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_香港论文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_香港论文

“一国两制”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个论文,实事求是论文,一国论文,科学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用“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一个体现高度政治智慧的科学构想。香港主权的顺利回归,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第一篇章,它将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它还将对澳门、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起到示范作用,并将把祖国的统一大业大大地向前推进。

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清政府的日益腐败,积贫积弱,才被列强宰割,造成山河破碎,同胞分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为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大原则、总方针和具体策略,只是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限制,这一理想未能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全国人民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尽快结束这种国土分割、同胞分离的不正常局面。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根据他判断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这个构想的提出本来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却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实行“一国两制”,依靠港人治港,采取高度自治,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进行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香港,自从被英国以武力占领以来,已经历百年沧桑,既是一个长期沦丧的殖民地,又是一个因地域优越而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其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氛围、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与祖国大陆既有宽广的文化渊源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又有长期与祖国分离造成的差异,这是考虑香港问题的客观基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创造,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靠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政权,从总体上建立一个坚强的独立自主、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体制,同时把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地区,统一在一个国家体内,互利互补,共同繁荣和发展,振兴中华民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一国两制”,首先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里,核心问题是国家主权。早在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与英国首相会谈时,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要谈判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并断然拒绝了英方提出的“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在主权回归的前提下,才可以谈实行两种制度。“两制”是中国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可以允许香港这块地方实行资本主义。“一国两制”的关键内容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高度自治”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外交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可自行制定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也就是邓小平讲的“五个不变”,即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不变。“港人治港”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爱国人士组成,中央政府不派人去管理。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里,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严格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办事。香港回归祖国后,要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真正保持稳定和繁荣,使更多的人看到中国政府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认真的,成功的。

二、要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邓小平在谈到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时,强调“要真正做到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也不变”,我们还把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在中国之内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写进了宪法,并据此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说明了“一国两制”是要长期坚持的。

从客观需要看,社会主义的中国与一个资本主义的特别行政区,可以相得益彰。新中国成立以后,十分重视香港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在尊重现实、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照顾有关各方利益,从政治上稳定香港、经济上支持香港,使香港一直是内地进出口货物的主要转口港,是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窗口,是参与世界经济贸易的纽带,是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使香港对内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香港因素”使祖国内地发展有了一个可以利用的良好条件,香港和内地经济各具优势,可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是我国四化建设一个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对香港的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因素”实际上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和动力。可以说社会主义的祖国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的香港作开放桥梁,资本主义的香港同样需要社会主义的中国作强大后盾。反过来说,如果香港失去了繁荣稳定,经济萧条,社会混乱,势必对中国产生消极的影响,会使港澳台同胞信心动摇,会给西方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会损害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影响改革开放,影响四化建设的进程。对香港来说,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强大后盾,国际上各种恃强利己的势力,又会以新的面貌,采取新的形式玩殖民主义的老伎俩。

从主观条件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会改变,这是“一国两制”政策不变的保证。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写在宪法上的,对香港实行长期稳定的政策,也是在国家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制订的。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是要长期坚持改革开放。这既是对香港长期稳定的路线保证、政治保证,也是社会和经济保证。显然,当前正是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某些西方政界人物甚至提出了最终消灭社会主义的时间表,用一句老话说,我们又处在强大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我们还能坚持改革开放吗?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判断,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从而有着通过长期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巩固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的政治胆略。

邓小平说,“要保持香港五十年繁荣和稳定,五十年后也繁荣和稳定,要真正做到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也不变,就要大陆这个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这就是说,大陆这个社会主义主体是维持香港资本主义不变的保证。”对这种“不变”的理解,当然应当是积极的,核心是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不能变。第一,“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之一,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也将是长期稳定的。第二,也不能对“不变”作形而上学的理解,绝对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如最近的主权回归、港人治港,拿过去的英国统治相比,也是一种大变;回归以后,香港内部管理也会随形势发展而有所变化。问题在于变的宗旨要使香港更加繁荣。

三、对港人治港,要充满信心

港人治港,最重要的是港人自己要有治港、建港和发展香港的信心。因为中央政府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是极其严肃的、真诚的,对“港人治港”是完全信赖的。特别是中央的这种政策是得到香港居民普遍拥护的,香港居民必然对港人组织的特区政府充分支持。加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在香港这块领土上的基础十分深厚,由香港的优秀分子来治理香港必然会得心应手。当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界人物中,历来有一种优越感,当列强侵入中国以后,很自然地产生了对中华民族的轻视心理,这种影响还十分深远,因此,在中英谈判的时候,英国政府及其舆论不断散布“要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只能由英国继续管治”的言论。邓小平却针锋相对地表达了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的决心和信心。他对撒切尔夫人讲:“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邓小平义正严词地说:“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象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他告诫和鼓励香港同胞,“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思想影响。”应当说,邓小平真正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

他在谈话中,还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这个自信心。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得好。”邓小平在这里指出,香港过去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也非常符合实际。特别要强调的是,过去在香港的华人,是受到很多压抑的,他们在英国洋人面前,并没有平等的地位,许多人的才能和智慧没有施展的条件和机会。那么,在回归祖国以后,作为中国公民,他们的腰杆才真正硬起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能更好地发挥了,所以,依靠港人治理香港,建设香港,是大有希望的。

当然,“港人治港”,是要由爱国的港人来治港,这个标准,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热心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想从总体上说,绝大多数的港人都是有这样的认识,符合这样的标准的。至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求大同,存小异,不必苛求于每一个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和为贵”,互谅互助。如此次特区行政长官的推选,完全不像西方选举那样,竞选人互揭隐私,攻讦谩骂,而是竞选人各自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客观地称赞对手的优点和长处,体现了中国式的民主和中国人的美德。有了这种文化基础,在爱国爱港这个大前提下,香港的人心就会稳定,就会团结,就会齐心协力,把香港建设得更加繁荣。

做为中央政府,当然要充分信赖特区政府,事实上,从特区政府筹建到现在,运行很好,效率很高,已经表现出了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各级官员的治港才华。中央政府在今后要进一步了解和考虑香港的特殊情况和特殊地位,充分理解香港同胞的心理和要求,充分考虑香港同胞的利益,充分尊重香港同胞的愿望,积极地支持和鼓励香港治理和建设香港,从指导思想上和政策上把“港人治港”落到实处。如此,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就会更加光彩照人。

标签:;  ;  ;  ;  ;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_香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