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进行对比,实验组给予微创钻孔引流,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血肿量较后者更低(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钻孔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051-02
Minimally invasive drilling drainage and removal of hematoma craniotomy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compare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Zhou Hongwei, Lin Aiguo, Liu Xiaobo, He Cheng, Tang Hongtu, Yang Xiaoyong, Wei Houlu.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Suining, Suining 629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minimally invasive drainage drilling and removal of hematoma craniotomy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compare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48 patients with senile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iven minimally invasive drilling drainage,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craniotomy for removal of hematoma.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AD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former hematoma quantity is lower than the latter (P < 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minimally invasive drilling drainage effect, high safety,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drainage drilling;Removal of invasive hematoma;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作为临床常见高血压晚期急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源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致使其血管内皮破损、动脉壁强度和弹性下降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主要诱因为剧烈运动或激动情绪,而一旦诱发,致死率极高,即使是存活患者,也多伴有多种后遗症,影响其生活质量,如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和运动障碍等[1]。而临床研究发现,脑出血导致的血肿现象是引发颅内高压和脑组织占位效应的主要原因,由于缺血缺氧,致使脑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现象,从而危及患者生命。由此可知,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尤为重要。当前临床中,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途径进行治疗,然而此模式不仅耗时长,而且易给患者大脑组织造成损伤,影响其大脑功能。本文将就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展开实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患者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双盲原则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各2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范围46~76岁,平均年龄为(65.32±7.51)岁;病程范围5~13年,平均病程为(7.21±2.80)年;平均出血量为(53.57±6.92)ml;脑叶区血肿者为1例,外囊区血肿者为7例,基地节区血肿者为12例,破入脑室者则为4例。实验组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43~75岁,平均年龄为(64.79±8.03)岁;病程范围6~14年,平均病程为(7.34±3.61)年;平均出血量为(54.21±6.02)ml;脑叶区血肿2例,外囊区血肿5例,基底节区血肿14例,破入脑室血肿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本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1.2纳入与排除标准 患者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中均被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脑出血量为30~65ml;实验前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出血部位为脑干或小脑患者;排除由血管畸形、脑动脉瘤、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术前合并脑疝患者。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施以开颅血肿清除术,经全麻后自头皮最浅处切入进行血肿清除。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经利多卡因(2%)局麻后,以头皮到血肿中心距离最短定点为切入点,以其形成距离长短为穿刺深度进行血肿引流。应注意,首次引流应控制于血肿量的50%以内,抽吸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3ml以内,每4~6小时进行一次引流,8~12小时进行一次治疗,治疗持续1~2天,直至清除血肿或其冲洗液中无任何陈旧血性液体。术后24h对残余血肿予以尿激酶注入;术后3~7天组织患者复查脑CT。术后患者血压控制应在150/90mmHg以内,并进行抗感染措施。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86%以上者为基本治愈,56%~85%则为显效,16%~55%为有效,16%以下则为无效。其中,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在此基础上CT扫描治疗前及治疗5天后血肿量;同时测定治疗90天后两组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进行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例数(n),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二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大小便失禁,可伴有局部瘫痪、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2]。有学者研究发现,造成患者脑出血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其占比高达70%~80%左右,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3]。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为患者脑血管破裂从而引发的患者机体各项功能障碍,其破裂原因主要为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导致其血管动脉壁厚度变小、从而提高了血管壁脆性,造成多小结构动脉壁和动脉瘤面积增大,由此,降低了脑动脉对其高血压状态的耐受力。因此,若高血压患者处于血压大浮动状态时,其血管动脉就会因为不堪承受骤然升起的高压而产生血管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现象。而经临床实践得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出血20~30分钟后即可形成脑血肿现象,若不及时进行处理,任由其压迫患者脑内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组织,将造成神经和脑血管者损伤。此外,脑血肿组织还可排出组胺、激肽等产物,不仅致使患者脑内缺血缺氧,还会诱发脑组织性水肿,从而危害患者机体功能。
临床传统治疗中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尽管其可提高手术操作的清晰度,将患区充分暴露,进而得以彻底清除患者血肿,然而由于其手术量大,时间长,出血量大,易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不适于用于中老年患者中。
而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不仅创伤小,且其费用更少。同时,由于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不仅可有效减少手术盲区,提高空间密闭性,从而降低感染事件发生概率,还可减少手术时间,避免对患者中重要神经组织造成损伤。此外,通过微创钻孔技术,还可在有效清除患者病灶深处血肿的基础上控制血肿排出速度,从而起到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作用。据李向军等人研究发现,使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概率为5.1%,死亡率为2.3%,而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并发感染的概率为20.2%,死亡率为9.3%,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本实验中,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0.8%)(P<0.05),且治疗后其血肿量减少为(10.05±2.68)ml,相较对照组而言更低(14.62±4.67)ml(P<0.05);同时治疗90天后,实验组患者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微创钻孔引流术可有效提高中老年高血压脑内出血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
综上,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更高,且风险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军,蒋宇,韩秀红,等.微创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05):555-556.
[2]王良池,况杭,胡富裕,等.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128-129
[3]张建波,陈志,张渊.脑出血后脑积水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3):4589-4591,4600.
[4]李向军,王锐.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351-3352.
论文作者:周鸿伟,林爱国,刘小波,何程,唐宏图,杨晓勇,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血肿论文; 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钻孔论文; 微创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