体化;在大清洗中搞了几百万起冤假错案;与法西斯德国签订秘密协议瓜分东欧;对德国武装入侵失去警惕、缺乏准备,以致战争初期蒙受重大损失;战后对僵化的体制未能及时进行改革,还急于一国首先向共产主义过渡;对内坚持大俄罗斯主义,对外屡犯扩张主义、霸权主义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等等。“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8〕可见斯大林的专制达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当然,从总体上看,苏联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民主制,这样苏联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巨大成就,及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胜利,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斯大林确立的带有专制色彩的政治体制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几个人民民主国家无一不是依照这种政治体制。这当然与这些国家普遍缺少民主传统而富有专制传统也密切相关。斯大林过世后,社会主义各国在长达近40年的改革中,这种体制的主要弊端难以改正。领导执政的共产党难以受到监督和制约,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未能产生自己的华盛顿(竞选产生,权力受制约,有任期)。这样终于使广大人民失望了。在西方的和平演变攻势下,于是被迫转向引进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体制,结果导致政治局势发生剧变,执政的共产党下台甚至变质改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不召开党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竞在1991年“8·19事变”后,8月24日贸然提出要有93年悠久历史和近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这样滥用个人职权的行为,并没有遇到党内外的强烈反对。苏共正是因长期实行个人集权制而最终自食其恶果。与戈尔巴乔夫软弱退让的取消主义作法相反,东欧国家有的领导人坚持僵硬的家族统治到底,用武力强硬镇压人民,如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齐奥塞斯库,结果失败得更惨(被起义者处决)。
我国原来在政治体制方面基本上也是照般苏联模式,主要弊病是权力过分集中。尤其是鉴于“文革”十年林彪、“四人帮”实行法西斯专政造成的浩劫,又鉴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政党丢失政权的教训,近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中,十分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着力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弊病,要清除专制主义的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的优越性得以逐步显示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全面成功。
总而言之,本世纪民主与专制这两种政治体制经过反复的较量,经过三次大浪潮的起伏,民主终于逐步战胜专制,一次又一次取得越来越大的胜利。民主共和国阵地与民主权利愈益扩大,专制则愈益退缩、衰竭。本世纪始初,在全世界44个国家中只有4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 约占9%,当今在186个国家中独立的民主共和国已有140个,约占75%。当初世界上有七大帝国,即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日本(帝)国和大清(帝)国;如今帝国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些有名无实的大王国和势单力薄的小王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逐步扩大,而且已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社会主义民主已经开始取代资本主义民主。民主已经蔚为强大的历史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
注释:
〔1〕《列宁选集》第3卷第309页。
〔2〕、〔3〕《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64、339—340页。
〔4〕、〔5〕、〔6〕、〔7〕见库兹涅佐夫自传的一章《斯大林之死》,[俄]《劳动报》1994年2月26日和3月5日。
〔8〕转引自《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3页。
标签:法西斯主义论文; 斯大林论文; 苏维埃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世界政府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日本宪法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宪法修改论文; 世界公民论文; 议会改革论文; 抗日战争论文; 政治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