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论文_张智慧

(怀化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142例ACS住院病例,随机均分作2组,观察组施以综合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仅观察组焦虑情绪经护理干预有显著改善,该组护理焦虑评分降为(44.91±8.73)分,低于对照组的(53.28±8.59)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观察组抑郁情绪经护理干预有显著改善,该组护理抑郁评分降为(51.27±8.76)分,低于对照组的(57.48±9.03)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经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有积极护理干预效果,可使病人术后心理同生活质量的共同实现有效改善,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心理;生活质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属危急重症[1],其发病率随着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逐年增高,该症对病人心理和其他社会因素紧密相关,因此其介入治疗后的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为确定护理干预对ACS病人心理同后期生活质量的影响,现选142例病例实施如下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6年03月至2017年0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CS住院病例,男81例,女61例,年龄39~80(56.1±3.7)岁,病程4个月~6(3.4±1.7)年;随机分作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差异对比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ACS对应诊断标准;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不具独立行为能力;合并严重肝病;有严重肾脏疾病;有精神病史。

1.4 护理方法

按传统方法为对照组病患提供以床旁口头宣教、介入治疗手术前后注意事项为主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内容:①心理疏导[2]。责任护士应经常到病患床边深入了解其身心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其内倾向和存在的心理障碍,具体分析后施以特别护理援助,尤其是针对急切期盼尽早康复的病患,应设法安全,施予正确疏导,告知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环境的同时坚持康复训练,利于病情康复。此外,还应定期评价病患心理状况。②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应陪伴病患一同学习了解相关康复知识,有针对性地设定康复计划、制定实施计划,教授病患及家属相关的自我护理方法,例如坚持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注意控制体重,禁忌烟酒,在保证情绪稳定这一前提下进行适合的有氧运动,禁止高强度运动,谨遵医嘱,正确服药,并将其中道理详细地讲解给病患。③心功能恢复训练。于ACS病人而言,心功能恢复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求护士从开始起就将其视为整体康复训练的主要部分加强重视,经康复方案制订及计划施行过程,把心功能训练一应方法与意义等一一教授给病人,帮助病人在学习心功能训练过程中也能掌握相关的自我康复技能,从而激活残存心功能,使其代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期能够在良好心理与现实行为态度下回归工作生活。④并发症护理。积极介绍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相关预防方法,详细说明以外周血管并发症为代表的危险因素,讲解卧床是如何按摩下肢从而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压疮等的形成,并指导病患及家属进行膀胱反射排尿按摩训练。⑤做好排尿、排便管理。引导病患卧床排便排尿,并指导其作相关床上训练。

1.5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例护理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实施SF-36量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理想;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实施SAS、SDS相关量表评估,评分越低,则情绪情况越好。

1.6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均以SPSS软件(19.0版)为统计学方法,分别用t、c2检验法施予计量数据同计数数据以统计检验,仅P<0.05时,差异显著,证实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量表评分对比(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量表评分对比

2.3 生活质量评估

患者生理功能:观察组(65.5±4.3)分,较对照组的(42.5±5.9)显著偏高,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患者生理职能:观察组(42.8±4.8)分,高于对照组的(33.2±5.1)分,有统计学意义(T=11.55,P<0.01);患者身体疼痛:观察组(44.6±4.8)分,高于对照组的(32.5±3.6)分,有统计学意义(T=16.33,P<0.01);患者一般健康水平:观察组(45.2±3.9)分,高于对照组的(33.2±4.5)分,有统计学意义(T=16.98,P<0.01);患者精力状况:观察组(67.3±4.1)分,高于对照组的(42.1±3.5)分,有统计学意义(T=39.39,P<0.01);患者社会功能:观察组(47.2±5.3)分,高于对照组的(40.6±2.8)分,有统计学意义(T=9.28,P<0.01);患者情感职能:观察组(67.3±4.1)分,高于对照组的(42.0±4.8)分,有统计学意义(T=33.77,P<0.01);患者精神健康状况:观察组(78.3±8.2)分,高于对照组的(65.1±7.7)分,有统计学意义(T=9.89,P<0.01)。

3 讨论

ACS的诊疗水平逐年提升,患者病死率大幅度降低,目前以下降至10%。急性期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仅与临床治疗有关,还会受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因此要给予护理工作高度重视,给予恢复期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延长患者的远期存活时间。

近年来临床护理模式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转变,临床启用的护理模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基础护理,其模式已逐渐迈向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模式,这一模式也赋予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以更强的时代特点,综合护理是一项以病患适应性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除传统护理的告知注意事项外,从多个方面给予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对介入治疗与术后功能恢复均能持以合作态度,而合作态度又可在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病人的生理及生化方面,影响到ACS病人的机体免疫系统使其发生积极变化。患者在治疗中受并发症干预,心理和生理都有较大影响,此外长期服药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综合护理通过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完成心理疏导,这利于病患心理层面适应力的有效提高,由此可见。启用综合模式给予ACS病人更为系统的综合护理,有积极干预作用。

本研究显示,仅观察组焦虑情绪经护理干预有显著改善,该组护理焦虑评分降为(44.91±8.73)分,低于对照组的(53.28±8.59)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仅观察组抑郁情绪经护理干预有显著改善,该组护理抑郁评分降为(51.27±8.76)分,低于对照组的(57.48±9.03)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证明综合护理干预对经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有积极护理干预效果,可使病人术后心理同生活质量的共同实现有效改善,值得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使ACS病人术后的心理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程丹.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33-233,234.

[2]李艾莲,陈文瑶,程笑等.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81-82.

作者简介:张智慧 怀化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护师

论文作者:张智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论文_张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