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观察论文_莫雄

莫雄

邵阳市中心医院东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3.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数据均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研究数据,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在没有手术之前,其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内瘘自然流量等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过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内瘘自然流量等均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在手术之前,6例患者有内瘘杂音及震颤减弱情况,4例患者发生内瘘杂及震颤消失。而在手术之后,10例患者的内瘘处均能够听见明显杂音及明显震颤情况。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内均应该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另外,在患者治疗后,经过9个月的随访可知,3例患者在手术后的3、5、7月均出现血管内瘘再狭窄,剩余患者随访至9个月后并没有发生内瘘再狭窄情况。结论:给予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的狭窄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尿毒症患者节省相应的血管资源,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动静脉内瘘为当前公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可缺少的血管通路,保持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能够给患者的透析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延长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能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1-2]。而在当今很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均需要展开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其生命,其中多选择动脉直穿、置入临时或长期的血透导管方式实施透析,虽然其方便了透析,但是也造成了血管条件不佳的情况,而且在透析时间不断延长的背景下,狭窄、血栓等并发症造成的内瘘失功则比较常见[3]。一旦出现这一情况,临床多应用外科手术重建、另选其他部位进行手术治疗AVF狭窄情况,可是其均存在较大的创伤性,同时也伴随着较多并发症的发生,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痛苦感[4]。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已经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成为 AVF狭窄治疗的首选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数据均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研究数据,分析其临床效果。详细的研究内容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数据均展开回顾性分析,在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例,女性患者有6例,最小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2.8±3.3)岁。其中慢性肾炎患者5例;高血压肾病患者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例,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于参与本研究的10例患者而言,其均需要取仰卧位,且以肘关节以下大于5厘米的位置为穿刺点,做好常规消毒,将无菌巾铺好,利用2%的利多卡因实施浸润麻醉,在B型超声的引导下把穿刺针从穿刺点逆血流方向穿刺成功之后,在逐渐放入导丝,之后则需要将穿刺针退出。同时将导丝放入穿刺鞘,将25mg的肝素盐水注射进去,再把导丝拔出,放入超滑导丝,在超声引导下认真详细的将超滑导丝送入狭窄部位,再沿超滑导丝把直径为6毫米的球囊送至狭窄部位。待球囊安置好之后,则需要使用压力泵加压,以使球囊能够扩张开来,逐渐增加压力直至狭窄部位腰部消失,时间应该在1分钟左右。之后则需要释放压力观察效果,重复上述的扩张步骤4次左右,待超声确认患者的狭窄消失且血流通畅之后,则可以拔出球囊、超滑导丝及穿刺鞘,在患者的穿刺口皮下进行缝扎,无菌敷料覆盖。

1.3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其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分析

患者在没有手术之前,其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内瘘自然流量等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过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内瘘自然流量等均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

2.2 患者的术后体征改变以及再次内瘘情况

在手术之前,6例患者有内瘘杂音及震颤减弱情况,4例患者发生内瘘杂及震颤消失。而在手术之后,10例患者的内瘘处均能够听见明显杂音及明显震颤情况。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内均应该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另外,在患者治疗后,经过9个月的随访可知,3例患者在手术后的3、5、7月均出现血管内瘘再狭窄,剩余患者随访至9个月后并没有发生内瘘再狭窄情况。

3.讨论

当今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对其治疗则是应用血液透析完成的,对于其他血透通路而言,实施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其平均寿命是最长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最低,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静脉壁长期处于损伤、修复、再损伤的循环中,进而造成了血管壁内膜增生、纤维组织增生、附壁血栓形成等情况,继而引起内瘘狭窄、功能不良,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情况发生[5]。为此需要利用手术进行重建,在不断地研究中得其有以下的问题:其手术创伤大,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感染发生率高,同时也比较造成自身血管损伤情况、内瘘成熟时间过长,患者的再手术机会逐渐减少等;然而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方法则更加有效,患者需要恢复的时间短,并且患者在术后3天内便能够展开相应的血液透析,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6]。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给予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的狭窄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尿毒症患者节省相应的血管资源,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良玉.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用自体动静脉瘘血管狭窄[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47(12):1468-1469.

[2]吕霞, 王浩宇, 刘园园,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观察[J]. 广西医学, 2017, 39(9):1413-1415.

[3]陈其军, 范汪洋, 应一樱,等. 经皮球囊扩张介入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狭窄性病变的效果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5):529-531.

[4]彭鑫, 涂波, 刘杨东,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 18(8):548-550.

[5]彭鑫, 涂波, 刘杨东,等.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 18(8):548-550.

[6]林江英, 牟婉君, 朱萍. 球囊扩张治疗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 13(7):634-635.

论文作者:莫雄

论文发表刊物:《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观察论文_莫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