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发展的高峰论文_韩莉娟

论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发展的高峰论文_韩莉娟

韩莉娟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50228

摘 要:纵观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乐舞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是周代、汉代、唐代这三个朝代。本文分别论述了周代是雅乐舞文化发展的蓬勃时期;汉代是乐舞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唐代是乐舞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

关键词:雅乐舞 俗乐舞 燕乐舞

在中国古代乐舞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三个非常繁盛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周代、汉代和唐代。

一、周代是乐舞文化发展的蓬勃时期

1.建立较为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是将“礼”、“乐”相互结合,把乐舞与统治秩序和伦理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们通过乐舞的习演,使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行为规范完美统一于一体。周公“制礼作乐”的主要内容有六大舞、六小舞,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乐舞,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对于后代的教育内容之一。周代的郊社、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及军事典礼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使用配套乐舞,歌乐舞是这些仪式的组成部分,有固定的搭配,大致是歌乐—奏乐—歌曲、笙奏相间—合乐,其程序就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较为明确的雅乐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2.民间乐舞全面兴旺繁荣。战国时期,民间乐舞的影响力超过日益僵化的旧雅乐,全面兴旺繁盛起来。《诗经》的产生为我们提供了周代乐舞诸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诗经》之《风》、《雅》、《颂》三类,《国风》之民间乐舞,形式活泼,质朴清新,舞蹈擅长,道具运用有羽、弓、簧等,舞者容貌姣好,动作流畅,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舞蹈的审美取向。《雅》、《颂》所反映的乐舞,主要是歌颂统治阶级,属于当时的正统乐舞。除此之外,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楚辞》也体现了诗与音乐的关系。《楚辞》之《九歌》就是根据民间巫歌加工而成的祭祀歌舞辞。《九歌》各篇写法多样,舞蹈也有群舞、独舞、歌舞加伴唱等多种形式,各篇乐舞节奏气氛相互间也有变化对比。

二、汉代是乐舞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

1.乐舞“角抵百戏”广为流传。由于汉代政治宣传、统治阶级娱乐的需要,导致角抵百戏空前发展。角抵百戏表演丰富多彩,有举援大木者,有曲折肢体者,有跳跃轻巧如猿猴者,有攀高宛如燕龙者,有舞巾舞袖者。同时汉乐舞与“角抵百戏”中其他各种技艺相互吸收和渗透,使得汉乐舞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观赏性也有所增强。

2.缤纷多彩的汉代俗乐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汉代俗乐舞是包含在“百戏”中的,在琳琅满目的汉舞世界里,这些形式各异的百戏歌舞,按其特征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以手巾、袖为容的舞蹈;二是手持刀、剑、棍、铎等器物的舞蹈;三是载歌载舞的形式;四是模拟鸟兽之形的舞蹈。

3.中外各民族乐舞文化大交汇。中外各民族乐舞文化互相交流影响,比较突出的是西域乐舞的传入即“胡乐胡舞”。此舞传入中原后,无论皇室还是百姓都非常喜欢,盛行状况在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均有所反映。汉武帝时,中原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乐舞交流频繁,吉林省吉安出土的高句丽古墓“百戏”壁画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唐代是乐舞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

1.唐代乐舞体现了古代艺术的高度发展。首先,唐代首次出现以动作力度和风格特征来进行舞蹈分类,主要有软舞、健舞之分。这表明了唐人对乐舞的分类突破了传统观念,更加突出了舞蹈动作的风格特点,侧重于舞蹈本体的表现。这种舞蹈分类,对于古代乐舞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次,乐舞新作唐代阵舞《破阵乐》是大型群舞,其性质属武舞类,表现了大唐的国武皇威,体现了文武兼备的帝王思想。它是唐代变化较多,影响较大,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延续周代“功成作乐”传统的乐舞,同时也充份体现了唐代乐舞艺术的生命力。第三,唐代乐舞荟萃,其中《霓裳羽衣》是唐代乐舞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2.兼容并包的唐代宫廷燕乐。唐代燕乐是礼仪与乐舞的结合,主要用于娱乐欣赏,糅合了前代乐舞、民间俗乐和西域胡乐舞,兼有典礼、娱乐、表演等多重功能。部伎乐舞是唐代燕乐的主要内容,如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其中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汇集了这一时期中原传统乐舞、西域胡乐舞之精粹。十部伎汇集了多国家、多民族的乐舞,象征开国定邦的丰功伟业。坐部伎和立部伎,主要体现本土乐舞文化,突出技艺水平和风格特点,主要是为帝王歌功颂德。宫廷燕乐是唐代乐舞民族性、个性化和多样性的体现,可谓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3.中外乐舞文化交流频繁及乐舞汉化。自唐至盛唐,外国各地多向唐王朝进献乐舞。如:南诏王(今云南)进献的《南诏奉圣乐》;从古印度传入的《天竺伎》等。民俗乐舞“踏歌”传到日本后,与日本的歌垣逐渐融合。古朝鲜吸收了大量中国乐舞文化,学习流经中国的西域乐器,如横吹笛箫,乐舞有“玄鹤”等。而外来乐舞的汉化表现在如原中亚一代的民间舞《柘枝舞》,唐初为健舞《柘枝》后经汉化后成为软舞《屈柘枝》,风格温文尔雅。

参考文献

[1]王宁宁 中国古代乐舞史.山西人民出版社[M],2008。

[2]李希凡 中华艺术通史简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袁禾 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金秋 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茅慧 夏商周舞蹈.大连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韩莉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论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发展的高峰论文_韩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