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272000)
【摘要】目的 对活性炭不同途径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实施活性炭注射治疗,实验组实施加活性炭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胆碱酯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口服活性炭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较低,能够加快胆碱酯酶的恢复速度,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活性炭 不同途径 有机磷农药中毒 胆碱酯酶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46-01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农药中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中毒患者因体内有机磷农药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从而产生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无法对乙酰胆碱进行水解,导致胆碱能神经兴奋过度等症状的出现[2]。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物质,其能够对气相、液相以及固相中多种物质进行吸附,且活性炭在进入胃肠道后不会被分解和吸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对止泻以及防止毒物吸收具有显著效果。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实验组实施活性炭口服治疗,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范围为16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37.2±13.1)岁。所有患者均为消化道吸收中毒。其中轻度中毒患者有23例,中度中毒患者有34例,重度中毒患者有43例。重度中毒患者临床上存在呼吸衰竭的症状。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导泻、洗胃、利尿以及解毒剂治疗等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活性炭口服治疗,每4小时到6小时服用一次,代茶饮,同时加入10克番泻叶,防止患者出现便秘。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活性炭注射治疗,将其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一起进行静注,剂量与实验组相同。
两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
其中胆碱酯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如下:
患者入院后,于第3天以及第7天早晨8点进行静脉血抽取,抽取量为2毫升,并将其置于促凝剂以及分离胶的真空采集管,留置半小时之后将血清分离析出,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转,离心时间为5分钟,之后送检,并使用全自动免疫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症状评分方法如下:
结合患者中毒症状以及体征对中毒指数进行计算,中毒指数由以下各个分值相加而得:胆碱能兴奋症状计为4分;肌纤维颤动或者肌无力计为3分;周围性呼吸肌麻痹计为3分;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意识模糊计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比较(mmol/L)
组别 入院时 第三天 第七天 实验组 766.21±23.21 1723.21±534.12 3065.42±100.23 对照组 769.11±24.11 992.32±302.55 2145.23±659.13 两组患者入院时胆碱酯酶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三天以及第七天的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12.21±8.21 3.34±1.03 对照组 12.34±2.11 9.21±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组别 例数 中间综合征 迟发性神经病 心肌受损 肾功受损 发生率 实验组 50 0 1 0 0 1(2%) 对照组 50 3 3 2 2 10(20%)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治疗上,活性炭能够对毒物进行吸附,防止毒物被机体吸收[3]。活性炭对胃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毒物具有吸附作用,同时还能够通过与消化道的接触以及吸附使血液与胃肠道间产生毒物浓度梯度,从而使血液中的毒物得到吸收,致使毒物的代谢半衰期下降,促使其排泄。活性炭的口服时间一般越早,效果则更为显著[4]。相关研究显示,中毒1小时后服用活性炭比中毒2小时后服用活性炭,在血药浓度的测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不存在明显差异性,而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可见,口服活性炭的临床效果相比注射活性炭更为显著。然而,已吸收毒物的临床治疗依旧是以血液净化为主,活性炭口服仅仅是对初期中毒患者有效,而对于后期治疗以及接触中毒的患者,则需要实施血液净化[5]。
综上所述,口服活性炭相比注射活性炭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加快胆碱酯酶的活力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程多智,朱名安,丁妍,谭莹,付红霞.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药,2011,3(04):131-132.
[2] 郭鹏翔,王季石.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10,4(07):200-201.
[3] 查仁慧,阮丽波.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注入活性碳和甘露醇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3(06):100-101.
[4] 谭显靖.糖皮质激素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体会[J].海南医学, 2011,4(03):283-284.
[5]肖刚,席云,陈国强.测定血液丁酰胆碱酯酶活性在急性有机磷中毒诊治中的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0,9(13):2995-2996.
论文作者: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活性炭论文; 胆碱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农药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