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关键、最必要、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代表着未来世界所需要的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探究主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服务学习、实践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课程。 课程设计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能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形式。如何赋予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以生命的形态,充分发挥小学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弥合学校课堂的闭塞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应基于学生的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教育目标。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教育活动,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形成探究主题或活动主题,以与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融合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和实施。
如在“认识国旗”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中,就可以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资源,展开关联教学,推行跨学科实践作业,形成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品德与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并了解每部分的含义;语文教师指导阅读文本《升国旗》,体会对国旗的崇敬之情;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形状、测量长宽数据;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准确构图,生动地绘画国旗;音乐教师则教学生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五星红旗》;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将爱国落实到自己平时的具体行动中……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不是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诸多子活动之间又是难度递增的。这样,学生对国旗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对国旗的陌生感到爱护国旗,升华至对国旗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总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一门开放的课程,课程设计与开发中,教师要能够突破学科的藩篱,挣脱学科的束缚,寻找到契合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题实践活动整合点、生长点,提炼主题,整合资源,形成系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微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延伸与拓展。
二、弥合社会课堂的断裂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要将学生的学习延伸、拓展到社会实践,由此弥补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的断裂。为此,可巧妙安排课程表,即每周的3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连排。这样,教师和学生探究出某作品的制作方法后,学生就可趁热打铁地动手制作;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深入社区、走向社会,扎实地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采访活动等,真正让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无缝对接。
三、弥合基地实践的单一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要利用基地教学资源,创设主题教学情境,搭建学生超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并提供系统化指导与服务。学校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中预设了一周时间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自选实践项目,组织学生从“体验性”考察活动、“研究性”探究活动、“设计性”应用活动、“拓展性”训练活动中自由选择。选择同类项目的学生临时组班,共同学习,及时填写学习项目反馈单,基地学校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完善或调整学习项目,以实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为了发展学生一切服务。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住宿,自己洗衣、叠被子、打饭、洗餐具、轮流值日打扫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健康生活这一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与基地实践融合,弥补了基地实践的单一性,使基地实践活动更多元化。学校可因地制宜,本着就近原则与一些企事业单位联谊,建立多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可根据课程进度、季节等因素,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深入基地实践研究。通过与基地实践活动的对接、磨合,学生能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扩大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了“活动课程化”“课程项目化”的发展思路,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也真正从教学走向了课程。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课程论学者派纳(W. Pinar)所说:“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是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私人的意义,一种公共的希望。课程不只是我们劳作的场所,也是我们劳作的成果,在转变我们的同时也转变自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理解、实践、创生。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活动,更是学生经验的打开、唤醒、发掘。
总之,综合实践校本课的设计与开发要破除课堂壁垒,科学整合;拓展社会课堂,盘活资源;对接基地实践,拓展训练。这样才能使这门课程的外延不断延伸,让课程魅力不断增值,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体化,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李维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国旗论文; 素养论文; 基地论文; 学校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