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井下作业是油气开发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研究井下作业常见的危险源,制定合理的规避措施,是油田开发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井下作业;危险源;规避措施
引言
由于行业的复杂性,石油行业往往具有高危的特征,其中井下作业事故占有较大比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油井所处环境的不同,具有较多的可变因素,使得油田井下作业的复杂性很大,油田井下作业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因此,开展相关安全措施的制定,是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保证。通常情况下,应当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油田企业应当加大井下作业安全的监督、生产管理,井下作业运行模式不断地完善,是井下作业安全运行的保证,对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井下作业的特征和现状概述
油田井下作业内容包括试油、油水井维修、大修、侧钻、压裂、酸化等复杂的作业环节。井下作业是需要专业能力的工作岗位。如果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无法保证,不仅会影响到作业进程和质量等方面,还会直接危及作业人员和旁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合理认识井下作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有利于新方案的提出,有利于安全标准的建立,还有利于生产作业的全流程安全化,对安全隐患的控制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通常来讲,井下作业是比较艰巨、复杂的作业,具有使用工具、设备多,施工环节繁多而复杂,施工过程和施工时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表明井下作业面广、点散,且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另外,井下作业包含的各道工序操作差异性也很大,危害因素来源有许多方面,因此应充分认识井下作业现状,客观表现为:井下作业事故发生率较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未得到很好改善。主观表现为:尚未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违规、违章、违法现象仍然未得到有效遏制;员工队伍素质不够硬,尚未建立明确的安全制度标准。
2油田井下作业危险源识别
2.1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发生爆炸,进一步酿成火灾石油天然气自身独特的元素组成,使得其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油气开采期间,人为、机械、设备等原因都可能造成井口喷发,若不能较好的控制,常和井周易燃物品结合,发生大面积爆炸,得不到控制,则酿成火灾。此时,正在进行开采的工作人员也会受到连累,伤亡往往较大。
2.2机械设备故障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相关机械设备,且很多设备都会同时进行操作,并且现场作业人员(施工人员、操作人员)较多,若工作时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相关的技术人员往往会被伤害,造成重大损失。
2.3 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气
油气开采时,工作环境一般都为相对封闭的状态,工作人员所处环境比较艰难。井下的石油天然气,由于受到环境(热力、压力等)的变化,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毒有害气体,此外,油气藏本来也含有相关毒气(如硫化氢),因此现场作业人员容易中毒,威胁到生命。所以,现场作业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提高必要、及时的急救,进一步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行保障。
2.4作业人员业务素质欠缺
油气开采前,开展地质、地震勘测,确定含油气构造是必须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发过程中,作业人员会使用到相关设备,设备的操作正确与否也会影响油气安全生产,此外作业人员是否能按照设计进行开发,这些因素,都需要作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若作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够,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可能会发生其他事故,威胁他人。
2.5粉尘危险
井下作业过程中,粉尘危险来源主要为空气中的微粒物质。开采过程中,岩石破碎、机械振动及外界环境都可能带来粉尘伤害,粉尘若到处弥漫,当作业人员长期在类似环境工作,增加了肺部粉尘的感染几率,容易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同时,若井下作业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粉尘会发生爆炸,造成大面积火灾。粉尘含量的增加,也会使的作业时能见度降低,安全隐患也存在。
3井下作业危险规避措施
3.1对井下作业施工人员队伍的管理
通过高素质的施工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完成修井作业施工的任务。对参与井下作业施工人员队伍的资质进行认证,获得井控合格证书的人员,才允许参与井下作业修井作业施工。划分作业施工的等级,选聘高素质的施工人员队伍,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组织井下作业的施工,确定质量指标的完成状况。建立井下作业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队伍,通过高素质的施工质量监管人员的管理,保证了井下作业施工的质量,对存在的隐患问题予以处理,督促岗位员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达到预期的作业施工的效果。
3.2完善油田井下安全管理制度
为减少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发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首要的措施。井下环境、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改善,设备资金加大投入,确定好安全生产和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立安全生产第一的观念。同时,引进先进勘测技术,确定井下作业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加强危险预防和安全预警工作。因此,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操作流程,充分认识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规范油田井下作业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后,及时处理和救援。
3.3制定危机因素的防范措施
井下作业常见危险源很多,然而并不是所有危险源都是不能控制的,对于一些因素,开展有效防范是可以的。比如目前的HSE网络管理系统,其作业是对突发状况、安全方面进行一定处理,保证事故现场的秩序,还可以进一步设立警告系统,当出现可能危险时,会发生报警,提示大家注意周边安全隐患,往往可以较好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降低了可能的风险因素,实现危机控制。完美的HSE管理系统,对员工、企业来讲,都是有利的,可以较好的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这种先进理念,通过相关管理体系的制定,确定好可实施性方案,能较好的解决安全难题,保证人员安全、企业效益,通过不断运行、改善,能建立较好的危险因素防范方案。
结语
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往往危险因素较多,井下作业工作的安全有效运行,可以有效的保证油田效益。人员安全保障、油气开采的顺利进行的前提都是必须认识到安全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蒲明君,谭平,王志鑫.油田井下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安全技术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4):64~65.
[2]高亚敬.油田井下作业危害与安全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17,(01):237..
[3]王承辉,何胜强,冯伟,等.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安全技术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7,10(3):101~102.
论文作者:李鸿宇1,宋亚杰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作业论文; 井下论文; 油田论文; 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危险源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