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丰盈学生学科素养的主阵地。随着综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育人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建构层级问题驱动下的有效课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从“厌学”到“想学”到“爱学”再到“会学”“能学”,这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完成的蜕变。
【关键词】改变教学方式;想学;会学;学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02-01
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就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厌学”到“想学”到“爱学”再到“会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教学中,我注意做好下面几点:
一、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学生“想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自然灾害、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
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等工作,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莫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客货流)等。
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想学”。
二、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愿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爱学”
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丰富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的猎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顺应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河水与地下水补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河水补给地下水都发生在夏季吗?黄河下游河水于地下水也存在互补关系吗?”学生在知识认知冲突中,不段探究跟进,发展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来授课,手段单调,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利用电化教学可以化静态地图为动态地图,同时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和生动的声音效果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5.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为什么我们的作息时间有变动,夏天放学晚而冬天放学早?”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如同身边常见的事一般鲜活、亲切,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会学”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中注重地理知识的积淀与内化、活化。
2.指导学生构建“脑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平日学习时,指导学生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做好以图析文,图文互换。图文结合的学习,才使地理鲜活、立体、灵动。
3.学会“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4.学会自学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
5.学以致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讲旅游地理时,引导学生列举威海有哪些旅游资源并进行归类,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学生帮助外地来的游客设计一条威海“一日游”的旅游线路,为威海旅写一句广告词等。
6.列表比较
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学生在记忆时往往相互混淆,采用列表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共性中找到差异性,差异性中比对共性,一般规律与特殊描述间进行知识的生成与延展。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古人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最近区域内的最优发展。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构活力课堂,活课程、活教师、活课堂、活学生,用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要从教学源头发力,用“三线”备课垫高教学起点,做好备课的顶层设计,用问题层级建构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掌控好课堂的收放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出发,在设计问题线时同步考虑活动线的匹配问题,“系扣”与“解扣”双线并行。并从教法改进、学法指导上进行提升。
论文作者:孔庆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学科论文; 课堂论文; 地理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